子推蒸餅

子推蒸餅

子推蒸餅,山西小吃,相傳是寒食節流傳下來的一種熟食。子推蒸餅,俗稱蒸餅,為紀念晉國大夫介子推而命名。 子推蒸餅是陝西省漢族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是山西介休留傳下來2500年歷史的寒食節必備美食。推蒸餅以精粉、豬板油、大蔥、香油、花椒粉、鹼為原料,經過和面、發酵、上鹼、揉面、擀麵、加料、揪劑、壓形、籠蒸等諸多工序製成。

製作

子推蒸餅子推蒸餅

為紀念晉國大夫介子推而命名。麵粉豬板油蔥花香油等調、佐料,揉合成餅,籠蒸至熟即成。

製作方法

1)酵母1/2茶匙放入溫水中,用筷子把酵母與溫水攪拌均勻,放在一邊靜置5分鐘,使酵母完全溶於水中,形成酵母液;

子推蒸餅子推蒸餅

2)麵粉放在和面盆中,調好的酵母液分次倒在麵粉里;用筷子把酵母液和麵粉充分攪拌均勻,形成沒有乾粉的濕性面絮;
3)用手把所有的面絮揉合在一起,揉製成表面光滑的軟麵團;蓋一塊濕布放在一邊餳制,待麵團餳發至兩倍大;
4)餳發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用手反覆揉制幾次,使麵團表面更光滑;
5)揉好的麵團用手搓成圓柱形的長條麵團,用刀把長條麵團分割成大小均等的幾等份;
6)取其中一等份切面朝上,用手捏著麵團邊緣,一邊朝一個方向轉動,一邊輕輕捏制邊緣,使麵團切面呈圓形;
7)用手把麵團按壓成圓餅形,用擀麵杖擀制,擀成厚薄均勻的薄薄的大面片;
8)用手指蘸取適量食用油,均勻的塗抹在面片表面;
9)撒入鹽、花椒麵(適量)蔥花(適量)在面片表面,
10)胡蘿蔔去皮,用擦子擦成胡蘿蔔泥並擠乾水分,用手抓取適量胡蘿蔔泥,均勻的撒在面片表面;
11)兩手握著面片的一端,向上向里捲起,一邊卷制一邊輕輕向兩邊抻拉;直到卷至面片的另一端,面片捲成長條狀;
12)用手握著長條麵團的一端,向里捲曲,卷到長條麵團另一端,形成一個厚厚的圓餅狀;
13)用擀麵杖在圓餅上輕輕擀壓幾下,使餅皮結合處粘合,上面覆蓋一層保鮮膜,放在一邊餳制20分鐘,至餅坯厚度是原來的兩倍;
14)鍋里放入適量冷水,支好蒸架,蒸架上鋪一層吸油紙,餳好的餅坯放在吸油紙上,蓋好鍋蓋,大火蒸至上氣,繼續蒸10分鐘至麵餅熟。[1]

小貼士

1、麵團可以第一天晚上和好發酵至兩倍大,揉出空氣,放入冰櫃冷藏發酵,第二天早晨只要做餅蒸製,可大大節約時間。
2、擀制餅坯的時候,用力要適度,如果用力太重,餅皮之間壓得緊實,蒸好的餅沒有層次感不鬆軟。

歷史故事

子推蒸餅,民間省略“子推”,簡稱“蒸餅”,用白面做成,是山西許多地方過寒食節時專門蒸製的一種麵餅。這種麵餅既是寒食節的供品,也是寒食節的食品。
子推蒸餅與寒食節禁火有關。這一看似普通的餅子,卻承載了一個悲壯的歷史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春秋時期的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00多年了,講述了晉文公重耳與臣子介子推之間的情義與恩怨。
據史書記載,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為躲避禍害,申生之弟重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磨難。原來跟隨他出奔的臣子們,大多不能忍受艱難困苦陸續棄主自顧去了。只剩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伴隨他左右,其中就有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來,煮成肉湯給重耳療飢,史稱“割股奉君”。重耳經歷19年的流亡生活,回國做了國君執政後,對跟隨他流亡過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十分傷心,決心不再見重耳。他背著年邁的母親,到家鄉綿山隱居去了。介子推的手下人為他打抱不平,在宮門上貼了一張無名帖,上面寫著:“有一條龍,奔西逃東;好幾條蛇,幫它成功。龍飛上天,蛇鑽進洞;剩下一條,流落山中。”晉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流亡期間,介子推對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國君卻忘記了對他獎賞,心裡很不安,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不久,差人稟報:介子推已進綿山隱居了。深感慚愧的晉文公親自帶人去綿山尋找,然而介子推卻避而不見。晉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個大孝子,他根據別人的建議,火燒綿山,留出一條小道,想林中起火後,介子推母子定會出山避火的。不料介子推堅不出山。大火燒了3天3夜,晉文公始終不見介子推的人影。火熄之後,上山查看,結果介子推母子相抱,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燒焦的屍體,痛哭一場,然後將介子推安葬於綿山,改“綿山”為“介山”,在山上建了祠堂。介子推死的時候,正值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為他是被火燒死的,晉國人為了紀念他,就在他去世那天不舉煙火,進冷食,後來,人們又乾脆把那天定為寒食節。

口味

色白、暄軟、層多,香綿味美,易消化。已有2500餘年製作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