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簡介
結婚既然是人生的大事,那么就馬虎不得,不能隨便應付,草草了事,於是乎,華夏子孫的祖先創造出來了各種各樣的“規定”來維護“終身大事”的神聖性,即人們常說的婚姻習俗。在中國舊的傳統文化中,這種婚姻基礎是“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後一般是女子從夫,居於男方家中。從古代“六禮”(一納采、二問名、三納吉、四納徵、五請期、六迎親)演變而來。
提親
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經媒人撮合,認為門當戶對,互換“庚貼”(年齡、生辰八字)壓於灶君神像前淨茶杯底,以測神意。還要請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無相尅。
定親
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買賣婚姻年代均討價還價。一般“四洋紅”或“六洋紅”,金戒子兩隻、金耳環一副;聘禮,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食品,個數“六十四”。定親後,男方將上述禮品用槓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繡品。定親憑證,男方送“過書”,俗稱“紅綠書紙”,女方送“回貼”認可,俗稱“文定”。繼“文定”後擇吉迎娶,由擇日店揀“好日”的日子。親友送禮,婚禮多是現金,或喜幛、喜軸,並書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禮多為繡花或綢緞被面,亦有送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早生貴子”意。
成親
請吃酒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2隻、肉l方、魚2尾等。坐花轎,俗稱“大紅花轎”,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迎親日,花轎出門,以淨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
花轎進門,男家奏樂放炮仗迎轎,然後拜堂。拜堂後,喜家請有福有德的座客兩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飲”禮,每進一次酒相互交換下酒杯。主賀者須邊唱賀郎詞,戲謔、祥和兼有,諸如:第一杯酒賀新郎,有啥閒話被裡講,恐怕人家要聽房。第二杯酒賀新郎,房裡事體暗商量,謹防別人要來張(看)。第三杯酒賀新郎,祝願夫妻同到老,早生貴子狀元郎。
是夜,有吵新房習俗,諺云:“三日無大小”。成親那天新娘不多與客人說話,吵房時先逗新娘開口,看其衣裳紐扣,五顆紐扣說是“五子登科”,看其腳髁頭,說是看老壽星。鬧至午夜始散。新郎隨出送客,喜娘始鋪被褥,新娘即賞以紅包,喜娘嫌不足則佯立不走,待增加後才出。新娘關房門,新人共吃“床頭果”。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燭”,花燭不可吹滅,燭盡方可上床。尚有在白天做好手腳,夜裡撬門跳窗進新房挪走新郎衣裳,吵房成功,新人要罰出糖果、香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