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識
醫保疾病:是
患病比例:0.005%,多見於多性伴侶者
易感人群:妊娠期女性和新生兒
傳染方式:性傳播、垂直傳播
併發症:流產早產
就診科室:性病科 皮膚性病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治療
治療周期:1-2個月
治癒率:78%
常用藥品:注射用青黴素鉀硬脂酸紅黴素片
流行病學
妊娠期梅毒的準確發病率尚不清楚。美國達拉斯的Parkland Memorial醫院中,孕婦梅毒血清約2%陽性,而先天梅毒發生率為1.2‰活產。孕婦梅毒的增加與吸毒、賣淫、HIV感染及因貧困而缺乏產前檢查有關。隨著孕婦梅毒感染增加,1歲內的先天梅毒亦較前增加4倍。(如圖)
符五良等(1997)在廣州隨機抽樣1697例孕婦,用RPR作血清梅毒篩查,未發現感染病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產科門診1998—1999年兩年間,對所有就診早孕婦用RPR初篩梅毒,未發現感染病例。但2000年產科檢出率為1.14‰。上海市婦幼保健所(2001)對29所醫院的產科調查,顯示妊娠期梅毒檢出率為3.16‰,而海南(2001)為6.2‰。現已不限於散在各例報導,有廣州呂軍等(2001)妊娠並梅毒64例及海南徐艷等(2001)61例報導。均提醒產科醫師不能掉以輕心。
預防
1.梅毒在未確診之前,不應隨意治療。一定要首先明確診斷。如果將梅毒當作一般炎症治療,不但難以治療,而且病變中螺鏇體減少,梅毒血清反應延遲發生,陽性率和反應強度降低,以致延誤病程。
2.治療梅毒首選藥物是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治療劑量要足夠、療程必須要規則。不規則、不徹底治療,可促使復發機會增加,並發展成為晚期梅毒。
併發症
流產、早產
患一、二期梅毒的孕婦的傳染性最強,梅毒螺鏇體可通過胎盤而感染胎兒引起流產、早產、死胎、死產。
常見症狀
胚胎停止發育、淋巴結腫大、胚胎髮育障礙、流產、水皰或大皰損害、鞍鼻、死產、死胎
患一、二期梅毒孕婦的傳染性最強,梅毒病原體在胎兒內臟(主要在肝、肺、脾、腎上腺等)和組織中大量繁殖,引起妊娠6周后的流產、早產、死胎、死產。未經治療的一、二期梅毒孕婦幾乎100%傳給胎兒,早期潛伏梅毒(感染不足2年,臨床無梅毒性損害表現,梅毒血清學試驗陽性)孕婦感染胎兒的可能性達80%以上,且有20%早產。未治療的晚期梅毒孕婦感染胎兒的可能性約為30%,晚期潛伏梅毒(感染超過2年,臨床無梅毒性損害表現,梅毒血清學試驗陽性)孕婦,雖性接觸已無傳染性,感染胎兒的可能性仍有10%。通常先天梅毒兒占死胎的30%左右。
若胎兒倖存,娩出先天黴毒兒(也稱胎傳黴毒兒),病情較重。早期表現有皮膚大皰、皮疹、鼻炎或鼻塞、肝腺腫大、淋巴結腫大等;晚期先天黴素多出現在2歲以後,表現為楔齒狀、鞍鼻、間質性角膜炎、骨膜炎、神經性耳聾等;其病死率致殘率均明顯增高。
診斷檢查
1.病原體檢查在一期梅毒的硬下疳部位取少許血清滲出液,放於玻片上,置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依據螺鏇體強折光性和運動方式進行判斷,可以確診。
2.梅毒血清學檢查非梅毒螺鏇體抗原血清試驗是梅毒常規篩查方法,包括有性病研究實驗室玻片試驗(VDRL)、血清不加熱反應素玻片試驗(USR)、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若VDRL、USR及RPR陽性,應做定量試驗,最好能做梅毒螺鏇體抗原血清試驗,測定血清特異性抗體,常用方法有螢光密螺鏇體抗體吸收試驗(FTA-ABS)和梅毒螺鏇體血凝試驗(TPHA)。近年已開展用PCR技術取羊水檢測螺鏇體診斷先天黴毒。
疾病危害
對妊娠本身的影響
1、孕婦極易發生流產、早產、死胎等問題,一般都不順利。其中流產的機率為35%以上。分娩的嬰兒也多為梅毒患者,表現為先天性梅毒。
2、患梅毒的女性通常都伴隨不孕症,不孕的幾率非常高。
3、不經過治療就懷孕,成功分娩的幾率不到20%。
4、孕婦在懷孕後感染梅毒,由於梅毒初期的高傳染性,嬰兒一般都被感染。
5、梅毒孕婦第1、2胎常發生流產或死胎,第3胎分娩先天性梅毒兒,第4胎分娩正常活嬰。
對胎兒的危害
1、骨軟骨炎及骨膜炎,尤以嬰兒時期為甚。
2、肝脾腫大、間質性肝炎及骨髓外造血。
3、鼻炎、鼻樑下陷。
4、慢性腦膜炎、動脈內膜炎、慢性咽炎、中耳炎。
診斷鑑別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鑑別
臨床常見的容易誤診為梅毒的疾病及其特點如下。
1.尖銳濕疣
為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鱗狀上皮疣狀增生病變的性傳播疾病。皮損肛周、外生殖器或生殖道乳頭狀及菜花樣增生,表面潮濕伴有惡臭。行醋酸白試驗陽性。行細胞學檢查時,取陰道宮頸組織液塗片,行巴氏染色,可見空泡細胞和角化不良細胞。
2.鮑溫樣丘疹病
本病為皮膚原位癌,可能有尖銳濕疣演變而成,與乳頭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有關。皮損分布於大小陰唇及肛周,為散在、線狀或環狀淡紅色或棕色丘疹及扁平斑疹。組織病理變化類似鮑溫病樣改變。
治療方案
治療梅毒的原則是早期明確診斷,及時治療,用藥足量,療程規則。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同時性伴侶也應接受檢查及治療。
1.孕婦早期梅毒包括一、二期及早期潛伏梅毒。首選青黴素療法:
①普魯卡因青黴素80萬U,肌內注射,每日1次,連用10-15日;
②苄星青黴素240萬U,兩側臀部肌內注射,每周1次,連續3次。若青黴素過敏,應改用紅黴素0.5g,每6小時1次,連服15日。孕婦禁止用四環素類藥物。
2.孕婦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梅毒及晚期潛伏梅毒。首選青黴素療法:
①普魯卡因青黴素81萬U,肌內注射,肌內注射,每日1次,連續20日;必要時間隔兩周后重複治療為一個療程;
②苄星青黴素20萬U,兩側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連續3次。或青黴素過敏,應改用紅黴素0.5g,每6小時一次,連服30日。
3.先天黴毒腦脊液VDRL陽性者:普魯卡因青黴素5萬U(kg·d),肌內注射,連續10-15日。腦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黴素5萬U(kg·d),一次肌內注射。若青黴素過敏,應改用紅黴素7.5-12.5mg/(kg·d),分4次口服,連續30日。
護理
(一)避免不潔性交及不正當的性關係。
(二)治療期間禁行房事,必要時配偶亦要進行檢查。
(三)對局部損害的護理,應注意保持清潔和乾燥,防止繼發感染。
(四)治癒後或有復發者,要注意預防感冒,受涼,勞累等誘發因素,以減少復發。
(五)平時多運動,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
飲食保健
與其他感染性疾病一樣,均要吃新鮮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膩的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菸、酒,適當多飲水,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