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妻子別離的痛苦相思之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何路向家園,歷歷①殘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到麥秋天氣②。 料應重發隔年花③,莫問花前事。縱使東風依舊,怕紅顏不似。

注釋

①歷歷:零落貌。

②麥秋天氣:謂農曆四五月麥熟時節。

③隔年花:去年之花。

譯文

鄉關何處?又麥收天氣。無限傷心事,都在殘山剩水間。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回,你微微淺笑,在故鄉的秋天裡。一朵潔白清新的梔子花。秋水不勝淡,夕陽如此紅。你那么美。而今,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梅亦如是。物是人非,老病孤舟。紅顏不似。

作品賞析

在詩人心中,愛情的位置是不同一般的,他往往把與妻子的別離、相思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故他在長年的護從、入值的生涯中,總是為離愁別恨所困擾。本篇則又是一回的分別,詩人在“殘山剩水”的旅途之上,他又生髮了痛苦的相思。值得注意的是他生逢“盛世”,但心頭眼底的山山水水卻是“殘山剩水”,箇中隱情是令人玩味的。納蘭主張詞不但要抒寫靈性,且當寓風人之旨,由此篇亦可見出。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詞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納蘭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