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器

女性生殖器

女性生殖系統包括內、外生殖器官及其相關組織。女性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女性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稱外陰。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陰道前庭。

基本信息

介紹

女性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陰道是經血排出和胎兒自母體娩出的通道,又是性交器官。子宮是孕育胎兒場所,受精卵在這裡著床,逐漸生長發育成成熟的胎兒,足月後,子宮收縮,娩出胎兒。女性從青春期到更年期期間,如果沒有受孕,子宮內膜會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發生周期性變化及剝脫,產生月經。輸卵管具有輸送精子和卵子的功能,並且還是精子和卵子相遇受精的地方。受精後,孕卵經輸卵管的輸送進入子宮腔著床。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器官,內有許多卵泡,能產生並排出卵子,分泌性激素,維持女性特有的生理功能及第二性徵。至絕經後,卵巢逐漸萎縮。

內生殖器

1.陰道
為性交器官、月經血排出及胎兒娩出的通道。
(1)位置和形態位於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寬下窄的管道,前壁長7~9cm,與膀胱尿道相鄰,後壁長10~12cm,與直腸貼近。陰道上端包圍宮頸,環繞宮頸周圍的部分稱陰道穹隆。按其位置分為前、後、左、右4部分,其中後穹隆最深,與直腸子宮陷凹緊密相鄰,為盆腔最低部位,臨床上可經此處穿刺或引流。陰道下端開口於前庭後部。
(2)組織結構陰道壁由黏膜、肌層和纖維組織膜構成,有很多橫紋皺襞,故有較大伸展性。陰道黏膜呈淡紅色,由復層鱗狀上皮細胞覆蓋,無腺體。陰道肌層由兩層平滑肌纖維構成,外層縱行,內層環行,在肌層的外面有一層纖維組織膜,含多量彈力纖維及少量平滑肌纖維。
陰道黏膜受性激素影響有周期性變化。幼女及絕經後婦女的陰道黏膜上皮甚薄,皺襞少,伸展性小,易創傷、易出血。陰道壁因富有靜脈叢,故局部受損傷後出血量多或形成血腫。
2.子宮
壁厚、腔小、以肌肉為主的器官。腔內覆蓋黏膜稱子宮內膜,青春期後受性激素影響發生周期性改變並產生月經;妊娠期孕育胎兒。
(1)形態成人的子宮為前後略扁的倒置梨形,重50g,長7~8cm,寬4~5cm,厚2~3cm,宮腔容量5ml。子宮上部較寬為宮體,其上部隆突部分為宮底,兩側為宮角,子宮下部成圓柱形為宮頸。宮腔上寬下窄,子宮體與宮頸間最狹窄處為峽部,在非孕期長1cm,其上端形態上較為狹窄,成為解剖學內口;其下端為子宮內膜組織向宮頸黏膜轉化的部位,故稱為組織學內口。宮頸管長2.5~3cm,下端為宮頸外口。宮頸下端伸入陰道內的部分叫宮頸陰道部,陰道以上的部分叫宮頸陰道上部。未產婦的宮頸外口呈圓形,已產婦的宮頸外口受分娩影響而形成橫裂。
(2)組織結構宮體和宮頸的結構不同。①宮體:宮體壁由3層組織構成,外層為漿膜層(髒層腹膜),中間層為肌層,內層為子宮內膜。子宮內膜為一層粉紅色黏膜組織,從青春期開始受卵巢激素影響,其表面2/3能發生周期性變化稱功能層;餘下1/3靠近子宮肌層的內膜無周期性變化稱基底層。子宮肌層厚,非孕時厚約0.8cm。肌層由平滑肌束及彈力纖維所組成。肌束縱橫交錯如網狀,大致分3層:外層多縱行,內層環行,中層多各方交織,也有人稱為“外縱、內環、中交叉”。肌層中含血管,子宮收縮時血管被壓縮,能有效制止產後子宮出血。②宮頸: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亦含有平滑肌纖維、血管及彈力纖維。宮頸管黏膜上皮細胞呈單層高柱狀,黏膜層有許多腺體能分泌鹼性黏液,形成宮頸管內的黏液栓,將宮頸管與外界隔開。宮頸陰道部為復層鱗狀上皮覆蓋,表面光滑。宮頸外口柱狀上皮與鱗狀上皮交界處是宮頸癌的好發部位,並受激素影響發生周期性外移。③位置子宮位於盆腔中央,膀胱與直腸之間,下端接陰道,兩側有輸卵管和卵巢。子宮的正常位置呈輕度前傾前屈位,主要靠子宮韌帶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④子宮韌帶共有4對:圓韌帶、闊韌帶、主韌帶及子宮骶韌帶。若上述韌帶、骨盆底肌和筋膜薄弱或受損傷,可導致子宮位置異常,形成不同程度的盆腔臟器脫垂。
3.輸卵管
輸卵管為卵子與精子相遇的場所,也是向宮腔運送受精卵的管道。為一對細長而彎曲的管,位於子宮闊韌帶的上緣內,內側與宮角相連通,外端游離,與卵巢接近。全長約8~14cm。根據輸卵管的形態由內向外可分為4部分,間質部,峽部,壺腹部和傘部。
輸卵管壁由3層構成:外層為漿膜層,中層為平滑肌層,內層為黏膜層。內層富含纖毛細胞,其纖毛擺動有助於運送卵子。
4.卵巢
為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具有生殖和內分泌功能,產生和排出卵細胞,以及分泌性激素。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開始排卵後,表面逐漸凹凸不平;成年婦女的卵巢約4cm×3cm×1cm大,重5~6g,呈灰白色;絕經後卵巢萎縮變小變硬。卵巢外側以骨盆漏斗韌帶連於骨盆壁,內側以卵巢固有韌帶與子宮連線。
卵巢表面無腹膜,由單層立方上皮覆蓋稱生髮上皮;其內有一層纖維組織稱卵巢白膜。再往內為卵巢組織,分皮質與髓質。皮質在外層,其中有數以萬計的原始卵泡(又稱始基卵泡)及緻密結締組織;髓質在中心,無卵泡,含疏鬆結締組織及豐富血管、神經、淋巴管及少量與卵巢懸韌帶相連續、對卵巢運動有作用的平滑肌纖維。
上述內生殖器官在妊娠期間胚胎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①排卵期成熟的卵細胞由卵巢排出,輸卵管傘端“拾卵”,卵子進入輸卵管的壺腹部。此時宮頸黏液栓變得稀薄,適宜精子進入。②性交後精液進入陰道後穹隆,部分精子遊走,通過宮頸管﹑宮腔,進入輸卵管。③在輸卵管峽部與壺腹部交界處,精子與卵細胞融合成為一個新的合體細胞,此過程稱為受精。一次射精雖能排出數以億計的精子,但最後能到達受精部位的很少。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的授精能力大約只能保持48小時。④受精卵在輸卵管的蠕動和纖毛的作用下,逐漸運行至子宮腔,並同時進行受精卵的細胞分裂。受精卵的發育與運行是同時進行的。由於輸卵管管壁肌肉的蠕動及輸卵管黏膜纖毛的擺動,受精卵漸漸向子宮腔方向移動,在受精後3~4天到達宮腔。⑤在受精後第7~8天,受精卵發育為囊胚或胚泡,其滋養層細胞與子宮內膜接觸。胚泡經過定位、粘著和穿透三個階段,植入子宮內膜,成為著床。子宮僅在一個極短的關鍵時期內允許胚泡著床,此時期為子宮的敏感期或接受期。⑥約在受精後9~10天,內細胞團很快增殖與分化,分裂成兩層,即外胚層與內胚層。兩層細胞分裂都很快,並再各形成一空腔,即羊膜腔與卵黃囊,二者之間的組織稱為胚盤,將來分化成為胎兒身體各部分。受精後第三周開始,胚盤逐漸分化為內﹑外﹑中三胚層,胚胎形成。

陰道微生態環境

在女性外陰部位,兩側大陰唇自然合攏,遮掩陰道口、尿道口;陰道口閉合,陰道前後壁緊貼。女性陰道壁是由完整的復層鱗狀上皮細胞構成,它們能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上升而不斷增殖、加厚,並隨內分泌周期的變化而周期性脫落。陰道內沒有發現分泌性腺體,但分泌物可來自前庭大腺、尿道旁腺、宮頸黏液、子宮內膜和輸卵管等部位。健康女性陰道分泌物層酸性,宮頸黏液栓呈鹼性。這些解剖生理特點形成了自然的防禦功能。
在正常陰道菌群中,乳桿菌占優勢。乳桿菌為革蘭陽性大桿菌,微需氧,但在厭氧環境下生長更好,最適生長溫度為35℃~38℃。健康婦女陰道內可分離出20多種乳桿菌。陰道內正常存在的乳桿菌對維持陰道正常菌群起著關鍵的作用。陰道鱗狀上皮細胞內的糖原經乳桿菌的作用,分解成乳酸,使陰道局部形成弱酸性環境(pH≤4.5,多在3.8~4.4),可以抑制其他寄生菌的過度生長。因此,正常情況下女性的外陰護理清洗外陰即刻,不應進行陰道內清洗,以防破壞陰道微生態環境。一旦破壞陰道酸鹼平衡,可能誘發陰道炎或陰道病。

結構

陰蒂
陰蒂為什麼說它是退化的呢?原因就在於它在胚胎學上是與男性陰莖相同的同源器官,在人體解剖學上也有頭部、體部、包皮,甚至可以隨性興奮而充血勃起,只是它較之男性的陰莖就太小了,更沒有那么顯赫,也不具備直接的生殖與排尿功能,所以說它是退化了。從外觀上看它是一個很小的結節組織,很象陰莖,位於兩側小陰唇的頂端,在陰道口和尿道口的前上方。
說它敏銳,是因為它富有感覺神經末梢,感覺特別敏銳,是女性最敏感的性器官,能象陰莖一樣充血勃起,對觸摸尤其敏感,可以喚起較其他部位更為直接、迅速、強烈的性興奮、性快感和性高潮,與G點相比較,它在人群中的性興奮喚起和體驗更多、更為人們所熟識。夫妻間的恩愛相沫,無論是前奏、持續、高潮、消退或性興奮再喚起,陰蒂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陰道
陰道確切地應稱之為生殖道,因為它即是性交時容納陰莖的地方,也是接納精液的場所;既是性生活性興奮主要體驗之所在,又是胎兒娩出的通道。在正常狀態下長約8-10cm,寬度則為閉合狀潛在腔隙,性興奮時則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可以提供可變的大的空間。這是因為陰道壁由三層組織構成,表層為黏膜,中層為肌肉,外層為彈力纖維組織,陰道內有大量的皺壁,富有極好的延伸性和彈性。其上端比下端寬,下端開口於陰道,上端含納宮頸,平時像個癟氣球,四壁緊靠在一起,性興奮時可以出現內2/3擴張,俗稱“內勃起”,外1/3緊握,又叫“高潮平台”,其彈力和擴張力使陰莖和陰道的結合達到至美的相容程度,有利性感的享受和精液的射入、暫存及精子游入宮腔,完成生殖繁衍功能。
陰道壁在性興奮時可能因周圍靜脈叢的擴張 而出現滲出液以潤滑陰道,有利於陰莖的插入和抽動。不過陰道壁的彈性、皺壁、滲液受內分泌、特別是雌激素的調控,幼女及絕經後的婦女陰道上皮薄,皺壁少,彈力差,自潔潤濕作用弱,容易受創傷和引起感染。
性高潮時的陰道周圍括約肌和子宮肌肉的收縮可以客觀地記錄,但伴隨的各種體驗卻無從反映,可以認為性高潮,性感體驗是一個身體生理和大腦心理綜合感受或功能表現,在女性更是如此。
胎兒的搖籃
公主和王子,既可以說是卵子和精子,又可以說是女兒與兒子,無論怎樣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它們相聚、生長發育的初始地就是子宮。子宮的主要功能是孕育和營養胎兒,受孕後子宮為胚胎著床、發育、成長的場所。分娩時子宮收縮使胎兒及胎盤娩出。
子宮位於骨盆腔中央,四周由韌帶固定,前方通過子宮頸於陰道相連,兩側通過輸卵管和卵巢相接。呈倒置的梨形,正常體積約為7.5*4.5*2.5cm。宮腔容積約5ml。由二層組織構成,內層為子宮內膜,其上2/3可隨體內性激素的周期性變化而出現周期性的增殖和剝脫,剝脫物及出血即是月經。肌層非常強大,極富彈性和收縮力,為胎兒的生存和娩出作出巨大貢獻,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作用是在性高潮時也會產生節律性收縮,主要感覺是在這個部位有廣泛的愉悅欣快感。另外子宮肌肉的收縮還可促使產後自發止血、惡露排出和子宮回縮。
子宮頸成人長約3cm,是連線陰道和子宮的通道,又是子宮的防禦屏障,更是精子進入子宮完成“婚配大業”的第一門坎。周期性的宮頸粘液變化可造成利於或不利於精子通過的環境。它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表面由扁平和鱗狀兩種上皮組成,所以較陰道易發生感染腫瘤,宮頸糜爛成為常見的多發病,宮頸常成為許多慢性陰道感染,特別是性傳播疾病感染的頑固病灶所在地。

月經與排卵及激素調節

在青春期前,卵巢激素的分泌量雖然不大,但由於下丘腦GnRH神經元對卵巢激素反饋抑制作用的敏感性較高,而且GnRH神經元尚未發育成熟,所以GnRH的分泌很少,腺垂體FSH與LH分泌以及卵巢的功能也相應處於低水平狀態。至青春期,下丘腦GnRH神經元發育成熟,對卵巢激素的反饋抑制作用的敏感性也明顯降低,GnRH的分泌增加,FSH和LH分泌也之時差加,卵巢功能開始活躍,呈現周期性變化,表現為卵泡的生長發育、排卵與黃體形成,周而復始,在卵巢甾體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響睛,子宮內膜發生周期性剝落,產生流血現象,稱為月經(menstruation),所以女性生殖周期稱為月經周期(menstrual cycle)。哺乳動物也有類似周期,稱為動性周期。
卵巢與子宮的周期性變化,是在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控下完成的。卵巢的周期性變化是月經周期形成的基礎。習慣上將卵巢周期分為卵泡期與黃體期兩個階段。
(一)卵泡期
卵泡的生成發育從原始卵泡開始。人每次月經周期通常只有一個原始卵泡在激素的調控下發育成熟,原始卵泡經初級卵泡與次級卵泡期,最後發育為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原始卵泡發育到初級卵泡的早期,不受垂體促性腺激素的控制,其發育取決於卵泡本身的記憶體因素。到初級卵泡發育晚期,顆粒細胞上出現了FSH受體,內膜細胞上出現了LH受體。到次級卵泡期,顆粒細胞上出現了FSH受體數量進一步增加,FSH在雌激素的協高作用下,誘導顆粒細胞出現LH受體,並隨著卵泡發育成熟,顆粒細胞與內膜細胞上的LH受體不斷增加。從初級卵泡發育階段開始,卵泡接受垂體促性腺激素的控制,促使其發育成熟。
卵泡期開始時,血中雌激素與孕激素濃度均處於低水平,對垂體FSH與LH分泌的反饋抑制作用較弱,血中FSH表現逐漸增高的趨勢,一二日後LH也有所增加。近年發現,卵泡液中存在一種促進FSH分泌的蛋白質,稱為促FSH釋放蛋白(FSH-releasing protein),可能對FSH的增加起一定的作用。生長發育的卵泡顆粒細胞上,除FSH受體增加外,還出現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及上皮生長因子(EGF)等與細胞增殖有關因子的受體,在FSH與各生長因子的作用下,顆粒細胞明顯發育與分化,並產生芳香化酶,可將內膜產生並彌散轉運至顆粒細胞的雄激素(主要為雄烯二酮)轉變為雌激素。LH與內膜細胞上的LH受體結合,通過cAMP-蛋白激酶系統,使膽固醇轉變為雄激素。內膜細胞產生雄激素,而在顆粒細胞轉變為雌激素,稱為雌激素分泌的雙重細胞學說(圖12-2)。
排卵前一周左右,卵泡分泌的雌激素明顯增多,血中的濃度迅速上升,與此同時,血中FSH的水平有所下降,這是因為:
雌激素選擇地對FSH分泌產生抑制作用;
② 顆粒細胞產生的卵泡抑制素也對FSH分泌發揮抑制作用。值得指出的是FSH濃度暫時處於低水平,但雌激素濃度並不因此而減少,卻反而持續增加,其原因是雌激素可加強內膜細胞的分化與生長,可使LH受體數量增加,從而加強合成雄激素及轉變為雌激素的過程。
至排卵前一天左右,血中雌激素濃度達到頂峰,在其作用下,下丘腦增強GnRH分泌,GnRH經垂體門脈轉運至腺垂體,刺激LH與FSH的分泌,以LH的分泌增加最為明顯,形成LH高峰(LH surge)。若事先用抗激素血清處理動物,則LH峰不再出現。毀損恆河猴下丘視前區後,LH峰也消失。所以,LH峰是由雌激素高峰所誘導出現的,雌激素這種促進LH大量分泌的作用,稱為雌激素的正反饋效應。
在LH峰出現之前,卵母細胞已基本發育成熟,但由於包圍卵母細胞的顆粒細胞分泌一種卵母細胞成熟抑制因子(oocyte maturation inhibitor,OMI),使卵母細胞成熟分裂中斷於前期。LH峰出現的瞬間,高濃度的LH立即抵消OMI的抑制作用,卵母細胞恢復中斷了的成熟分裂。成熟卵泡向效巢表面突出,形成透明的卵泡小斑。LH在孕酮的配合下,使卵泡壁溶解酶(如纖溶酶與原酶等)活性增加,導致卵泡壁溶化和鬆懈。此外LH又可使卵泡分泌前列腺素,後者促使卵泡壁肌樣細胞收縮,於是卵細胞與附著的透明帶,放射冠從破裂的卵泡壁處被排出,定過程稱為排卵(ovulation)。排出的卵子鏇即被輸卵管傘捕獲被抑制,而注射外源LH或HCG(見後文)則能誘發排卵,可見LH峰是控制排卵發生的關鍵性因素。
在人類,每個月經周期起初有15-20個原始卵泡同時開始生長發育,但是通常只有1個卵泡發育成為優勢卵泡,最後發育成熟並排卵,其它卵泡均先後退化並形成閉鎖卵泡,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在卵泡期中,子宮內膜也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內膜增厚,腺體增多並變長,此期長為增生期。
(二)黃體期(排卵後期)
卵細胞排出後殘餘的卵泡壁內陷,血管破裂,血液進入腔內凝固,形成血體。血液被吸收後,大量新生血管長入,血體轉變為一個血管豐富的內分泌腺細胞團,外觀呈黃色,故稱為黃體(corpus luteum)。在LH作用下,顆粒細胞與內膜細胞分別轉化為粒黃體細胞與膜黃體細胞。LH通過cAMP-蛋白激酶系統,促使黃體細胞分泌大量的孕激素與雌激素,血中孕酮與雌二醇濃度因而明顯升高。在月經期中,雌激素髮生二次升高,第一次升高發生在卵泡期,第二次升高發生在黃體期,但第二次升高的程度稍低於第一次。在黃體期,料主水平的雌激素有增加黃體細胞上LH受體的作用,故有利於LH促進孕酮的合成,使孕酮維持於高水平。孕酮和雌激素濃度增加,將使下丘腦與腺垂體受到抑制, GnRh 釋放減少。FSH與 LH在血中濃度相應下降。
在黃體期,子宮內膜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又接受孕激素的刺激,內膜細胞體積增大,糖原含量增加腺管由直變彎,分泌含糖原的粘液,故稱分泌期。在子宮的分泌期,一切為妊娠作好準備,“迎接”受精卵子。若不受孕,黃體的壽命為12-15天,黃體即退化,血中孕激素與雌激素濃度明顯下降,子宮內膜血管發生痙攣性收縮,隨後出現子宮內膜脫落與流血,出現月經。雌激素與孕激素分泌減少,使腺垂體FSH與LH的分泌又開始增加,重複另一周期。如懷孕,胎盤分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CG),使黃體功能繼續維持一定時間,適應妊娠的需要。

卵巢的內分泌功能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為雌二醇(estradiol,E2),孕激素主要為孕酮(progesterone,P)。此外,卵巢還分泌少量的雄激素。雌二醇是C-18類固醇激素,孕酮是C-21類固醇激素。
血中70%雌二醇與SHBG結合,25%與血漿白蛋白結合,其餘為游離型;孕酮在血中約有48%與CBG結合,約有50%與血漿白蛋白結合,其餘為游離型,雌二醇和孕酮主要在肝降解,雌三醇是雌二醇主要代謝產物,而孕二醇是孕酮的主要降解產物。這些代謝產物與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結合,隨尿排出體外。

雌激素

雌激素主要的作用是促進女性生死器官的發主育和副性徵的出現,並維持在正常狀態。此外,雌激素對代謝也有明顯的影響
1.對生殖器官的作用 雌激素與卵巢、輸卵管、子宮以及陰道黏膜上靶細胞受體結合,引起細胞DNA、RNA和蛋白質合成增加,促進細胞分裂與生長,從而使上述這些靶器官生長發育,並維持其正常功能。如在青春期前雌激素過少,則生殖器官不能正常發育;雌激素過多,則會出現早熟現象。
(1) 卵巢:雌激素除了通過反饋調節經下丘腦-垂全間接影響卵巢活動外,對 卵巢 也有直接作用。實驗證明,卵巢組織培養時,雌激素可加速其生長,雌激素可協同FSH促進卵泡發育。FSH在雌激素的協同下,誘發並增加卵泡上LH受體,從而使卵泡對LH的敏感性增加。可見,排卵前的雌激素高峰一方面通過正反饋誘導LH峰的出現;另一方面協同FSH使卵泡上的LH受體增加,有利於LH與期受體結合,並誘發排卵。因此,雌激素是卵泡發育成熟並抑卵不可缺少的調節因素。
(2)輸卵管:雌激素促進輸卵管上皮細胞增生,分泌細胞、纖毛細胞與平滑肌細胞活動增強促進輸卵管運動,有利於精子與卵子的運行。
(3)子宮:雌激素促進子宮發育,內膜發生增生期的變化。雌激素也促進子宮肌的增生,使肌細胞內肌纖蛋白和肌凝蛋白的含量增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肌的興奮性增高,提高子宮肌對催產素的敏感性。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頸分泌大量清亮、稀薄的粘液,其中的粘蛋白沿宮縱行排列,有利於精子穿行。
(4)陰道:雌激素可使陰道黏膜基底細胞分裂周期縮短,上皮細胞增生,糖原含量增加,表淺細胞角化,黏膜增厚並出現皺摺。糖原分解使陰道呈酸性(pH4-5),利於陰道乳酸菌的生長,從而排斥其它微生物的繁殖,所以雌激素能增強陰道的抵抗力,隨著人月經周期與動物動性周期的變化,陰道塗片所顯示的黏膜脫落上皮細胞類型,也出現周期性變化。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塗片以表淺細胞為主,雌激素水平愈高,則表淺細胞的角化程度愈明顯。
2.對乳腺和副性徵的影響 雌激素刺激乳腺導管和結締組織增生,促進乳腺發育,並使全身脂肪和毛髮分布具有女性特徵,音調較主,骨盆寬大,臀部肥厚。
3.對代謝的作用 雌激素對代放的作用比較廣泛,主要有:
① 雌激素刺激成骨細胞的活動,而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動,加速骨的生長,促進鈣鹽沉積,並能促進骨骺軟骨的癒合,因而在青春期早期女孩的生長較男孩為快,而最終身高反而較矮;
② 雌激素可降低血漿膽固醇與β脂蛋白含量,並促進肝全盛一些特殊的蛋白質,如纖維蛋白原、CBG和TBG等;
③ 雌激素可使體液向組織間隙轉移,由於血容量減少而引起醛固酮分泌,促進腎小管對水和鈉的重吸收,從而導致水、鈉瀦留。

孕激素

孕激素主要作用於子宮內膜和子宮肌,適應孕卵著床和維持妊娠。由於孕酮受體含量受雌激素調節,因此孕酮的絕大部分作用都必須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才能發揮。
1.子宮孕酮促使在雌激素作用下增生的子宮內膜進一步增厚,並發生分泌期的變化,有利於孕卵著床在子宮腔的生存和著床。著床後,孕酮促進子宮基質細胞轉化為蛻膜細胞。蛻膜細胞體積較大,胞漿富含糖原顆粒,為胚泡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另外,孕酮能使一些實驗動物的子宮肌細胞膜發生超極化,對刺激的閾值升高,興奮性降低,並使子宮肌對催產素的敏感性降低,防止子宮收縮,保持胚胎生長的環境,並可抑制母體的免疫排斥反應,因而不致將孕體排出子宮。
孕酮使宮頸粘液減少而變稠,粘蛋白分子彎曲,交織成網,使精子難以通過。
2.乳腺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孕激素主要促進乳腺腺泡發育,並在妊娠後為泌乳作用好準備。
3.產熱作用女性基礎體溫在排卵前先出現短暫降低,而在排卵後升高0.5℃左右,並在黃體期一直維持在此水平上,臨床上常將這一基礎體溫的雙相變化,作為判定排卵的標誌之一。婦女在絕經或卵巢摘除後,這種雙相的體溫變化消失,如果注射孕酮則可引起基礎體溫長高,因此認為基礎體溫的升高與孕酮有關。

雄激素

女子體內有少量的雄激素,是由卵泡內膜細胞和腎上腺皮質網狀帶細胞產竹。適量的雄激素配合雌激素可刺激陰毛及腋毛的生長,女子雄激素過多時,可引起男性化與多毛症。雄激素能增強女子的性慾,維持性快感,這可能由於它促進陰蒂的發育並提高其敏感性,或是由於它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妊娠

妊娠是新個體產生的過程,包括受精、著床、妊娠的維持、胎兒的生長以及分娩。

受精

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壺腹部相遇而受精,精子與卵子相融合時稱為受精卵。每一個精子和卵子各含23個染色體,受精卵則含有23對染色體。因此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特性。
射入陰道的精子進入輸卵管與卵子相遇的過程比較複雜。精子有運動不完全依靠本身的運動,宮頸、子宮和輸卵管對精子的運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精液射入陰道後穹窿後,很快(約1min)就變成膠凍樣物質,使精液不易流出體外,並有暫進保持精子免受酸性陰道液的破壞作用。但是,陰道內的精子絕大部分被陰道內的酶殺傷失去活力,存活的精子隨後又遇到宮頸粘液的攔截。月經中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粘液清亮、稀薄,其中的粘液蛋白縱行排列成行,有利於精子的穿行,而黃體期的孕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粘液變得粘稠,粘液蛋白捲曲,交織成網,使精子能以通過。總之,宮頸作為精子在女生生殖道內要通過的第一個關口,它在排卵時,為精子的穿行提供了最優越的條件。一部分精子靠本身的運動及射精後引起的子宮收縮,進入子宮腔內。精液中含有很高濃度的前列腺素,可刺激子宮發生收縮,收縮後的松馳造成宮腔內負壓,可把精子吸入宮腔。精子進入輸卵管後,在其中的運行主要受輸卵管蠕動的影響。月經中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輸卵管的蠕動由子宮向卵巢方向移行,推動精子由峽部運動至壺腹部。黃體期分泌的大量孕酮能抑制輸卵管的蠕動。一次射精雖能排出數以億計的精子,但最後能到達受精部位的只有15-15個精子,到達的時間約在性交後30-90min。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的受精能力大約只能保持48h。
大多數哺乳動物和人類,精子必須在雌性生殖道內停留一段時間,方能獲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稱為精子獲能(capaciTATion)。精子經過在附中的發育,已經具備了受精能力,但在附睪與精漿中存在去獲能因子。它使精子的受精能力受到了抑制。當精子進入雌性生殖道內後,能解除去獲能因子對精子的抑制,從而使其恢復受精能力。獲能的主要場所是子宮,其次是輸卵管,宮頸也可能有使精子獲能的作用。
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壺腹部相遇後尚不能立即結合,頂體外膜與精子頭部的細胞膜首先融合,繼之破裂,形成許多小孔,釋放出頂體膜,以溶解卵子外圍的放射冠及透明帶,這一過程稱為頂體反應。頂體酶包含多種蛋白水解酶,如放射冠穿透酶可使放射冠的顆粒細胞松解,脫離卵細胞外圍。顆粒細胞脫落後,在透明帶周圍仍殘存一層放射冠基質,可在透明質酸酶的作用下,這些基質被水解,使透明帶暴露出來。透明帶為糖蛋??解,促進精子能突破透明帶的一個局限區到達並進入卵細胞內,在一個精子穿越透明帶後,精子與卵細胞接觸,激發卵細胞發生反應,主要是位於卵細胞周邊部的皮質顆粒包膜與卵細胞膜逐漸融合、破裂,並向卵周隙釋放其內容物,有人認為,釋放物作用於透明帶,使其變質,或其種物質起封鎖透明帶的作用,使其他精子難以再穿越透明帶進入卵細胞內。精子進入卵細胞後立即激發卵細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並形成第二極體。進入卵細胞的精子,其尾部迅速退化,細胞核膨大形成雄性原核,隨即與雌性原核融合,形成一個具有46染色體的受精卵
受精卵在輸卵管的蠕動和纖毛的作用下,逐漸運行至子宮腔。受精卵在運行途中,一面移動,一面進行細胞分裂,經胚球和桑椹期階段,發育為胚泡(blastocyst)。在受精後第四五天,桑椹胚或早期胚泡進入子宮腔,桑椹胚在子宮腔內繼續分裂變成胚泡。胚泡在子宮腔內停留2-3天,胚泡外面的透明帶變薄,胚泡可以直接從子宮內膜分泌的液體中吸收營養。

著床

著床是胚泡植入子宮內膜的過程,經過定位、粘著和穿透三個階段。著床成功的關鍵在於胚泡與子宮內膜的同步發育與相互配合。胚泡的分化與到達子宮的時間必需與子宮內膜發育程度相一致。胚泡過早或過遲到達子宮腔,將使著床紡明顯降低,甚至不能著床。在著床過程中,胚泡不斷地發出信息,使母體能識別妊娠發生相應的變化。胚泡可產生多種激素和化學物質,如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能刺激卵巢黃體轉變為妊娠黃體,繼續分泌妊娠需要的孕激素。近年發出,受精24h的的受精卵便可產生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它能抑制母體淋巴細胞的功能,使胚泡免遭母體排斥。檢測早孕因子可進行超早期妊娠診斷。
子宮僅在一個極短的關鍵時期內允許胚泡著床,此時期為子宮的敏感期或接受期。在此時期內,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與孕激素的協同作用,可能分泌某些物質,激活胚泡著床。引起子宮內膜著床反應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胚泡子宮內膜產生某種激肽,釋放組胺,或與胚泡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和產生的CO2有關。胚泡產生的CO2擴散到子宮內膜,再進入子宮的微血管,在胚泡附近形成一個CO2梯度場。CO2可使滋養層細胞和子宮內膜上皮細胞表面的粘蛋白粘性增高,在著床時有胚泡粘著並植入,此外,CO2還能刺激子宮內膜的基質發生蛻膜反應

妊娠的維持及激素調節

正常妊娠的維持有賴於垂體、卵巢胎盤分泌的各種激素相互配合,在受精與著床之前,在腺垂體促性腺激素的控制下,卵巢黃體分泌大量的孕激素與雌激素,導致子宮內膜發生分泌期的變化,以適應妊娠的需要。如未受孕,黃體按時退縮,妥激素與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子宮內膜剝脫流血;如果受孕,在受精後第六天左右,胚泡滋養層細胞便開始分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以的逐漸增多,刺激卵巢黃體變為妊娠黃體,繼續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胎盤形成後,胎盤成為妊娠期一個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大量分泌蛋白質激素、肽類激素和類固醇激素。
1.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HCG是由胎盤絨毛組織的合體滋養層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分子量為45000-50000。HCG分子由α亞單位與β亞單位組成。其α亞單位胺基酸的數量與序列幾乎與LH相同,其β亞單位的胺基酸也有很大部分與LH相同,但在β亞單位的羧基端約有30個胺基酸是獨特的。因此,HCG與LH的生物學作用與免疫特性基本相似。
卵子受精後第六天左右,胚泡形成滋養層細胞,開始分泌HCG,但其量甚少。妊娠早期形成絨毛組織後,由合體滋養層細胞分泌大量的HCG,而且分泌量增長很快,至妊娠8-10周,HCG的分泌達到高峰,隨後下降,在妊娠20周左右降至較低水平,並一直維持至妊娠末。如無胎盤殘留,於產後四天轎中HCG消失。在妊娠過程中,尿中HCG含量的動態變化與血液相似。因為HCG在妊娠早期即出現,所以檢測母體血中或尿中的HCG,可作為診斷早孕的準確指標。
在早孕期,HCG刺激卵巢黃體轉變成妊娠黃體,妊娠黃體的壽命只有10周左右,以後便發生退縮,與此同時胎盤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逐漸接替了妊娠黃體的作用。
2.其他蛋白質激素和肽類激素胎盤還可分泌人絨毛膜生長素、絨毛膜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GnRH,以及β-內啡肽等。
人絨毛生長素(human 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in,HCS)為合體滋養層細胞分泌的單鏈多肽,含191個胺基酸殘基,其中96%與人生長素相同,因此具有生長素的作用,可調節母體與胎兒的糖、脂肪與蛋白質代謝,促進胎兒生長。最初發現HC時,證明它對動物有很強的催乳作用,故命名為人胎盤催乳不比(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後來的研究證明,HPL對人幾乎沒有催乳作用,而主要是促進胎兒生長,因此在國際會議上將其定名為HCS。
3.類固醇激素胎盤本身不能獨立產生類固醇激素,需要從母體或胎兒得到前身物質,再加工製成孕激素與雌激素。
(1)孕激素:由胎盤合體滋養層細胞分泌,胎盤不能將醋酸鹽轉變為膽固醇,而能將自母體進入胎盤的膽固醇變為孕烯醇酮,然後再轉變為孕酮。胎兒腎上腺雖能合成孕烯醇酮,但由於缺乏3β-醇甾脫氫酶,故不能將孕烯醇酮轉變為孕酮,而胎盤此種酶的活性很強,能把來自胎兒和母體的孕烯醇酮轉變為孕酮。
在妊娠期間,母體血中孕酮濃度隨著孕期的增長而穩步上升,在妊娠10周以後,由胎盤代替卵巢持續分泌孕酮,血中孕酮迅速增加,至妊娠足月時達高峰,平時濃度可達600nmol/L。
(2)雌激素:由母體和胎兒腎上腺產生的脫氫異雄酮硫酸鹽,進入胎盤最後轉變為雌酮和雌二醇,但生成量極少。胎盤分泌的雌激素主要為雌三醇,其合成的途徑是,胎兒腎上腺的脫氫異雄硫酸鹽先在胎兒肝中羥化,形成16α-痙脫氫異雄酮硫酸鹽,然後隨血液進入胎盤,在胎盤內脫去硫酸基,成為16α-羥脫氫異雄酮,再經芳香化酶的作用,轉化為雌三醇。由此可見,雌三醇的生成是胎兒、胎盤共同參與製造的,故把兩者稱為胎兒-胎盤單位。檢測母體血中雌三醇的含量多少,可用來判斷胎兒是否存活。

分娩與授乳

有關分娩與授乳的主要生理內容已在討論催乳素催產素時有所述及。

外生殖器

(一)外陰的範圍
女性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露的部分又稱外陰,系指恥骨聯合至會陰和兩股內側之間的組織。
(二)外陰的組成
陰阜:位於恥骨聯合前面,皮下有豐富的脂肪組織。青春期開始,其上的皮膚開始生長捲曲的陰毛,是第二性徵之一。
大陰唇:為外陰兩側一對隆起的皮膚皺襞。其前接陰阜,後達會陰。大陰唇皮下富含脂肪組織和靜脈叢等,局部受傷後易形成血腫
小陰唇:位於大陰唇內側。為一對縱形皮膚皺襞,表面濕潤,酷似黏膜,色褐、無毛,富含神經末梢,故極敏感。
陰蒂:位於小陰唇前端。為海綿體組織,陰蒂頭富含神經末梢,極為敏感。
陰道前庭:為兩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域。前庭的前方有尿道口,後方有陰道口。
(1)尿道口:位於陰蒂與陰道口之間,為一不規則的橢圓形小孔。尿道口後壁兩旁有一對腺體,稱尿道旁腺,常為細菌潛伏之處。
(2)前庭大腺:又稱巴氏腺。位於大陰唇後部,是陰道口兩側的腺體。大似黃豆;腺管細長l~50px,開口於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性興奮時分泌黃白色粘液起潤滑作用。正常情況檢查時不能觸及此腺。若因感染腺管口閉塞,形成膿腫或囊腫,則能看到或觸及。
(3)前庭球:又稱球海綿體,位於前唇兩側由具有勃起性的靜脈叢組成,表面覆蓋有球海綿體肌。
(4)陰道口及處女膜:陰道口位於尿道口下方,陰道口上覆有一層薄膜,稱為處女膜。膜中央有一開口。月經期經血由此流出。

生殖器畸形

分類

女性的生殖器官,簡單地說說可分兩大部分:一部分露在身體外面叫做外生殖器;一部分藏在身體內部叫做內生殖器。外生殖器也叫外陰,外陰存在於兩大腿根部間,眼睛可以看得到,外陰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前庭大腺、尿道口、陰道口及處女膜。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由於胚胎本身內在的缺陷(如染色體的異常),或者因為生存條件的變異都可影響生殖器官的正常發育,即出現發育停滯或異常,這些現象統稱為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也就是通常說的“生殖器畸形”。例如,副中腎管發育停滯可發生先天性無奶道、無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一側副中腎管發育可形成單角子宮。如雙側副中腎管融合不完全可出現子宮。當雙側副中腎管尾端融合併與泌尿生殖竇相通時,如這時出了發育障礙就可造成陰道橫膈,甚至陰道部分或全部閉鎖。總之,在懷孕早期,正當胎兒的女性生殖器官分化形成期,受到內因或外因的干擾,使雙側副中腎管未能及時融合,或雖融合但未及時與泌尿生殖竇溝通,或者出現某一部分發育停滯等。這樣就會產生女性生殖器官的各種畸形。
大陰唇畸形
大陰唇畸形:很多女性對現在所說的大陰唇整形手術不是很了解。其實大陰唇的作用是很多的,所以在大陰唇不完美的情況下會導致很多的疾病,所以我們要積極的治療。大陰唇覆蓋小陰唇、陰道口及尿道外口,不讓外界有害物入侵,忠實地保衛著泌尿及生殖系的安全。大陰唇是女性外生殖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胚胎早期,男女的生殖器源於同一個胚芽。隨著胚胎的發育,逐漸分成男女,生殖器隨之出現性別差異。但兩者的一些結構、功能仍然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
小陰唇畸形
小陰唇畸形:小陰唇於兩腿之間,在兩腿併攏時,小陰唇兩片會自然合攏,完全蓋往尿道及陰道口,一來防止這兩個部位因磨擦而受傷,亦可防止外來污染,且可保持陰部尤其是陰道之濕潤。但如小陰唇太長,不只是美觀的問題,主要是不利陰道分泌物排出,也不易保持清潔,因『上小號』後尿液容易殘留在陰部附近造成感染,而使分泌物即俗稱『白帶』會增加,更有一股特殊氣味,讓人尷尬。再來是小陰唇凸出的部位,因長期走路磨擦,一般顏色會變得較黑,又長又黑,且該部位感覺也較鈍,容易讓親密的人誤以為自己性生活太過於頻繁。
陰蒂畸形
陰蒂畸形:陰唇肥大的治療通常以作陰蒂大部分切除,適當保留陰蒂頭部或作陰蒂部切除術,通常於陰蒂北部作切口,大部切除陰蒂體部,陰蒂頭部仍宜作適當保留,以注意保護女士的性敏感區。術後應注意陰部清潔及留置尿管,以使傷口早日痊癒和預防感染。同時,術後常規套用有效抗生素以防治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