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e/4a2/nBnauM3X2UDMzUTM4kzM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5M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簡介
太貨六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南朝陳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所鑄的六銖錢,面文“太貨六銖”,玉箸篆體勻稱健美,舒展有力,面、背內外廓精整挺拔,製作精良。
相關介紹
![太貨六銖錢,叉腰哭天子](/img/2/f3f/nBnauM3X4UzMyEzM5YDM1gTNyITM2QDM5UjMwADMwAzMxAzL2A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太貨六銖儘管鑄造精美,在當時卻並不受歡迎。因其大小和舊五銖相仿,而朝廷規定新錢一枚要抵十枚五銖舊錢,這種貨幣貶值,是對人民的一種剝削,於是引起人民不滿,紛紛抵制。由於錢文上“六”字看上去很像一個人叉著腰,於是民間傳出了“太貨六銖錢,叉腰哭天子”的民謠。陳是南朝的最後一個王朝,陳宣帝是陳王朝中倒數第二個皇帝,其子陳叔寶即陳後主,更是荒淫無度至極。他不理朝政,整天和嬪妃一起遊玩,制淫詞,唱淫調,朝綱混亂。隋兵南下時,他自認為有長江天險可守,不以為然。禎明三年(589年),隋兵順利地攻進建康城,陳後主這是才大夢初醒,但為時已晚。“太貨六銖”成了這個末代王朝的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