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話入胡話

“天話入胡話”小考
所謂“天話”,就是“中央”、“天朝”之話,也就是中國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的官話;所謂“胡話”也就是“四夷”、“八道”之語,不入主流的族語方言。“天話入胡話”一說本意是反映中華大家庭各民族、各區域語言文化上的交融,主要是源於“下江官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但秦朝僅存在了15年。經過一番楚漢相爭,劉邦建立了漢朝,兩漢長達400多年,將近半個世紀的穩定的統一王朝,為“華夏”這個群體的融合提供了條件。於是,漢民族以及相對統一的漢語形成。中國境內雖然方言眾多,但自周朝以來,就有一種主導的語言。周、秦時,這種主導語言叫做“雅言”。西漢時期則稱作“通語”。西漢的首都在關中,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一帶,所以西漢通語應該是承自周秦雅言的關中話。到東漢則遷都至現在的洛陽一帶,當時的“洛語”則上升為了官話。魏晉繼承東漢不用多言。西晉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晉室內亂之時攻陷洛陽,史稱“永嘉之亂”或“五胡亂華”。“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漢人紛紛南渡,越過淮河甚至長江。這些“僑民”主要落戶在了現在的江蘇、安徽、浙江等省,晉室也遷至現在的南京。這些中原士族同時也把洛音也帶到了江淮一帶,與當地土著的吳語產生交融。而此時的中國北方則是一片種族混亂屠殺的狀況,直至最終形成漢胡混血政權。中國就這樣一分為二,形成了長達近300年的南北朝對峙,中原漢語也“南染吳越,北雜夷虜”。以南京為中心的東晉南朝作為漢人的正統王朝,傳承了中原的優秀文化,繁盛一時,史稱“六朝文化”,而當時“南染吳越”的“金陵音”也就是中國的官話。
因此,從語言學的角度看,以維揚一帶為代表的“下江官話”實質上就是“天話入胡話”的產物。當然現在國家法定的國語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京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周高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