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可久(約1270~約1350),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現存小令800餘首,為元曲作家最多者,數量之冠,此詩便是其中之一。
作品原文
天淨沙·江上
張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①,依依孤鶩殘霞②,隔水疏林幾家。
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注釋譯文
注釋
①嗈嗈(yōng):雁叫聲。平沙:水邊平地。
②依依:輕柔的樣子,描述野鴨輕飛的樣子。鶩(wù):野鴨子。此句化用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名句。
譯文
一群鳴叫的大雁正悠悠地要落在水邊的平地上,在落日晚霞中一隻野鴨子正輕柔飛翔,河的對岸稀稀疏疏地有幾戶茅草人家。水面上一葉扁舟,悠悠然然,隨著漁人的歌聲也緩緩地落入了那蒼茫的一片蘆葦叢中。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寫景之作。作者以凝鍊的筆墨,勾畫出一幅暮秋江邊落日圖。前三句寫落雁、孤鶩、殘霞、人家等,純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錦上添花,一小舟、一漁歌,使畫面更覺生動,平添了一片從容閒適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