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與出處
解釋
解釋:天涯海角(tiānyáhǎijiǎo)涯:邊。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出處: 唐·呂岩《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形容地方偏遠
示例: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3章:“無論~,只要意志相通,咱們是不會分離的!”
近義詞: 天南地北、天各一方
反義詞: 近在咫尺、一衣帶水
出處
出處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陰謀詭計 面無由,但以情企。”宋·張世南《遊宦記聞》卷六:“今之遠宦及遠服賈者,皆曰天涯海角。”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陰謀詭計 面無由,但以情企。”宋·張世南《遊宦記聞》卷六:“今之遠宦及遠服賈者,皆曰天涯海角。”
名稱由來
在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於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誌。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為標誌,並須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遊覽區內最早的石刻。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側題寫了“天涯海角遊覽區”七個大字。至此,天涯灣畔的這片濱海地帶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 。
景點
日月石
日月石位於風景區入口附近的海面上,為兩塊尖形岩石交叉的形狀,其上分別刻有“日”、“月”二字。因兩塊岩石相互依偎,有傳說到過此處情侶會日月相輝、白頭到老,很多情侶都為此慕名而來。海角石
天涯海角石指的是日月石往西數公里的一組岩石中的兩塊。岩石正面(向東)是雍正十一年崖州太守程哲題的“天涯”,反面(向西)是清末文人題的“海角”。南天一柱石
南天一柱天涯海角石東側有南天一柱石,上面的字系宣統元年永安范雲梯題。海判南天石
清朝的康熙皇帝按照孔子儒經《尚書》重新劃定了南天的界限,據考證發現,“海判南天”題刻是在清代康熙年間進行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皇輿全覽圖〉地圖測繪活動中留下的測量緯度的標誌。天涯海角廣場
在天涯海角廣場,天、地、海、山,日、月、星,永恆巨石、守護之心,天地、星辰見證。歷史名人雕塑園
歷史名人雕塑園有十位歷史名人的雕塑,他們都與古崖州(今三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每一尊名人雕塑背後都有一段或精彩或悲壯的故事,他們凝固的身影伴隨著不息的濤聲矗立在天之涯海之角,無聲地詮釋著三亞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讓人遙想懷思。熱帶雨林景觀
這是景區在野生熱帶植被的基礎上,進行植物修整和移植建設而成的。通過修建人造溪流,營造了濕度和溫度適中的小氣候環境。成為海南熱帶雨林景觀的小小縮影。天涯海角樹景
在天涯海角遊覽區內,還有幾棵形態特別的椰子樹分布在各處沙灘上,大家親切地俗稱為“歪脖椰樹”。趙朴初題詩石刻
1994年1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第一次遊覽天涯海角時,被天涯海角壯美無邊的自然景象所折服,欣然題詩一首:“不知何處有天涯,四季和風四季花;為愛晚霞餐海色,不辭坐占白鷗沙”,表達了對海南和天涯海角獨特的氣候和美麗景色的讚美,後來被鐫刻於此供遊人欣賞。總之,整個天涯海角風景區內怪石嶙峋,且其上有許多文人墨客的遺蹟,多是歷代被流放到此的官員觸景生情所作。整個風景區海灘綿延數公里,沙灘上多有衝上來的貝殼類生物。此處是海南島的最南端,由此向南便是一望無垠的南海。
傳說
“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的來歷,據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於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後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後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帶惡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後偷偷下凡,立身於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熱議
2014年9月,圍繞全國“坑爹景點”的評選可謂話題不斷。作為黃金周熱點旅遊目的地的三亞,自然成為全國媒體關注的重點,天涯海角首當其衝。一場“天涯海角不過是幾塊石頭”的“石頭說”引發的吐槽熱,促使人們思考遊客和景區的關係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