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絕句》](/img/1/b95/nBnauM3XycjNxcTN3IzM0UzM5ETM5IDO1IDMwADMwAzMxAzLyM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這裡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律絕跟律詩一樣,押韻限用平聲韻腳,並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比如: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五言絕句
![《絕句》](/img/9/14d/nBnauM3X1YTOwIDM1UDM5gTNwITM3UTO2YDMwADMwAzMxAzL1A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七言絕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①。
跟律詩一樣,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跟律詩一樣,律絕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③。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飲湖上初晴後雨
[唐]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④。
![《絕句》](/img/7/d12/nBnauM3X1gTOyIDM5UDM5gTNwITM3UTO2YDMwADMwAzMxAzL1A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跟律詩一樣,律絕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⑤。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摧。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⑥。
···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絕句原則上可以不用對仗。上面所引八首絕句當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對仗的。
現再舉兩個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
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上面所引的絕句已有一首(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後》)是在首聯用對仗的,現在再舉兩首為例: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郿塢(第二首)
[宋]蘇軾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
但是,尾聯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上面所引王之渙《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下面再引兩個例子,一個是首聯半對半不對,一個是全篇完全用對仗: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絕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有人說,“絕句”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這話如果用來解釋“絕句”的名稱的來源,那是不對的,但是以平仄對仗而論,絕句確是截取律詩的四句:或截取前後二聯,不用對仗;或截取中二聯,全用對仗;或截取前二聯,首聯不用對仗;或截取後二聯,尾聯不用對仗。
二古絕
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於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絕:
⑴用仄韻;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上文說過,律詩一般是用平聲韻,因此,律絕也是用平聲韻。如果用了仄聲韻,那就可以認為古絕。例如:
憫農(二首)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⑦!
從上面所引的三首絕句中,已經可以看出,古絕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李坤《憫農》的“春種”句一連用了三個仄聲,“誰知”句一連用了五個平聲。
范仲淹的《江上漁者》用了四個律句,但是首聯平仄不對,尾聯出句不粘,也還是不合律詩的規則的。
即使用了平聲韻,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絕。例如:
夜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舉頭”句不粘,“低頭”句不對,所以是古絕。
五言古絕比較常見,七言古絕比較少見。現在試舉杜甫的兩首七言古絕為例:
三絕句(選二)
[唐]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第一首“惟殘”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說”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聯與首聯不粘,而且用了仄聲韻。第二首“縱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婦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不盡合。
當然,古絕和律絕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後,即使寫古絕,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這裡把它們分為兩類,只是要說明絕句既不可以完全歸入古體詩,也不可以完全歸入近體詩罷了。
①依平仄類型來看,七言平起式等於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於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當少見,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為少些罷了。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也與律詩相同。李商隱《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就是這種情況。③泊,入聲。煙,平聲。④比,上聲。西,平聲。⑤恐,上聲。天,平聲。⑥不,客,入聲。何,平聲。⑦看,平聲。
絕句
杜甫
![《絕句》](/img/a/e00/nBnauM3XwQTN5IDN4cDM5gTNwITM3UTO2YDMwADMwAzMxAzL3A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注釋: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
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築巢,
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遲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濕又軟。
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美好動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處著眼,視野開闊,描寫了自然界的大環境。詩的開頭突出“遲日”,統領全篇。正因為春天來到,才會出現“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現象。後兩句生動地描寫了兩種可愛的動物,寫燕子的動態,顯出春意繁鬧;鴛鴦的靜態顯得悠閒自在。動靜搭配,相映成趣。這首詩意境優美,格調清新,自然流暢。
杜甫絕句
【原文】〔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1)千秋雪(2),
門泊(3)東吳(4)萬里船(5)。
【注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隻。
6,“絕句”是詩的名稱,並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於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窗含西嶺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
【翻譯】
兩隻黃鸝在柳枝上鳴叫,
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
視窗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迢迢開來的船隻。
【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裡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隻。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那么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後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後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後面兩句對仗,那么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