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地卑

天尊地卑,是一個儒學名詞。語出《易傳·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是古人描述天地自然的秩序,並依此秩序來說明君子德與業的關係。“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語出《易傳?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是古人描述天地自然的秩序,並依此秩序來說明君子德與業的關係。“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聶文濤解釋說:“天高地卑,並不是把‘地’理解為下賤。這是要君子居於高位則能效法天,居於下位則能效法地。所以《易傳?繫辭上》有‘崇效天,卑法地’之說。《易傳?繫辭上》鼓勵君子要憑藉自己的德性而創立事業,不斷自新。自新,就是改變自己:‘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君子效法天地之道,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會堅守自己的道德,並因此獲得應有的地位和尊嚴。

漢代以後,一些文人為獻媚君王而把天尊地卑解釋成尊卑地位的不能改變。如《春秋繁露》《白虎通德論》等作品,完成了對天尊地卑含義的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