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鵬街道地處深圳市東部的大鵬半島,隸屬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距深圳市50公里,離鹽田港碼頭30公里,到沙頭角海關35公里。經鹽壩高速公路和坪西一級公路到深圳市區的車程30分鐘左右,往返香港十分便捷。 改革開放以來,大鵬街道的各項事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引進了1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形成了一個工業體系;開發了四大景區40多個景點,興建了一大批旅遊服務設施,每年吸引數十萬遊人觀光遊覽;樹立了“天藍、海碧、青山、綠地、花紅、城美”的大鵬新形象,先後被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國家衛生鎮”、“全國村鎮建設示範鎮”、 “中國小城鎮科學建設百強先進單位”、“全國城鎮優美鄉鎮”,被譽為深圳的“大氧吧”。
要全面最佳化區域文化旅遊資源,突出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相結合的旅遊度假區特色,充分體現自然與人文概念的整體性以及注重局部細節的生態個性,把 客家文化、民間藝術的開發利用與旅遊業相結合……對鹹頭嶺新石器遺址、大鵬所城、東縱等為核心的人文旅遊資源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挖掘,弘揚本地歷史、文化內涵,塑造龍崗文化旅遊的優勢,重點打造四條“精品旅遊線”,充分發揮大芬油畫村和大鵬所城、大鵬半島特色品牌的作用,做大做強,用足用好,使其影響最大化、價值最大化。
行政區劃
大鵬街道轄大鵬、鵬城、嶺澳、水頭、布新、王母、下沙7個社區。
撤鎮設街
2004年,深圳市民政局《關於同意撤銷龍崗區平湖等九個鎮設立平湖等九個街道辦事處的批覆》(深民基[2004]17號):撤銷大鵬鎮,設立大鵬街道辦事處。大鵬街道辦事處管轄原大鵬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6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總面積76.24平方千米,總人口3.29萬人。街道辦事處設在原大鵬鎮政府大樓。
歷史沿革
深圳市龍崗區大鵬街道位於深圳市東部。昔傳七仙女下凡遊覽至此,見半島如鵬踞海,形若大鵬展翅,故以“大鵬”名之。大鵬地區的行政區域名稱多次更易,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名稱變更更為頻密:
1949年10月至1951年11月大鵬地區屬惠陽縣第四區,轄今大鵬、葵沖、南澳三鎮地域。
1951年11月至1957年11月調整為第七區。
1957年12月惠陽縣撤區並鄉,第七區分為大鵬、葵沙兩鄉。大鵬鄉轄今大鵬、南澳兩地。
1958年3月後大鵬鄉與葵沙鄉合併為大鵬公社。同年11月大鵬公社劃歸寶安縣治。
1960年,大鵬公社分出葵沖公社。
1961年7月大鵬公社、葵沖公社和坪山公社歸新設葵沖區,不到一個月葵沖區解散仍分為大鵬、葵沖坪山三個公社。
1983年7月取消公社體制,稱大鵬區。
1986年10撤區設鎮,南澳部分從大鵬分出,獨立成鎮。
1993年1月寶安縣撤縣設立寶安、龍崗兩區,大鵬歸屬龍崗區管轄。
2002年8月深圳市實施農村城市化戰略,寶安、龍崗兩區所屬鎮改為街道辦,大鵬街道辦仍屬龍崗區管轄,下轄王母、鵬城、水頭、布新、嶺澳、下沙、大鵬七個社區居委會。
經濟發展
龍崗區大鵬街道片區的主體為大鵬龍旗灣生態產業園,地處深圳市東部的大鵬半島,隸屬於深圳市龍崗區大鵬街道辦事處,距市區50公里,離鹽田港碼頭30公里,到沙頭角海關40公里。鹽壩高速公路和坪西快速公路的開通使園區到深圳市的車程縮短為半小時。
2001年4月,占地面積9.04平方公里的大鵬龍旗灣生態產業園,被納入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總體規劃,重點發展生物技術、新材料、軟體開發、研發等高新技術產業。目前,該園區道路、供電、供水、通信、排污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社會服務設施完備。龍旗灣生態產業園發展的總體思路是: 建立以高新技術產業研發為先導、以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為基礎、以休閒度假旅遊和生態觀光農業為配套、三次產業聯動、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興園區。
目前,深圳市龍崗區大鵬街道片區已引進雄韜電源科技、香港天意、天達康等11個高新技術項目,其中雄韜電源科技一期已投產,二期在建;預計整個片區全部項目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將達到82億元。
本地資源
自然資源
大鵬街道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和暖濕、夏長而不酷熱,冬暖有陣寒、無霜期長,雨量充沛、乾濕季節分明。每年適宜旅遊日數超過300天。自然地貌以濱海低山、丘陵為主,多為殘積坡積角礫碎屑、 薄層紅壤型風化殼所覆蓋。在山間和海濱零星分布著寬谷小平原,沿海為基岩海岸少量沙灘。植被屬亞熱帶季雨林,林木覆蓋率75%。
大鵬街道擁有優越的自然資源,海岸線總長度約30公里。東部濱海地區日照充足,可以欣賞到日出、日落、朝暉、夕陽等豐富的景象;擁有下沙、迭福、金沙灣等可開闢為海濱浴場的沙灘,沙質較好,坡度適宜,腹地環境良好,多數有岬角;植被繁茂,表現為熱帶、亞熱帶風光。
大鵬境內山巒林立,層次分明,橫亘綿延,有峰、谷、崖、頂、岩、壁、嶺、澗、溝、石多種類型資源可開發利用。排牙山綿延24公里,橫亘於葵涌與大鵬之間,是大鵬半島的天然屏障。
大鵬街道腹地廣闊,農業資源相當豐富,集中的大鵬半島絕大部分的基本農田,其中尤以鵬城社區最為集中,地勢最為平坦。
人文資源
大鵬城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初為明王朝為抵禦倭寇和海盜所設,稱為“大鵬所城”。據《新安縣誌》記載:“沿海所城,以大鵬為最。”至清代,大鵬所城又成為國家海防的重要基地。在這座小小的所城內,產生了賴氏家族“一門五將”的佳話。2001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大鵬古城”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是深圳目前唯一的國家級文保單位。
此外,龍崗東部也是粵中地區客家人的聚居地,乾嘉年,客家人由梅州地區遷徙至此,在這裡留下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客家圍屋民居群落。
另外還有以東山寺、古龍井為代表的佛教景觀資源;大鵬軍話、大鵬舞獅、舞麒麟、賽龍舟等民俗文化資源,以元龍、菜頭角、紅茶果、海膽罌為特色的風味小吃和下沙大盆菜等飲食文化資源。
大鵬名人
振威將軍
劉起龍(1772—1830),字振升,大鵬鎮人。行伍出身,初入大鵬營,嘉慶十七年(1812年)升水師提標右營。翌年遷東山營守備,後又遷硇州營守備。當時海盜為患,劉身先士卒,作戰機智勇敢,屢立戰功,遂不斷遷升。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升南澳鎮總兵。道光六年(1826年)升福建水師提督。道光十年(1830年),劉在巡洋時以身殉職,道光皇帝誥封他為“振威將軍”。
賴恩爵(1795—1848),字簡廷,大鵬鎮人,賴英揚之子。自少從軍,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海門營參將。為了剷除英國殖民主義者在中國走私鴉片所造成的禍害,捍衛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尊嚴,賴恩爵奉林則徐之命,率水師兵船3艘,進駐九龍灣,堅決抵制鴉片走私。在1839年9月4日的中英九龍海戰中,賴恩爵親自指揮水師兵船及炮台官兵,英勇還擊英軍船艦的突然襲擊。經5小時激戰,擊沉英艦2艘,擊斃英國侵略者17人。由於他在九龍海戰中戰績卓著,道光皇帝賜他“呼爾察圖巴圖魯”(滿語,勇士之意)的稱號,並賞戴紅頂花翎,晉升為副將。同年11月,賴奉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之命,帶兵移守大嶼官涌炮台,分兵五路於尖沙嘴官涌擊英軍。十天內進行了大小6次戰鬥,擊沉英艦2艘,並把英艦全部逐出尖沙嘴海面,取得了中英穿鼻洋海戰的勝利。1841年9月,賴晉升為廣東南澳鎮總兵。1843年12月升任廣東虎門水師軍務提督。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內封授“振威將軍”,並於同年去世。
幗國英雄
鍾笑(1924-1945),女,大鵬鎮人。“七七事變”之後,剛國小畢業的鐘笑毅然參加了抗日救亡工作團組織的掃盲工作隊和自衛隊。同志們看她年紀小,勸她留在家裡。但她從不接受照顧,經常晚上下鄉工作,一有空就去同伴家裡幫忙。
1944年夏,鍾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工作更加積極。當時,東江縱隊護航大隊在壩崗坳與國民黨頑軍一個營激戰,她主動承擔了組織青年們送茶送藥到前線的任務。一連幾天,她的眼睛都熬紅了。戰友們勸她休息,但她堅持不下火線。八月,鍾笑與其它同志組成民運工作隊,到稔平半島開展工作,任民運工作隊小組長。根據護航大隊領導同志的安排,以親戚的名義,住進了鐵沖村。白天幫村裡的老百姓種田、割草,晚上到老百姓家宣傳、串聯、開會,動員青年參加革命隊伍,組織農民起來開展減息鬥爭。在工作中,鍾笑贏得了民眾的信任,1945年1月,鐵沖鄉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鍾笑當選為鄉長。之後,鍾笑又和同志們一起,把活動範圍擴大到巽寮的牛背岌等地,在日、偽頑勢力的統治區域開展了革命活動。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軍隊於1945年冬派出重兵進攻稔平半島,鍾笑又積極參加了支前工作。這年冬至前夕,鍾笑等人由東和鄉轉到鷓鴣嶺山,隨武裝部隊駐營。翌日,大隊長曾城命鍾笑為組長,帶領練文、張強下山到大坑埔村了解情況。途中不幸中了歐陽駟都地主武裝的埋伏而光榮犧牲,年僅21歲。
柯彩鳳(1928-1948), 女,大鵬鎮人。柯彩鳳家庭出身貧寒,是村裡有名的民歌手。1944年初,十六歲的柯彩鳳參加了東江縱隊。不久隨部隊挺進粵北,任衛生員。在工作中,她不怕苦、累、髒,十分認真負責,經常通宵達旦看護傷病員。抗戰勝利後,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煙臺,柯彩鳳留在五嶺地區。1947年4月,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軍隊進攻粵贛湘邊游擊區時,柯彩鳳在醫務人員少、藥品少、傷員多的情況, 1948年春,柯彩鳳與粵贛湘邊區縱隊北二支隊中隊長何珠同志結婚。這年夏天,部隊在大瘐縣和崇義之間活動,她奉命帶三名傷員到深山隱蔽治療。由於叛徒出賣,敵保全隊包圍了傷員們隱蔽的地點。當時部隊派來的兩名送糧食和藥品的隊員還未離開,他們便和敵人一邊戰鬥,一邊撤退。柯彩鳳當時儘管有孕在身,還是攙扶著一個個傷員撤入密林。由於她的掩護,三名傷員安全撤離,而她自己卻不幸中彈受傷被俘。被俘後,柯彩鳳堅貞不屈,慘遭殺害,年僅20歲。
抗日將士
賴仲元(1918—1988),大鵬鎮人。1938年日本侵略軍在大亞灣登入後,他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歷任地下黨鄉黨支部書記、區委書記、東江縱隊獨立中隊政委、東江縱隊特派員等職。1944年任廣九路東新一區區委書記兼區長期間,因對敵鬥爭堅決、民眾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上級機關通令嘉獎 。
日本投降後,賴仲元在惠陽地區鎮隆、永湖一帶領導武裝鬥爭,任東江江南第二戰線政委。1946年5—6月間跟隨東縱司令員曾生,在惠陽地區的惠州、坪山、多祝等地與敵人展開合法鬥爭。7月隨東縱北撤到山東,任華東軍政大學教導員、華東黨校營團隊隊長、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粟裕將軍隨從參謀等職。
建國後,賴仲元先後任華南分局黨校組教處長、廣東省委黨校黨史研究室主任、副校長、校黨委常委、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省農林水辦公室副主任兼省科委副主任等職,為黨的幹部教育事業以及科學研究事業傾注了畢生的精力。1964年,在羅天同志的指導下,他親自帶隊到東莞縣搞農業區劃試點,與當地政府通力合作,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出色地完成了試點工作,對東莞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後試點在全省推廣並向全國介紹,被國家科委列為1965年全國重大科技成果之一。1988年9月在廣州病逝。
大鵬所城
鵬城鵬城,深圳為何又被稱為鵬城呢?就是源於大鵬所城!
大鵬所城何在?是什麼來頭?走進大鵬半島,讓我們來尋找這美麗的答案。
大鵬所城,位於大鵬半島的大鵬街道鵬城社區。它其實是一座古城,全稱是“大鵬守御千戶所城”。這座古城的歷史要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初年。那時倭寇為患,為防範倭寇,於是朝廷在這裡設立了“千戶所”,建造大鵬所城。
既是軍事要地,又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所以這裡也就留下了許多名將愛國護國的遺蹟。名將中最顯赫的是賴氏家族,三代連出5位將軍,其中賴恩爵將軍是大鵬所城最為重要的一位將軍,現在古城裡還保留著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有屋宇、廳、房、井、廊、院等,牌匾眾多,雕梁畫柱。此外賴恩賜、劉起龍等名將的遺蹟,數座建築宏偉、獨具特色的“將軍第”分布有序。到了近代,這裡也是軍事要塞,1839年中國近代史上抗擊外侵的第一槍——九龍海戰在此打響並以勝利結束。因此,1995年中共深圳市委將大鵬所城列為“深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7月16日國務院將大鵬所城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8日,鵬城村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4年6月28日,大鵬所城又以高票雄踞“深圳八景”之首。
既然是“深圳八景”之首,那么除了有愛國名將的歷史遺蹟之外,還應該有其他吸引遊客的地方。沒錯!除了古城本身保存完好的東、南、西三個明代城門和明清時期的民居,還有蜿蜒狹窄的青石板小巷,置身其中,給人一種寧靜古樸的感覺。在城樓上,還設有炮台及大炮,另外還有鐘鼓台和令旗,讓遊客親身感受古代戰時的情景。
在大鵬古城遊玩,還可以領略大鵬獨特的民俗風情。大鵬人有自己的語言、生活習慣和崇拜。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大鵬話”,它不同於白話,也不同於客家話,而是一種軍語。這是因為大鵬古城是一座軍營,軍人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語言,因溝通的需要而逐漸形成一種融合語言,即所謂的“大鵬國語”。除了大鵬話,大鵬人還有一典型特徵,就是大鵬婦女都戴著一頂紅頂藍邊的“涼帽”。“涼帽”採用細竹篾編成,邊緣上捲成沿,中間留一個圓孔,四周垂海藍色布飾,頂部塗成大紅色。因為大鵬人都是當兵人的後代,清代兵帽的頂是紅色的,大鵬婦女把自己整天戴著的涼帽塗成紅色,即象徵著是當兵人的後代,是對光榮身世的一種暗示。
古城裡的設施日益齊全,有客棧、餐館、停車場等,為遊客提供各種方便。
參觀完古城,旅程並未結束,在鵬城海邊,另有一番別樣的風景等著您。在那裡,迷人的海灣,清涼的海水,精緻的貝殼,輕悠的小船,都在向您招手……
此外,這裡的寺廟多,且極具神話色彩,如大鵬東山寺、鵬城天后宮、鵬城譚公廟、鵬城水神廟等。各寺廟還保留著一些奇特的對聯。
來吧,請來大鵬所城吧!這裡是深圳的根,讓我們來一次尋根之旅;這裡交通便捷,我們不妨來一次腳踏車之游;這裡有愛國名將的遺蹟,我們可以帶孩子來一次愛國教育之行……來吧!來大鵬所城旅遊,您將不悔此行!
大鵬街道鵬城社區黨總支部書記余少林對記者說:鵬城人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來,在脫貧致富奔小康以及農村城市化改造的歷史進程中,表現出窮則思變、不甘示弱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如今東部已形成了大開發、大旅遊、大發展的態勢,大鵬所城保護與開發的大幕將拉啟,新的發展高潮指日可待。
鵬城社區作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擁有大鵬所城這樣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這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如何圍繞大鵬所城做大做強旅遊產業文章,擦亮這些金字招牌,是我們目前最重要而緊迫的課題。為此,2003年底成立了海港旅遊公司並申領了旅遊牌照,註冊了商標,舉辦了第一屆“鵬城杯”攝影大賽和“千人將軍宴”,聘請了專業人士為旅遊出謀劃策,根據所城歷史文化和軍事史材以及地方特色編排了《鵬風遺韻》景點表演節目,目前已可向廣大遊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