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特徵
大連蝦夷扇貝為大型冷水性貝類,生長速度較慢,貝殼較大,達10厘米以上。屬濾食性雙殼貝類,貝殼扇形,右殼較突出,黃白色,左殼稍平,較右殼稍小,呈紫褐色。殼表有15—20條放射肋,兩側殼耳有淺的足絲孔。右殼肋寬而低矮,肋間狹;左殼肋較細,肋間較寬。殼頂下方有三角形的內韌帶。自然分布水深6—60米,底質為砂礫。生長適溫範圍5—23℃。對鹽度的適宜範圍24—40,從稚貝開始至殼高11—12厘米,最短時間需1年零7個月。據記載,最大殼高可達27.94厘米,其壽命約在25年。
內在品質
大連蝦夷扇貝營養豐富,是貝類水產品的重要品種,其閉殼肌蛋白質構成特殊,據分析每百克含有63.7克蛋白質、3克脂肪、醣類15克、鈣47毫克、磷886毫克、鐵2.9毫克。蝦夷扇貝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EPA能夠大大減少血栓的形成和血管硬化的現象。DHA不僅可以促進智力開發和提高智商,並且可以降低老年性痴呆症的發病率。從扇貝閉殼肌中提取的一種糖蛋白具有破壞癌細胞的功效。另外,扇貝還具有滋陰、補腎等作用,對身體虛弱、食欲不振、營養不良等病有很好的療效。
產地環境
大連地處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海產資源十分豐富,是聞名全國的海產重點市,全市擁有海域23.6萬公頃,海水平均溫度12.1℃,最高25℃,最低1℃。大連海域潮差1.5—2米(最大4米至4.5米)。鹽度垂直分布一致,平均30—32‰,酸鹼度7.9—8.3,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遼闊的東北平原。具有海洋性特點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5℃,海水平均溫度12.1℃,最高28℃,最低1℃。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總時數為2500—2800小時。大連受黃海暖流影響冬天海水不結冰。海域水深適宜,底質平坦並以礫石沙泥為主,同時大連海域也幾乎不受到颱風的侵擾,颱風主要影響中國東南部與日本海地區,因此適宜大面積開展扇貝底播增殖業。
歷史淵源
20世紀80年代,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開展蝦夷扇貝引種,以已故科學家薛真福所長為首的科技特派團長期駐紮在海島產業一線,將這一重大科研成果在長海縣實施推廣和再創新,開發了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經濟模式。蝦夷扇貝已成為中國海洋天然品種。
“十五”(2001—2005年)開始,蝦夷扇貝養殖在大連市得到快速發展,成為長海縣和大連市海水養殖的支柱和優勢產品。
2016年12月22日,國家蝦夷扇貝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在大連成立。
生產情況
2006年,大連蝦夷扇貝養殖面積110萬畝(底播增殖面積90萬畝),產量17萬噸,均比2000年增長5倍多,產量占中國的90%,產值占全市水產品產值的20%。其中長海縣蝦夷扇貝養殖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全市的98%和84%。
2010年,大連蝦夷扇貝生產總面積約22.4萬公頃,年產量26萬噸,產值30億元。
2016年,大連市長海縣蝦夷扇貝預計產量達到17萬噸,產值可達49.3億元。
產品榮譽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大連蝦夷扇貝”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大連蝦夷扇貝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大連市行政區內的6個區、3個縣級市和1個縣。包括: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金州區、旅順口區、普蘭店市、瓦房店市、莊河市和長海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20°58′—123°31′,北緯38°43′—40°12′。
質量技術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養殖水源應符合GB11607規定,養殖水質清澈無污染、無異色、異臭和異味,pH值7.9—8.3左右,15—20℃是最適生長溫度,水溫超過25℃生長受到抑制,最適鹽度範圍為23—34‰。水質清澈,潮流湍急,含氧量豐富。
苗種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體表完整無損,無寄生蟲。
飼料選用漁用配合飼料,飼料質量應符合NY5072的規定。
包裝標識相關規定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水產品地理標誌(大連蝦夷扇貝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產品內包裝上應標明:產品名稱、產品等級、商標、條形碼、食用方法、貯存指南、單位名稱、單位地址、產品標準編號、生產日期(批號)、數量、毛重(千克)。
包裝材料須整潔,符合衛生要求,無破損。運輸工具必須清潔,禁與有毒、有害或有腐蝕性的物品混運,溫度高於20℃時應有降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