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飯

一些企業搞股份制改造,人人購股,原來的領導班子改稱為董事會,原來的廠長改稱董事長兼總經理。除了幹部的股份略高一些外,職工股基本相同,如果效益好,年終分紅,比利息略高,比年終獎少,跟福利差不多,你有我有大家有。企業的機制並沒有得到真正改善,企業的效益也不會因為這樣的改制而帶來大的變化,大鍋飯照吃。於是有人把這種人人參股、風險極小的股份制改造現象命名為吃“大股飯”。

簡介

大股飯大股飯

通過產權制度改革,拉開了尋找和界定“產權主體”的序幕。但是,兩個產權主體依然不是“人格化”(即落實到人)的主體,而只是概念上的集體資產代表者,但這也是這次改革取得的最大成績,為以後的改制鋪平了道路,儘管做法不盡規範,但在當時的巨觀環境下,這又正是遵循了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超越歷史階段,循序漸進的穩妥策略。

這個以職工持股協會為載體,人人參股,基本平均的改制模式,使入股成為一項新的福利措施,逐漸變味成了企業內部新的“大股飯”,激勵措施沒有產生應有的效應,責任與風險不成比例,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存在問題

第一,因職工參股金額低,與自身責任、利益、風險關聯度不大,主人翁責任感和風險利益約束機製得不到充分體現;

第二,公司決策、監督、經營三個關鍵層以持股比例大小僅占2.62%,他們所承擔的責任與利益不成比例,尤其是關係到企業自下而上與發展的中高級管理人員、科技開發、市場行銷骨幹,未能在企業改制中作為骨幹持股群體出現在股權結構中,缺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驅動關係,難以起到激勵骨幹員工隊伍的作用;

第三,大部分會員把參股看成是一種集資行為,他們對企業經營業績並不關心,倒是十分關心年終分紅多少,甚至在企業遇到風險時要求退股.這種現象表明,人人參股的第一次改制不但沒有達以預期的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廣大骨幹員工的積極性。

解決途徑

將國有企業整體改制為職工持股會控股、經營者持大股、國有資本參股的有限公司。建立風險共擔機制,通過股份制改造,杭叉建立了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為尋求企業上市、拓展融資渠道奠定了基礎。

改制在高中層經營技術管理骨幹中視責任和風險大小進行增資擴股,解決人人持股的“大股飯”問題。通過改制,能最佳化公司股權結構,克服了人人持股的弊端,強化公司核心層的決策權,進入持續發展期。主要是解決如何增強經營管理骨幹責任心和風險意識、進一步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問題。 建立了風險共擔機制,職工持股真正成為了企業的主人,打破了“鐵飯碗”“大鍋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