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村

大美村

在澄邁縣現有的歷史文化古村落中,大美村以其古石屋民居為最具特色,也以其豐富的人文歷史而著稱。全村現保存有火山岩石壘砌的一間三格的古石屋204間,占現有居民築的百分之七十。其中,有12間古石屋建築工藝精堪,石屋前後牆均用較大的火山岩方石壘疊而成,方石向外一面都是經過精雕細刻,有表面平整,線條劃一之直觀效果。村子擇地東高西低,呈陡坡狀,幾乎所有民屋依土勢坐東朝西而建。村子有12條由石塊鋪設的東西向的古石道,石屋沿石道左右分布,形成方塊狀,較為整觀。經有關人士考證並肯定:大美村古石屋是我省唯一的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規模較大的明代古民居建築群。

基本信息

大美村

大美村大美村

大美村位於澄邁縣金江鎮東北面,地處古縣治苟中縣之地帶,距縣城金江20公里,美亭至永發水泥公路從村邊穿越而過。

全村純一王姓,現有400餘戶,2000餘人。常住戶300戶,常住村民1520人。村子依建在社延嶺上,坐東朝西。村子的南、北、西邊有山地、池塘、稻田環抱,山青水秀,風景宜人。自古以來,村民重視知識,歷史文化承傳,代代賢才輩出,翰墨飄香。民國時期,有黃埔軍校畢業生3人,任國民革命軍團長1人,處長1人。解放後,有大學畢業生70多人,大專畢業生10人,中專畢業生30人,副教授2人,在職正、副級處幹部2人,高級工程師2人,高級審計師2人,註冊土地評估師1人,參加社會公職工作的100餘人,外出經商的農民近100人。2008年全國高考中,大美村有八位學子考入大學,男生5名,女生3名,這是大美村歷史上的突破,他們將是大美文化承傳的後來人。

大美村以其古石屋民居為最具特色,也以其豐富的人文歷史而著稱。全村現保存有火山岩石壘砌的一間三格的古石屋204間,占現有居民築的百分之七十。其中,有12間古石屋建築工藝精堪,石屋前後牆均用較大的火山岩方石壘疊而成,方石向外一面都是經過精雕細刻,有表面平整,線條劃一之直觀效果。村子擇地東高西低,呈陡坡狀,幾乎所有民屋依土勢坐東朝西而建。村子有12條由石塊鋪設的東西向的古石道,石屋沿石道左右分布,形成方塊狀,較為整觀。經有關人士考證並肯定:大美村古石屋是我省唯一的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規模較大的明代古民居建築群。

大美村口立在村口右側的一個楷體陰刻著“大美村”村名的大石頭,很具特色。再往裡走,村子前的路上矗立著楷體陰刻“內史王公里”的一塊火山岩石古碑,其意是:內史官王贊襄公的故里。碑高1.42米,下寬0.65米,上寬0.62米,厚0.08米。據有關部門認定,這是明隆慶五年(1572年)為明內史王贊襄榮歸故里之存照,是大美的榮耀和驕傲。“內史王公里”碑,是大美村的榮耀和驕傲。可是,這塊石碑也有它的不幸,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大興水利建設,被拿去當水渠上面的蓋板,任人畜踩車輪碾壓。至80年代初才抬回來,重新立在原址。它不但閃耀著一個響亮的名字——王贊襄,而且也顯現了大美村悠久的文化歷史。

村前橫穿南北的水泥大道就是大美村“王氏宗祠”。王氏宗祠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擴建於清道光年間(1836-1841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是三進四合院式宗祠,是我縣目前規模較大的宗祠之一。2006年5月10日,大美王氏宗祠被澄邁縣政府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宗祠照壁前的大庭上,有五個凸露地面的大石頭,烏黑髮亮,呈直線排列,這就是大美王氏族譜上所記載的“龍石”,是大美村自古以來人們所認為的吉祥之物。

宗祠旁有一口六角古井,水位不深,清澈透明,甘洌可口。井邊排放兩個大石盆,可為村民洗滌衣服褥被、薯類雜物。

大美村鍾靈毓秀,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賢才輩出。澄邁縣第一位武舉王世亨就出自生這裡。王世亨,字嘉會,乃渡瓊始祖王恂公的第十一世孫,19歲進入泮,去文就武,領明嘉靖癸卯科(1543年)鄉薦,考中武舉,成為澄邁縣歷史上第一位武舉。明朝澄邁縣第一位也是唯一位入朝為官的王贊襄也出生在這裡。王贊襄,字辰台,號澄源。於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出生於大美村,自幼聰明敏穎,慧根神奇,讀書過目成誦,日記數千言。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18歲時以禮經中舉人,名列第二。明隆慶五年(1571年),王贊襄考選內閣中書,廷試第一,欽賜狀元,授內閣制敕中書舍人,任翰林院制敕房辦事,官至大理寺右寺右寺副,後出使福建任廣西按察司分巡左江道副使。始祖王恂公第二十世孫王彝教,一生勤苦讀書,至老始終如一,村民大為敬佩,乃獲清癸巳恩科(1893年)欽賜舉人,賜文林郎。王震乃為王贊襄之父,自幼穎悟篤學,以文學成名,九赴鄉闈應試舉人未捷,名列增生榜,其時,在本縣合嶺之上(現在的永發鎮南渡江北岸)創辦“合峰書館”,教誨一方子弟,有記、序、詩、簡傳世。還有任訓導、教諭升教授的王奮庸,拔貢生的王宇翰、王國瑚,歲貢生的王嘉言,恩貢生的王志道、王官聯、王瑩、王度衡,以及多名的監生、廩生等文人儒士,他們都出生於大美村,是大美村中的鄉賢。

大美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以來重視文化教育,讀書蔚然成風。村中有王殿廷七代書香門第,王文魁五代書香門第,是村中人們學習的榜樣。

民間音樂在大美村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門藝術,它像花朵一樣盛開著,芬芳四溢,一派生機。從明朝起村民就自發組織起了“八音隊”,如清末時期的王正南,解放初期的王茂發、王業儒,是大美村“八音隊”的帶頭人。八音隊主要組成樂器有:鼓、梆子、鑼、鈸、二胡、琴、嗩吶、笛薄。村里人家婚慶壽誕喜事,都請來八音隊來吹奏助興,熱熱鬧鬧。富裕人家辦喪事也請八音隊來演奏哀曲致哀。當今,司鼓手王明裕、鑼鈸手王賜安、王儒文、二胡手王詩昌、嗩吶手王光山等人時常活躍鄉里,農閒時他們就在村口的大樹下演奏,給村民帶來美的藝術享受,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解放初期,海南瓊劇在大美村是特別活躍的民間藝術。1953年,村中成立了業余瓊劇團——新聯群瓊劇團。主要演員有:男生王茂發、王鴻飛;女旦王蘭英、王麗梅、王愛妹等,全團30多人。曾到本縣、瓊山、定安、屯昌、臨高等縣城鄉村演出。演出劇目有:《滿江紅》、《三江考才》、《王龍太子》、《狗咬金釵》、《丁山起義》、《打盤計》等。1958年劇團解散。1961年又成立一個業餘瓊劇團,主要演員有:男生王克民、王明連、王高春;女旦王金美、王秀英、王桂英。演出劇目有:《三進士》、《兩國爭婚》、《附馬遭箭》、《松江祭妻》、《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