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0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技術熱處理專業,1979~1981年留學日本東北大學,1982年獲日本東北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83~1985和1991~1992兩次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現任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物理學會高壓物理專業委員副主任,國防科工委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專家組顧問,河北省首批燕趙學者 ,中國科協、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中國委員會委員,德國《晶體與研究》雜誌社國際編委。
研究方向
在微重力、高壓等極端環境材料研究以及新工藝、新技術推廣套用等。
主要貢獻
非晶形成規律及工藝研究
非晶合金具有獨特的結構和優異的使用性能,倍受工業界重視。但由於受冷卻速率限制,長期以來非晶合金只能製成薄帶和細絲。因此,大塊非晶合金製備技術成為20世紀末國際金屬材料界的一個亟待突破的課題。課題組採用多層膜法原位測量了非晶合金的互擴散係數,建立了高壓熔體淬火、快速卸壓淬火等新技術。把空間實驗結果用於指導地面上大塊非晶合金的製備,研製出了氣體淨化裝置,提出並建立了有效消除器壁和熔體內部雜質對形核影響的技術途徑,發明了製備大塊非晶合金的新工藝,並於20世紀90年代初成功地製備出了Zr基、Pd基塊體非晶合金。
微重力條件下鈀系合金的凝固
在大量、堅實的地面模擬實驗基礎上,利用我國返回式衛星成功地進行了三次空間搭載材料加工試驗。提出並建立了空間助熔劑凝固技術,獲得了由純擴散控制的固化結晶過程,在空間成功地製備出了鈀系、鋯系合金。通過地面與空間實驗對比,首次定量地評價了浮力對流對合金凝固過程的影響。
國際聲望
王文魁教授在國際學術同行中享有較高知名度,是德國《晶體生長研究與技術》雜誌的國際編委,多次應邀在國際會議上擔任主持人和作大會特邀報告。多次參加國際會議的組織工作,是首屆亞洲高壓科學技術會議的會議主席,現在是國際材料擴散委員會的學術委員會成員。
他多次與美國哈佛大學、德國宇航院、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著名大學與研究機構開展學術合作與技術交流。他還是俄羅斯國立阿爾泰工業大學的榮譽教授。
論文成果
王文魁教授發表學術論文415篇,被SCI收錄144篇,EI收錄124篇,被SCI他引311篇次;申請發明專利5項;
桃李天下
王文魁教授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指導博士研究生,先後培養了近三十名博士生和博士後,其中有八名獲得國際上著名的洪堡獎學金,八名獲得日本學術振興會基金,四名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為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另外他還聯合培養了多名外國博士生和博士後,有的已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學術威望。
獲獎記錄
獲200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199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先後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均排名第一)、省部級一等獎二項(均排名第一)和二等獎四項(三項排名第一,一項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