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南詔鐵柱

南詔鐵柱坐落在彌渡縣西面約6公里的鐵柱廟村(古稱鐵柱子邑),這個村屬於太花鄉。這一帶在古代是勃弄川白崖賧。勃弄川就是現在的彌渡壩子。

基本介紹

南詔鐵柱坐落在彌渡縣西面約6公里的鐵柱廟村(古稱鐵柱子邑),這個村屬於太花鄉。這一帶在古代是勃弄川白崖賧。勃弄川就是現在的彌渡壩子代以後,因避諱白字,改白崖為紅崖,古代的白崖賧比現在的紅岩鄉範圍要廣。白崖賧有白崖城,是傳說中“白子國”的統治中心。南詔強盛以後,南詔王閣羅鳳占領了白崖城,並在舊城外修築了新城,用來安頓他的後母和同父異母的兄弟。新城內設有大廳,廊廡曲折,後面橙枳青翠北門外竹叢茂密,棵棵粗如人腿,高百尺有餘,環境十分清幽。

景點內容

勃弄川是南詔中層官員的莊園所在。距白崖城南約20里有蠻子城,大概在今彌渡縣城附近。南詔鐵柱就在兩座城之間,也就是南詔重要的統治地區之內。
南詔鐵柱廟古稱“鐵柱廟”或“鐵柱觀”。鐵柱廟建於元代以前。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修;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又重修大殿及前後院諸殿和廂房。當時廟宇占地5541平方米,建築面積1542平方米,由大照壁、外戲台、廣場、硯池和三拱石橋組成外院;由三皇殿、聖母殿、土主殿及北廂房組成後院。鐵柱立於前院正殿中央。以後鐵柱廟因年久失修而毀壞嚴重。1978年以來,先後修復了大殿、三拱石橋及大照壁等建築,重立殿門“威鎮昆彌”和佛龕頂“標績全滇”匾,以及道光年間彌渡文人李菊村所撰長聯。這副長聯中包含有關於鐵柱的歷史和有關的民俗:蘆笙賽祖,氈帽踏歌,當年柱號天尊,金縷翔環遺舊壘;盟石掩埋,詔碑苔蝕,幾字文留唐物,彩雲深處有荒祠。
南詔鐵柱又稱崖川鐵柱、建寧鐵柱或天尊柱。柱體為圓柱形,黑色,鐵質,實心,重約2069公斤,高3.3米,直徑32.7厘米,由五段接鑄而成。柱頂呈圓錐形由凹坑,深7厘米,有三個丫口,上面各伏一條木質雕龍,上覆一鐵笠(形似鍋)。柱體西面正中有長91厘米寬8厘米凸線框,中間有直行楷書陽文“維建極十三年歲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清金石家阮福曾說,這22字“較崇聖寺(建極)鍾年月款字稍小而體絕類,當屬一人手筆”。“建極”是南詔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年號,建極十三年(公元872年)時當唐懿宗鹹通十三年。每年正月十五,附近的彝族,殺豬宰羊前來祭祀土主(封號馳靈景帝大黑天神),夜晚打歌娛神。南詔鐵柱也是南詔現存稀有文物之一,反映了當時的宗教信仰的情況和冶鐵技術的水平,史料價值很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