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山

大悲山

大悲山景區位於五龍鄉田岙村。由靈音寺、鑒真東渡泊舟處、大悲山觀景台等組成。大悲山以佛教觀音文化中的大慈大悲而得名。後晉天福八年(943年),有僧人在山上建資福院,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改為靈音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再次擴建,又於2009年大規模擴建,寺院現建有天王殿、圓通寶殿、大雄寶殿、羅漢堂、觀音堂等諸多建築,常年香客絡繹,香火甚盛。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大悲山圖片大悲山圖片

大悲山,以佛教觀音文化中的大慈大悲而得名。位於泗礁本島東部,泗礁山島東部田岙村,山體秀美,視景極佳,為嵊泗列島第三高峰。其西連群峰,東濱大海,與基湖沙灘、南長塗沙灘形成等邊三角。登高遠眺,四周金平島、花鳥類島、綠華島、壁下島、嵊山島、枸杞島、黃龍島、馬跡山等大大小小百餘島嶼,一覽無餘,美不勝收,是觀賞“姐妹沙灘”和海上千島湖的最佳之地。 唐時曾以大悲山稱泗礁島。後晉天福八年(943),即有僧人在山上建資福院,可謂嵊泗的佛教勝地。清同治十一年(1873)建靈音寺,作為普陀山圓通庵的分寺,香火甚盛,1987年重建後更顯輝煌。山頂是登高攬勝的好去處,是鳥瞰基湖、南長塗兩大沙灘美景的最佳觀賞點,昔稱"大悲極頂"。極目則島礁遠近聳峙,茫茫碧海藍天間,雲物涌動,遊人有恍然置身蓬萊仙境之感。

建築規模

大悲山靈音寺大悲山靈音寺

依山而起的依山而起的大悲山靈音寺,南北各三間廂房,占地總面積400餘平方米。大殿稱大雄寶殿,主佛如來佛倚壁而坐,高達1丈,壁後為千手觀音,還有天王殿、羅漢堂。每逢佛期,全縣各島村民結群而至,燒香拜佛數羅漢,頗為熱鬧。據考證,唐代高僧鑒真和尚六次東渡,兩次因風大浪急,被迫在大悲山等島嶼泊靠,直到第六次才經嵊泗列島,抵達日本,完成東渡大願。前些年,嵊泗縣在大悲山腳興建了鑒真東渡泊舟處,以紀念為傳播中華文明作出的偉大貢獻的這位唐代高僧。

大悲山村

大悲山村地處鳳林鎮政府所在地,老205國道貫穿全境。全村總戶數510戶,總人口1886人,由原鳳林鎮下社村、茅坂新村、大悲山合併成立,全村共19個村民小組,目前有黨員總數57人,常住戶數510戶,常住人口1886人,勞動力1123人。耕地面積1453畝,其中水田1343畝,旱地110畝;山林面積10000畝。主要種植作物以水稻為主,輔以油茶、茶葉、食用菌等經濟作物。

村集體主要收入來源以資源經濟為主,及房屋場地出租、封山育林等收入,年集體經濟收入7.9萬元。

全村安全飲用水用戶數410戶,占總戶數的80%,通村公路3.8公里,有線廣播用戶數400戶,有線電視接入戶數350戶,全村90%農戶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工業以塑膠管業、電子、家具、木業為主,企業總產值在1.0億元以上。本村村民在企業就業人數在百人以上。來料來樣經紀人14人,年發放加工費近肆百萬元。其中有5名經紀人年發放工資在伍拾萬元以上。

支部人員3人,村委3人,各級組織機構健全。班子成員及村集體多次獲市鎮嘉獎。。

村兩委班子凝聚力、戰鬥力強,心齊氣順,社會穩定,村民安居樂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