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帶[古代服飾的腰帶]

大帶[古代服飾的腰帶]
大帶[古代服飾的腰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帶,又稱為紳, 服飾,為古代禮服所用腰帶。

古代的士大夫階層,在深衣外面要束一條大帶,叫紳,所以稱士紳或者紳士、搢紳。 祭服、朝服有革帶、大帶之分。大帶加於革帶之上,用絲線織成,繫於腰間,下垂部分謂紳。天子、諸侯大帶四邊都加以緣飾。天子素帶朱裹,諸侯不用朱裹。其稱多見於先秦典籍。

2009年,手工織帶技藝錄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周瓊瑤被麗水市政府評為織帶代表性傳承人。

涵義

琉球大帶 琉球大帶

1.古代貴族禮服用帶﹐有革帶﹑大帶之分。 革帶以系佩韍﹐大帶加於革帶之上﹐用素或練製成。

2.指玉帶。

引申

手織大帶 手織大帶

紳謂大帶,垂之三尺。 論語曰“子張書諸紳”也。 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 大夫已上用素,士用練,即紳也。 王后織玄紞,公侯夫人紘綖,卿之內子大帶 也就是說,大帶是用絲織成的。冠禮一加的禮服是玄端服、黑色大帶、赤黑色蔽膝。

朱子深衣的大帶,帶用白繒,廣四寸,夾縫之,其長圍要,再繚之,為兩耳,垂其餘為紳,下與裳齊,以黒繒縁其紳之兩旁及下,表裏各半寸,復以五彩絛,廣二分約其相結處,長與紳齊。

琉球大帶 琉球大帶

琉球服裝,衣寬博之衣,腰系大帶,寬尺許,以顏色分貴賤。

歷史

織帶 織帶

近代出土的商代石刻坐像中作上衣下裳, 腰間束以大帶,前系蔽膝。 孔子談服飾論古今,不只說說而己,而是篤誠相待,身體力行的。他對於服飾充滿了內在的謙恭與敬畏。有一次他病了,國君來探視,他便馬上頭朝東,在身上加蓋朝服和大帶,連那束在腰間的大帶也要拖帶著,絲毫不能馬虎,絲毫不曾忘記。《論語》:“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 大帶是朝服的組成部分。朝服包括:梁冠、赤羅衣、青領緣白紗中單、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帶、革帶、佩綬、白襪黑履。 深衣亦腰系大帶,以作權衡。

傳世文物有定陵出土的大帶、綬各7件。

京劇服飾知識介紹

京劇服飾,行話稱其為“行頭”,包括服裝、、靴鞋及一些隨身飾物,是京劇舞台人物造型的主要部分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