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夜郎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鄰習水縣仙源鎮、重慶市綦江縣石壕區,南接本縣楚、北抵新夜郎鄉、華山鄉、勝利鄉合併置。鎮人民政府駐地夜郎壩距縣城約52公里,海拔560米。共轄26村委會,242村民小組。總面積148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6萬畝,總戶數5420餘戶,總人口2.35萬人。
夜郎壩為唐、宋夜交通要道。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撤夜郎縣後,仍為交通要道。明初,驛道改出松坎後,淪為農村集鎮。街道呈摺尺形,青石板魚脊形街道。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縱橫交錯,屬中山丘陵峽谷盆地地貌。河流溪溝密布,水利資源豐富,夜郎河納南北7條溪流,灌溉方便,氣候溫熱,夜郎壩號稱五龍場,曾為縣內雙季稻栽培區。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烤菸、花生為主;林副特產有柑桔、木材、竹筍、天麻、生漆、油桐、茶葉、棕片等;礦產資源有煤、鐵、石灰石。7個村通電;4個村通公路,里程約12公里。有產值10萬元以上的煤廠3間。
文物勝跡較多。紀念李白謫貶夜郎的遺蹟有太白墳、太白泉、望月台、百碑台,有宋墓楊八墳、宋代木攀首領趙泰、播州夷族楊光榮墓(俗稱“太白墳”),夜郎宋墓群、七孔石崖墓、陳天官墓、王正儒、大屋土司衙門遺址、獅子山夜郎縣城遺址、鏵尖山土炮及戰場遺址。
評價
夜郎鎮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原來是黔東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有“黔東重鎮,滇楚鎖鑰”之稱,史書載:“欲通雲貴先守鎮遠”。這裡群山聳立,諸水併流,東扼入湘之門戶,西為滇黔之孔道,既是京師與滇黔保持暢通的驛道,又是中原往雲貴高原通向西亞、東亞的“南國絲綢之路”。這裡即是《儒林外史》中記載的“歌舞之地”,又是夜郎古國的政治中心,還聚居著侗、苗、土家等22個少數民族,眾多的民族,留下了大量的與眾不同的民俗文化。集佛、道、儒三家於一爐,古老的青龍洞古建築群屹立在美麗的舞陽河畔,一條條青青的石板街把現代文明延伸到了遙遠古代,大量的古代民居歷經磨難後依然訴說著百聽不厭的滄桑故事,古老的衛城垣(就是南方古長城)還是巨龍般鎮守著鎮遠城……,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商賈雲集的地方,隨著大量的中原文化的入侵,留下了與眾不同的漢蠻交融文化,這座位於“公園省”、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還有著眾多奇特的民族風情,被中國的旅遊專家稱為“中國21世紀旅遊的核武器”、“世界民俗文化保護圈”,這裡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讓人刮目相看的青山綠水,但是落後的交通及幾乎為零的廣告投入,讓這樣一塊“風水寶地”仍然保持著他的滄桑及寂寞。
夜郎城址位於現在的夜郎壩,夜郎壩是個山巒四圍的小盆地,盆地西面山坡台地上有條小街,住著100多戶人家,人稱夜郎壩場。夜郎城內的人文景觀比較豐富,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被流放到這裡,留下了眾多詩句,人們為了紀念他,還為他立碑、立墓。現在夜郎壩場周圍的許多古蹟,都是由此而來的。
交通
夜郎歷來是中原進出西南地區的必經之路。從古至今,中原通往西南地區的主要通道有兩條,一是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四川進入貴州、雲南,即由陝西進入四川的茂州、松潘,經瀘州、西昌到貴州和雲南;二是由武昌、長沙、沅陵經新晃進入貴州和雲南。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番陽令唐蒙上書說:“誠以漢之強,巴蜀之饒,通夜郎道,為置吏。易甚。”武帝令唐蒙為中郎將,帶領將兵千人,輜重萬人,從符關進入夜郎(今貴州安順)修建道路,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進軍夜郎時才將道路修通。
漢代到唐代,進入貴州、雲南的驛道是由四川通過的。元明清通往貴州、雲南的驛道是通過湖南進入貴州的。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六月,“遣官修治湖廣至雲南道路”。
清代的雲南官路屬官馬南路,路線由北京起經正定府、開封府、武昌府、長沙府,再經貴陽府到雲南府。北京到長沙、貴陽、雲南府的距離分別為1721公里、3667公里和3936公里。“東來荊楚行將盡,西去黔滇路轉長”。新晃能夠成為中原進出西南地區必經之路的原因在於:在雲貴高原余脈的武陵山脈與雪峰山脈交錯之地,形成了新晃通向貴州的氵無水河谷階地,這一河谷階地就成了中原進出西南地區的咽喉要道,才使從古至今的驛道、商道、國道、鐵道,都在此發展演變而成,比橫貫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還早1000年的西南絲綢之路,20世紀70年代初期修通的湘黔鐵路,高速公路過此地。
漢代西南夷中較大的一個部族,或稱南夷。原居地為今貴州西部、北部、雲南東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古夜郎目前所在地址:中國貴州省桐梓縣夜郎鎮(夜郎故都之竹王城,即唐朝大詩人李白流放之地)
秦及漢初,夜郎已進入定居的農業社會。地多雨潦、少牲畜、無蠶桑,與巴、蜀、楚、南越均有經濟聯繫。蜀地的枸醬等土產,常經夜郎運到南越。西漢初,竹王多同興起於遯水(今貴州北盤江),自立為侯。建元六年(前135),武帝遣唐蒙入夜郎,招撫多同,並於元光四至五年(前131~前130)在其地置數縣,屬犍為南部都尉。漢對西南夷的經營從此開始。元光六年,漢在西南夷地區設定驛站,以便交通;同年,司馬相如等又奉使宣撫。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征南越,因夜郎等不聽調遣,乃於翌年發兵平定西南夷之大半,在其地設牂牁郡(治今貴州關嶺境)與夜郎等十餘縣,同時暫存夜郎國號,以王爵授夜郎王,諸部族豪酋亦受冊封。西漢末,夜郎王興與鉤町王禹、漏臥侯俞連年攻戰。河平二年(前27),牂牁太守陳立殺夜郎王興,夜郎國滅。夜郎立國共三四百年。建夜郎國者究系何族,眾說紛紜,主彝、苗、仡佬、布依等族先民者均有之。傳世貴州古彝文經典《彝族世系》有“彝族天生子,多同來撫育”,“多同權威高,多同天宮主”,“祖宗變山竹,山竹即祖宗”等記載;傳說多同亦稱金竹公,可見彝族視多同為祖先。又據,今在威寧縣出土的漢代陶器上有刻劃符號四十多個,其中二十八個一般認為是古彝文,果然如此,則漢代貴州西部已住有彝族先民,並具較高文化,夜郎國或即為彝族所建。按夜郎及其附近諸部落自戰國時代以來便與秦、楚、南越諸地有貿易關係,至西漢成為漢郡縣後,日益受到漢文化影響,中原的鋼鐵製品、手工業品、生產工具與灌溉技術等都很快輸入夜郎地區,近年考古工作者在這一帶挖掘的很多漢墓中的遺存足資證明。但這些遺存同時證明一部分土著習俗文物也遺留了下來。
歷史
據在遵義查到的《貴州史專題考》一書載,古夜郎在春秋末期為一小國,自唐代始設州。夜郎始於安順,叫到最後,即宋代的夜郎一郡二縣都基本在今桐梓縣境內。目前桐梓人還喜歡把自己的城市稱為夜郎城。但從古至今一直以夜郎為名的就只有夜郎壩的夜郎鎮,實在珍貴至極,吸引著眾多的的人去夜郎鎮探秘。
夜郎國首府在黔北:夜郎從春秋至漢昭帝國滅,立國有600餘年,在西漢初年夜郎王被誅後不久即逐漸消亡,夜郎國首府究竟在哪裡?由於史料有限,才導致今天“眾說紛紜”的場面。
夜郎國首府到底在哪裡?其實證明很簡單:一是漢朝唐蒙出使夜郎;二是地區發達程度。漢武帝建元(前140—前135)年中,政府曾派郎中將唐蒙出使夜郎。史料記載表明,唐蒙到夜郎,是從今天的四川合江進入夜郎國,只能是進入到今黔北的赤水、習水、桐梓(遵義市)等夜郎故地。在桐梓境內,尚有蒙渡橋的歷史遺蹟。
歷史上,黔北和貴州其它地州相比,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是最為發達的,夜郎王不可能去選擇別的貧窮落後地區安營紮寨,最主要的是,黔北大地上,特別是桐梓境內擁有大量夜郎遺址。
古夜郎鎮所在
仔細觀看屬於夜郎時期的銅劍鞘是多元文化的複合體。當漢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時,邊疆也出現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在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志》中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西南夷在歷史上泛指雲貴高原與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自1958年在赫章縣可樂民族鄉發現第一批出土文物以來,考古部門先後進行了9次發掘,但再次引起國家和考古界關注的還是2000年的考古發掘。此次發掘及歷年調查有幾方面值得重視,一是可樂墓葬分布面大,涉及範圍達3.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墓葬高密集中,在30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掘墓葬80多座,其中有不同時期的墓葬疊壓在一起,為省內考古罕見;三是延續的時代長。戰國、西漢、東漢時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現;四是反映的文化底蘊豐厚。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戰國至秦漢時期獨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漢時期的漢文化與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點。“可樂”以其獨特而豐富的地域文化屬性,榮獲200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可樂遺址·古墓群,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以史書記載及考古成果資料進行綜合研究後,夜郎國在貴州已成為不爭的史實,但夜郎國的都邑究竟在哪裡?梁太鶴說,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發掘,可樂“西南夷””墓群的發掘,對探究古夜郎族屬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夜郎國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有專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樂時,已發展到鼎盛時期。夜郎王為了擴展地域,先後在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區多處建立城池,由於夜郎王在這些城池都有過短時間居住,便成了後人爭夜郎古國的理由。從可樂“西南夷”墓群看,只能說明可樂當時的繁榮,夜郎的都邑究竟在何處,疆域有多大,發掘才剛剛開始。目前除了可樂遺址外,在周邊地區發掘的遺址中,還陸續出土一批夜郎時期地方特色的重要文物。夜郎文化與周邊發掘、研究成熟的巴蜀、滇、楚和南越文化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由於經費、人才緊缺等問題,使古夜郎文化的發掘、研究進展遲緩。貴州考古和歷史文化研究學家們因此殷切呼籲,希望各級政府進一步重視對夜郎歷史文化發掘的力度,這不僅對貴州文化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更為重要的是為填補中華民族文化的完整。
夜郎古國沉睡“沅陵”:由中科院長沙土地構造研究所和湖南考古研究所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對湖南沅陵窯頭村一帶的地質地貌進行了調查和測試,初步確認位於沅陵縣城南窯頭村的古遺址,就是秦代古黔中郡故城遺址。那40餘座大型古墓中,大的墓穴規格為40米×40米,一般的在20米×15米左右,遠遠超過了當年震驚世界的長沙馬王堆漢墓20米×17米的規格。有專家認為在古墓沒有開啟前,尚無法完全確定窯頭村就是古黔中郡郡城所在。但古書記錄表明,這一帶的確就是古黔中郡中心地區所在。沅陵縣古稱辰州府,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西有酉水河,沅水貫穿全境,構成大小910多條複雜的河汊水系。歷史上,這裡就是文化昌盛之地。這一帶在戰國至漢代的數百年間,曾產生過史載的以“五溪蠻”苗人勢力為主的夜郎古國,當地土著力量的轄區也大致和古黔中郡的治所範圍重合。此發現有望揭開“夜郎文明中心之謎”。沅陵考古專家夏湘軍告訴記者,黔中郡轄現湘西沅水、澧水流域,鄂西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貴州東北部地區。沅陵與貴州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而沅水是大西南通往長江的必經之路,是兵家必爭之地。傳統上認為古夜郎主要在貴州境內,但是據史書記載,夜郎當時有10萬精兵,這么龐大的隊伍,需要一個廣闊的領域來支持,不排除有這種可能。同時他又指出,唐代這裡曾叫過“夜郎縣”。據考證,大詩人李白的詩句“隨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的方位就在沅陵。
“竹崇拜”能道出夜郎古文明中心嗎:據《後漢書》記載“有竹王者興於遁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溪,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長夷狄,以竹為氏。”這是來自民間的傳說,生動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國經過。夜郎在西漢後期逐漸建立政權。而“竹崇拜”則成為夜郎的一種標誌。夜郎文明中心,當然與“竹崇拜”有緊密的聯繫。“貴州長順縣廣順鎮”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說法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廣順坐落在天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金竹夜郎時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於郎山、夜合山、擺脫山、金竹大坡懷抱中。當地老百姓稱古城池為夜郎王府、舊府、竹王府、金王府等。貴州民族學院王子堯教授告訴記者,現場還可看到殘牆斷壁舊址。古城池內為2平方公里,是目前發現最大的金家遺屯。周圍山峰環繞,僅有4個出口。內有2道城牆,分成內外城牆,用土石築成,金氏族人長期居住。郎山西側山下有被官兵殺害的全族人的萬人坑,東邊南湖有箭廠及營地等。解放後民間在耕地時挖出的金劍、方印、青銅匙等多種文物,曾為村民所目睹,杜鵑湖在基建時也挖出多處古夜郎的墳墓,保存完好,均是歷史的見證。夜郎家族(金氏家族)自漢始祖夜郎王至今,完整的族譜還保存著。除前幾年住鎮寧的金氏家族為寫延續的族譜取去一本外,現廣順還有金氏族譜。夜郎家族姓金是因夜郎侯曾指竹為姓,所以金竹夜郎後裔大都姓金。據史書記載,永樂十一年第6任土司德珠病故後由長子金庸赴京承襲安撫使職,次子金鑒分襲後苑土司(今貴陽金築鎮),三子金鐸分襲谷通土司(今羅甸)、四子金鈞分襲揚義司(今福泉)。在當時社會裡長子應掌管中心統治區,其他後裔分襲其他邊疆之地,可見當時廣順是處於政治中心地位的。
夜郎縣在今府治左右:據清朝著名史學家鄭珍認為,夜郎縣在今府治左右。古都城外東面1公里處的九龜下灘處還有大批集中安葬的古墓群。專家們認為整個古都城的布局與設定,都與史書記載的十分吻合。但此處是否是古夜郎的惟一都城,還有待進一步研考。
夜郎水運的起點是夜郎王國的首邑嗎:貴州的牂牁江被中外專家譽為“夜郎都邑之鄉”,木城郎岱古鎮被譽為“夜郎國都前宮”,很多的學者都認為這裡是夜郎國的首邑。牂牁江區境內的老王山原名叫郎山,因山崖上形似月牙般的月亮洞中埋有夜郎老王和王妃而得名。茅口九層山的來歷,就與夜郎國興起來的牂牁國都有關。相傳,夜郎王希望選擇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因他看到牂牁江打鐵關一帶山峰重重疊疊,雲遮霧繞,恰似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非常有帝王基業氣勢,於是夜郎王站在中央山頭上數山峰,數來數去只有99個,哪知他竟將腳下站著的一個漏數了,為此他只好非常遺憾地將夜郎國都建在美麗壯觀、氣勢磅礴的牂牁江畔。從這一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神秘的牂牁江、大補王寨、古驛道、古驛站、牂牁古國的女陰圖騰、牂牁江畔碩大的王子墳、古烽火台、“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的古石碑,無不顯示出夜郎王侯的氣勢和風度。另外,茅口一帶的老百姓發現的西漢時期的青銅酒杯、青銅手鐲、銀質針線盒,月亮洞中發掘的夜郎王、王妃遺骸和陪葬的陶釜都證明了茅口是夜郎古文明中心所在。茅口古鎮的老百姓修房挖屋基時發掘了連片鋪道路的大青磚。不難想像,如果茅口不是夜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中心,絕不會用在當時算是高檔豪華的大青磚來鋪道路。賀國鑒先生告訴記者夜郎王國的首邑也可從水道進行對照考察。據《安順府志》,月亮河在(今六枝)城北20里,流到安南(今晴隆)屬而入茅口河。郎岱、鎮寧、歸化(今紫雲)之西北,蓋屬夜郎。由此可得出郎岱即古之郎山,夜郎由此而得名。由此看來,夜郎國的首邑在今六枝特區月亮河流域,並根據“夜郎臨牂牁江”的文獻記載,茅口是夜郎水運的起點。
貴州旅遊景點
貴州以貴山得名,簡稱‘黔’。貴州素有“公園省”之美稱,地處祖國西南,位於雲貴高原的東部。讓我們來盤點“公園省”的旅遊風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