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石岩寺

壽石岩寺

壽石岩寺又稱“岩內宮”,位於集美區後溪鎮岩內村岩內水庫東側山腰。 集美區岩內壽石岩寺,也稱岩內宮,位處岩內山的蟠龍山脈中,宮內供奉著觀音佛祖和三寶,寺廟始建功立於北宋仁宗年間,是自古傳揚著的楊文廣平閩十八洞妖之一(稱蝙蝠妖洞)。 壽石岩歷經數百年,信眾傳揚天馬山前後各個鄉里,香火逐漸興旺,後來在本地鄉老的倡議下,籌集資金,於明朝萬曆癸酉年興建成三進殿宇。

壽石岩寺又稱“岩內宮”,位於集美區後溪鎮岩內村岩內水庫東側山腰。
宮廟坐東南朝西北,原先利用天然巨石岩洞砌築而成,高1.5—4米,面寬一間,闊3.85米,進深二間,長7.8米。始建年代不詳,清雍正年間(1723—1735)重建,1989年又重修拓建宮殿及宮舍,外圍砌建2—4米擋土牆。宮內祀奉觀世音。
宮殿上方石壁有清宣統已酉年(1909)題刻的“壽石岩”三字摩崖石刻,宮內岩石上還保存2處題刻,其一為“崇禎歲次甲申年(1644)吉日住山僧通謨重建壽石岩記”、“護法徒圓覺圓際”等;其二是“雍正歲次壬子年(1732)蒲月丁卯日實山徒際煥募緣重修”。另宮廟東南側巨石上有莊玫題刻的“蟠龍山”摩崖石刻1處,北側10餘米處有甘泉洞,其洞壁上鐫楷書“夾甘泉”。
1990年公布為廈門市集美區文物保護單位。
集美區岩內壽石岩的歷史簡略
集美區岩內壽石岩寺,也稱岩內宮,位處岩內山的蟠龍山脈中,宮內供奉著觀音佛祖和三寶,寺廟始建功立於北宋仁宗年間,是自古傳揚著的楊文廣平閩十八洞妖之一(稱蝙蝠妖洞)。
此後東浦、墩上鄉民就在這塊天然巨石洞口上香祈求石姑娘佛祖庇佑平安,並建起這座寺廟——名叫岩內宮(今稱壽石岩),改稱岩內佛祖。
壽石岩壽石岩
歷經數百年,信眾傳揚天馬山前後各個鄉里,香火逐漸興旺,後來在本地鄉老的倡議下,籌集資金,於明朝萬曆癸酉年興建成三進殿宇。寺岩周山明秀,岩石密立,上刻有莊玟字跡——蟠龍山和夾酣泉稱名。
寺廟曾住多代和尚,據古早流傳,寺廟右側本從山腰間天然流出——港米與——港水(至今尚存的夾酣泉)來供應常住和尚飲食,長年如此供養,後來因有一和尚想多流點米出來,好去換些油鹽,(結果把洞挖壞了,因而就此這天然之米再也流不出米來了)。
從此以後,常住在寺廟的和尚就自己開荒耕耘,自食其力,廟宇歷經風雨滄桑,破損嚴重,在明朝崇禎甲申年,清朝雍正壬子年宣統已酉年曾多次維修,在當時集美陳嘉庚先生也捐資助建。但在南北戰爭年間,被匪徒占居,和尚迫跑,廟宇香火眾客稀少,為此寺廟荒廢。
鑒於一九七五年後,經過多次再維修,逐漸復興,於一九九零年被集美區確立為第一批文物古蹟保護單位。至一九九九年四月間有二位年青的菜姑來至本寺廟出家,經過一年之後,請來南普陀的大和尚——上宏下輝親臨光顧,為她兩人舉行剃度,成為佛子,法號:釋向修、釋向妙,她倆人一心為寺廟做好佛事,普渡眾生。經過幾年之後,深得十方居士和鄉老、村民的認可及支持。二零零三年壽石岩成立管理委員會和翻建領導小組,她兩也熱心參於加入。
二零零三年在市、區、鎮、村及佛教協會,統戰民宗等有關部門以及海內外眾信徒的支持及鄉老們的重視下,著手籌建大雄寶殿,承蒙海內外信徒和十方居士、善男、信女等熱心捐資,於二零零四年四月動工,至二零零六年十月竣工。於二零零六年農曆十月二十日舉行大雄寶殿開光慶典,得到廣大香客信眾和有關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使得開光大典賀滿成功。
南無阿彌陀佛
岩內壽石岩管委會
農曆二零零七年九月初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