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青編》

《壽世青編》

《壽世青編》 養生著作。二卷。又名《壽世編》。清·尤乘輯。刊於1667年。本書重點輯錄前人養生保健方法。末附《病後調理服食法》一卷。現存多種清刻本,及《珍本醫書集成》本。《壽世青編》是清代尤乘編纂的一部養生學著作,該書認為養生應以五臟為核心,順應四時,適應環境,注重飲食及導引等養生方法,並具體從五臟、時間、飲食、環境、導引調息等5個方面論述其養生學思想。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壽世青編》《壽世青編》

壽世青編》是一部養生專著,又名《壽世編》,由清代名醫尤乘撰。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附於叢書《士材三書》的形式刊刻問世。書凡兩卷。卷上收載勿藥須知,療心法言,養肝、養脾、養肺、養腎說,齋說,食忌說,居室安處論,睡訣,孫真人衛生歌,真西山衛生歌,養神氣銘,孫真人養生銘,謹疾箴,導引卻病法,固精法,十二段動功,四時攝生篇,十二時無病法,靜功六字卻病法,調息,清心說,修養余言等30篇養生專論、論末病提養之法.總結德、釋、道三家有關調心、調身、調息的養生經驗。卷下首載服藥須知,煎藥有法,服藥忌食,飲食禁忌節要,病有十夫,八不治,卻病十要,病有七失不可治,老人病不同治法,妄庸議病,古方無妄用,草藥不可妄用,真菊野菊,服餌忌羊血,論婦人病有不同治法,用藥例丸散湯膏各有所宜,藥品制度法等。卷末為病後調理服食法。列食治秘方117首,按風、寒、暑、濕、燥、火、調理脾胃、氣、血、痰以及陰虛、陽虛、諸虛十三門分類論述,頗切實用。

《壽世青編》《壽世青編》
尤氏博採《內經》、老子、莊子、孫思邈等各家的養生論述,自飲食起居、四時調攝至勞逸情志、氣功、按摩等均詳盡闡發。收載了150餘種藥物炮製方法,總結了病後的食療方、飲食宜忌。作者重視養生和預防,提出清心寡欲、修養性情是“卻病良方、延年好法”。書中所載的“食療不愈,然後議藥。不特老人小兒相宜、凡頤養及久病厭藥者,亦未為不可也”;睡眠要“先睡心,後睡眼”;“發宜多梳,面宜常擦,目宜常運,耳宜常筌,舌宜低齶,齒宜常叩,津宜常咽,背宜常暖,胸宜常護,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足宜常擦湧泉。一身皮膚,宜常乾浴”,以及所列十二段動功、十六則(即十六段錦)健身方法,極有價值。針對老年人血氣已衰,精神減耗,提出治病“勿緊用針藥,急求痊癒”,宜用中和之劑,進食補虛。食療方中藕蜜膏治虛熱口渴便秘;理脾糕治脾虛泄瀉;馬齒莧羹治下痢亦白、腹痛;蓮肉糕治病後胃弱,消化不良;茯苓粥治脾虛泄瀉、不寐等均簡便有效。

作者簡介

尤乘,字生洲;號無求子,清江蘇吳縣人。早年習儒,弱冠時拜李中梓為師學醫,後遍訪良師,得針灸之傳。曾任太醫院御前待值,三年後回歸鄉里。在虎丘懸壺行醫,施濟針藥,求治者甚眾。著有《壽世青編》、《勿藥須知》、《臟腑性鑒》、《喉科秘書》、《食治秘方》,並對老師所撰的《診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機沙篆》進行增補,還修訂明代賈所學的《藥呂辨義》,為傳播士材學派作出了貢獻。尤乘,清代醫學家,生卒年代不詳,字生洲,號無求學者,吳門(今江蘇蘇州)人。自幼習儒,喜歡涉獵醫書,其表伯邢層峰為世醫,尤氏常往請教,多得指點。後來師從名醫李土材,得其親授。又遍訪名醫,並詣京城名師學習針灸,曾出任太醫院御前侍直三年。辭官返鄉後,復與同窗蔣仲芳共設診所,廣施針藥,救冶甚眾。

精華錄

嬰兒初生先兩腎。又曰: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是故人未有此身,先生兩腎。蓋嬰兒未成,先結胞胎,其象中空,一莖透起,形如蓮蕊。一莖即臍帶,蓮蕊即兩腎也。為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原。人資以為始,豈非天地之根乎?而命寓焉者,故又曰命門。天一生水,故曰坎水。夫人慾念一起,熾若炎火,水火相剋,則水熱火寒,而靈台之焰,藉此以滅矣。使水先枯涸,而木無所養則肝病,火炎則土燥而脾敗,脾敗則肺金無資,咳嗽之症成矣。所謂五行受傷,大本已去,欲求長生,豈可得乎?莊子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間不知戒者故也。養生之要,首先寡慾。嗟乎!元氣有限,情慾無窮。《內經》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養神氣銘
神者氣之子,氣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氣清則神暢,氣濁則神昏,氣亂則神勞,氣衰則神去,神去則形腐。人以氣為道,道以氣為生,生道兩存,則長生久視。

孫真人養生銘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來侵。勿使悲歡極,常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寢鳴天鼓,晨興漱玉津。妖邪難犯己,精氣自全身。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調息法原文

原載於《壽世青編·勿藥須知》,系以調練呼吸為主的靜功功法。其法如下:調息之法,不拘時候,平身端坐,解衣緩帶,務令適然。口中舌攪數次,微微吐出濁氣,不令有聲,鼻中微微吐出濁氣,不令有聲,鼻中微微納之,或三五遍、二七遍,有津咽下,叩齒數通,舌抵上齶,唇齒相著,兩目垂簾,令朧朧然。其次調息,不喘不粗,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至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如心息相依,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須徐徐舒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靜中光景,種種奇特,直可明心見性,不但養身全生而已。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神氣相依,是為真息,息息歸根,自能奪天地之造化,長生不死之妙道也。

文章線上閱讀

1、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houshiqingbian/

2、http://www.621m.cn/show_book_dir4.asp?bi=55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