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印滾筒把紙張送入印刷機組, 通過與橡皮滾筒接觸,施加壓力將橡皮滾筒上的圖文轉印到紙上。壓印滾筒也有齒輪和凹槽,凹槽內附有叼紙牙桿。印刷開始時,牙桿上的叼牙夾住紙張,開始套準,然後,隨著滾筒的轉動,將橡皮滾筒上已經著墨的圖文部分轉印到紙上。
概述
印刷機的壓印滾筒在印刷機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幾何精度直接影響印刷品的好壞!但由於長期使用,印版滾筒上的水(含潤濕液、酒精等)轉印到壓印滾筒、油墨噴灑在不用的地方(比如長期用四開部分的對開滾筒),就會出現腐蝕塌陷!從而導致塌陷部分顏色套印不準,使昂貴的印刷機大大遜色!電刷鍍套用在此問題上便能發揮其獨特的修復作用!
其工藝是:先用鋸條鏟去滾筒上面長期沉積的油泥,然後用清洗劑、丙酮初步除去表面油墨。再用電化學電淨處理的方法,進一步處理。由於考慮到其滾筒材質為鑄鐵,且由於長期使用使鑄鐵表面分子間隙記憶體有油墨等髒物,所以採用2號,3號活化液活化了兩次,以便下一步施鍍。第二步為人工盤印刷機整體刷鍍滾筒。整體刷鍍的是為了滾筒上的鍍層為一個整體,而減少了鍍層的銜接,從而降低了兩層鍍層之間因結合可能帶來的問題。鍍到整版實地打樣沒有凹點為止。第三步修到幾何精度範圍。先用仿形瓦,紅丹粉找出滾筒鍍出的高點,再用油石,水砂紙磨掉高出的部分,反覆進行,直到用磁力表測出四個滾筒“圓周平滑且同步”跳動在0.05mm以內,大面細微跳動在0.02mm以內,用滿版實地打樣四色樣,墨色均勻為止。因四開部分用格線版套印尚準,所以修復後套印和四開並無差異,驗收合格!
此項技術同樣適應德國海德堡、羅蘭,日本小森;米勒,普蘭內塔,三菱,哈里斯等世界名牌膠印機滾筒腐蝕的修復。在我國各地原進口的德國海德堡、羅蘭,日本小森膠印機大多數機房已出現了上述表面失效情況。
可以相信採用上述技術套用將給印刷界解決此項難題,為印刷機壓印滾筒的修復提供了一條捷徑!不僅解決了一些進口機難買配件或價格昂貴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省去了由於拆裝機其眾多零件精度配合難以調節的的諸多煩惱,而節約了時間,提高了生產力!
清洗技術
膠印機操作人員在班後清洗壓印滾筒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工作中,由於壓印滾筒多次與橡皮滾筒進行壓力接觸,其拖梢部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粘髒。尤其在高溫季節且又沒有空調的情況下,短短一班時間,粘在拖梢部位的油墨顆粒就會硬化結晶,牢牢地粘在滾筒上。清洗時需用古布蘸汽油來回用力擦拭,碰到頑固的地方,還需用鋼片刮除,輕則刮不淨,重則易損傷滾筒體。筆者在清洗壓印滾筒體時,試著用百貨店裡買來的清潔球蘸汽油擦洗滾筒體,效果良好。分類和原理
壓印滾筒表面沒有下沉槽,它的直徑與其它兩個滾筒的滾枕近似。其實要說內沉,壓印滾筒的滾枕應該算是內沉槽,因為它比滾筒直徑略小,只不過是在設定機器對正壓印滾筒時的一個指示標誌而已。
為了適應承印材料的不同厚度, 橡皮滾筒與壓印滾筒之間的空隙採用了兩個基本力學設計實現了調整:第一種設計是,壓印滾筒被安裝在一套偏心軸套上,通過滾筒橫桿控制偏心軸套的移動,偏心軸套的移動又反過來使壓印滾筒移向或離開橡皮滾筒。第二種設計,則採用了兩套偏心軸套來調整壓印滾筒與橡皮滾筒間的空隙,不過都是通過安裝在橡皮滾筒上的偏心軸套來實現的。裡面的那套用於調節印版與橡皮滾筒之間的壓力,並且使印版與橡皮滾筒自動分開或接觸。外面的那套偏心軸套純粹用於調節壓印滾筒與橡皮滾筒之間的距離。
輸紙滾筒
作為臨時性措施,有些印刷工人也在傳紙滾筒上塗一條1/8-1/4英寸(3-6毫米)寬的泡沫隔離帶,來與印刷滾筒的無圖像區相對應。泡沫隔離帶有助於防止滾筒表面圖文區產生劃痕。對不同的印刷活件,泡沫隔離帶位置是不同的,每次都需重新塗布。
有些印刷廠配備了空氣傳送輥,或曰彈性氣墊,來代替傳統的輸紙滾筒。氣墊的作用是幫助印刷部件免受油墨的沾染。比如有一種氣墊輥,它的內部為一個鋁條圓框,外覆透氣皮套。當空氣流通過這個透氣套時,可以托起已印好的紙張。
典型雙面印刷中,通常需要三個輸紙滾筒放在兩台印刷機組之間。一個為傳統的輸紙滾筒,它緊跟在前面的印刷機組壓印滾筒之後;另一個為大直徑存儲滾筒,它的尺寸大到能夾住兩張單張紙;再一個就是帶有兩套叼牙的翻轉滾筒。在存儲滾筒上,單張紙的尾端(末邊),被翻轉滾筒的叼紙牙夾住,同時存儲滾筒上的叼紙牙張開,紙張就從一個滾筒輸送到了另一個滾筒。此時,紙的尾端就變成了頂端,剛被印刷好的頁面就處在了與下一組印刷機壓印滾筒相對的位置,而另一面則對著橡皮滾筒再進行著色。在單面印刷中,三個滾筒與普通輸紙滾筒的工作方式一樣,即紙的頂端在印刷傳遞中的位置不變。
滾筒設定
滾筒設定是防護保養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已經設定好的工作。以下我們討論接滾枕觸式和非滾枕接觸式印刷滾筒的設定程式。滾枕接觸式印刷機的滾筒設定:
滾枕接觸式印刷是指印版滾筒和橡皮滾筒的滾枕在印刷時保持接觸。滾枕壓力是接觸式印刷機滾筒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校準裝置。當兩個滾筒的滾枕末端接觸時,說明橡皮滾筒和印版滾筒剛好處於一線;
能防止齒輪過度磨損。當滾枕接觸時,滾筒齒輪剛好完全嚙合,齒牙按會按機械設計運轉。如果咬合超出了齒牙深度,齒輪就要被磨損。當印刷機空載運轉時,壓力消失,滾枕分開,輪齒之間也就不咬合了,此時的印刷機並不負荷,齒輪上幾乎沒有污點。
作為測量印版和橡皮墊襯實際厚度的參照點。滾枕代表滾筒的有效尺寸,必要時可以用它判定滾筒下沉槽的深度。
有助於滾筒之間動力的平穩傳遞。因為所有運轉的齒輪的齒間都有間隙並且會磨損,因此齒輪之間動力的平穩傳遞是不可能。合理調整滾枕能使滾筒協調運轉並能克服驅動齒輪和被驅動齒輪之間的徑向跳動。如果滾枕沒有穩固接觸,齒輪咬痕就會出現了。
為使滾枕真正發揮功效,有必要在軸承壓力作用下迫使兩個滾枕密切接觸,這稱為預載入。僅僅靠上部滾筒的壓力使滾枕緊密接觸是不夠的。滾枕間的壓力必須大於印版和橡皮步之間的壓力,這樣才能防止齒輪咬痕出現。
故障處理方法
在膠印機印刷過程中,如壓印滾筒開閉牙擺桿突然斷裂,應及時停機檢查,認真分析,此時解決方法有多種,憑多年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用下面方法處理最為簡單、快捷,能在較短時間內使膠咖重新運轉起來。首先把壓印滾筒轉到適當位置,取下原斷裂擺桿上兩錐銷及斷裂的擺桿(不要動牙桿軸及其他零部件),若更換的新擺桿上兩銷孔能對準原銷孔或與原錐銷孔位置相差無幾,則可在原銷位擴孔改6mm錐銷,裝好後再調節壓印滾牙桿軸靠剎螺釘,使擺桿滾於距壓印滾筒肩鐵12.5mm,重新調整叼紙牙即可運轉。如更換的擺桿銷孔與原銷孔位置相差甚遠,則不能用上述方法處理,遇此種情況可按下面步驟處理:
1.選擇適當長度的兩個5mm錐銷把原壓印滾筒牙桿軸上的兩錐銷孔填好,用細挫刀修復牙桿軸外圓達到光滑無毛刺為止。
2.把新擺桿套進牙桿軸定好位,用電鑽鑽兩個5mm定位銷孔。
3.取下擺桿,裝回擺扦壓簧後再上好兩定位錐銷、敲緊。
4.檢查壓印滾筒上叼紙是否變動。
處理完後,應認真分析斷裂原因,及時處理,以免此事故再次發生。
印刷:文字的藝術(二)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和指南針、火藥、造紙共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