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是鄉村集市發展﹑繁榮時期。除嶺南地區仍稱為“墟市”外﹐其它地區多稱為“市”或“集”。江南地區鄉村集市的發展達到了相當可觀的規模。弘治間﹐上海縣有十一個市。市的所在地的居民多數在一百戶至三百戶之間﹐個別的市有五百戶至一千戶。除了商品生產及交易外﹐茶肆酒樓也大量出現﹐市鎮生活的寄生性日漸增大。市之較大且繁榮者﹐往往不在鎮之下。吳縣月城市﹐因地處閶門內﹐成為“各省商賈所集之處”。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一些市漸漸向專業化轉變﹐吳江縣庉江市﹐“居民數百家﹐鐵工過半”。某些市還發展為鎮﹐以絲織業著名的盛澤鎮﹐明初為一小村落﹐嘉靖間“始稱為市”。明末清初﹐盛澤已成為吳江縣第一大鎮。這些分布廣泛的市成為僅次於鎮的地區性商業中心﹐並與鎮一起初步構成區域性的市鎮體系。嶺南地區的墟市出現了一些“逐日市”和專業化的墟市。北方地區則以定期集市為主﹐其繁華程度遜於江南。清代以後﹐儘管某些市衰落﹐但總的趨勢是仍在發展。
相關詞條
-
墟
本作“虛”。本義是大土山;亦作形聲。從土,虛聲。
墟 相關條目 -
道墟鎮
道墟鎮位於上虞市西北部,西鄰紹興,北瀕曹娥江,全鎮區域面積45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計5.1萬餘人。改革開放以來,道墟人民堅持解放思想,...
道墟概況 行政區劃 風土人情 經濟發展 教育概況 -
桑墟鎮
桑墟鎮位於江蘇省沭陽縣城北部,地處宿遷與連雲港、沭陽與東海兩市兩縣的結合部,桑墟鎮轄3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人口50461人,鎮域面積54平方公里,耕...
歷史沿革 特色產業 城鎮建設 創業平台 環境治理 -
市墟
市墟,村落;村鎮。
拼音 注音 引證解釋 -
高墟鎮
高墟鎮位於江蘇省沭陽縣東北角,與連雲港的灌雲縣、東海縣毗鄰。高墟鎮轄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38568人,鎮域面積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萬畝。是江...
社會經濟 農業發展 工業經濟 勞務輸出 植樹造林 -
禹墟
位於安徽蚌埠市西郊懷遠縣東渦淮交匯處塗山腳下的禹會村,相傳是“禹會諸侯”的地方。“禹會”的村名早在《漢書》中就有記載,延續至今。禹墟的稱謂在北魏時酈道元...
歷史地位 傳說故事 -
姚墟鎮
姚墟鎮位於江西省新余市渝水東部,袁河中下游,東接新溪,西連羅坊,南鄰南安,北與樟樹市黃土崗鎮隔河相,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02個村小組,112個...
基本概況 地理環境 行政區劃 機構設定 風土人情 -
道墟
道墟鎮位於上虞市西北部,西鄰紹興縣,北瀕曹娥江入海口。杭甬高速、329國道北複線橫貫東西,上三高速縱貫南北。
簡介 行政區劃 風土人情 工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