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塔布賽鄉1961年設塔布公社,1964年更名塔布賽公社,1984年改鄉。塔布賽鄉轄口肯板申、塔布賽、乃莫板申、帳房、北園子、鐵旦板、七炭板、黑河、雨施格氣、惱木汗、旗下營11個村委會。
塔布賽鄉以農業為主,主產小麥、甜菜,盛產枸杞。是呼和浩特市甜菜生產基地之一。塔布賽鄉鎮企業有磚廠、沙管廠、機械廠等。
基礎建設
![塔布賽鄉](/img/6/d3a/nBnauM3X3MjM4UDO4gzN1ETMzITM1QjN4EzMwADMwAzMxAzL4c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塔布賽鄉現有中學1所,國小6所,但部分教室已成為危房,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各種教學設備與設施非常緊缺,塔布賽鄉投入資金進行修繕。鄉中心衛生院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為推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塔布賽鄉投資100萬元進行重建;鄉政府在塔布賽村投資10萬元建設文化服務站和農民適用技術培訓學校,極大地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塔布賽村敬老院現承擔著2個鄉鎮2個區域服務中心的孤寡老人,新建一間60平米的老年人活動室,添置電視機、洗衣機、健身器材等物品。
經濟發展
![塔布賽鄉](/img/4/9ea/nBnauM3X3cjNyMDNwkzN1ETMzITM1QjN4EzMwADMwAzMxAzL5c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塔布賽鄉在畜牧業方面,塔布賽鄉大小畜存欄數達65580萬頭(只),其中奶牛14580頭,奶產量達到5.9萬噸。 塔布賽鄉隨著農業產業化調整和退耕還林還草步伐的加快,塔布賽鄉由產糧基地轉化為產奶基地、由農業大旗轉為乳業大旗,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歷史性跨越。
名人故居
![塔布賽鄉](/img/8/0bd/nBnauM3XyAzNxETM5QzN1ETMzITM1QjN4EzMwADMwAzMxAzL0c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烏蘭夫故居書畫室里,懸掛的一幅幅書畫作品和題詞,表達了人們對這位革命前輩的深切懷念。北側是烏蘭夫家幾代人居住的房子,裡面陳列著柜子、土炕、方桌、油燈;東側是糧倉和牛馬圈;西側由北向南依次為臥室、磨房和草房;南側是伙房。這裡的一切都樸實無華,充滿了鄉土氣息。走出故居,順東牆向北,故居後面是一個小院子,這裡是烏蘭夫小時候玩耍的地方。
烏蘭夫故居在圍牆上的牆壁上“步子要穩,政策要寬,時間要長……”,是中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布赫和書法家康莊等書寫的烏蘭夫在自治區不同工作時期制定的方針政策,這堵牆被譽為“碑牆”。在陳列室里,陳列著一段被燒焦的椽子。烏蘭夫故居被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13個部門命名為100箇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鄉鎮名人
![塔布賽鄉](/img/1/a6a/nBnauM3XyMTN2cjNyUzN1ETMzITM1QjN4EzMwADMwAzMxAzL1c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抗日戰爭勝利後,歷任綏蒙政府主席,中共晉察冀邊區中央局委員,中共內蒙古工作委員會書記,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主席兼軍事部部長,內蒙古軍政學院院長,內蒙古自治學院院長。1947年至1949年,任中共內蒙古工委書記,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
1954年後,歷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內蒙古大學校長,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書記,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1975年、1978年當選為第四屆、第五屆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中國政協副主席。1977年—1982年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1983年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88年當選為第七屆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烏蘭夫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至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和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1992年12月23日,烏蘭夫紀念館在呼和浩特落成開館。2000年10月烏蘭夫紀念館被命名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996年6月,由原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書名的《烏蘭夫文選》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