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塔剎位於塔的最高處,是“觀表全塔”和塔上最為顯著的標記。“剎”來源於梵文,意思為“土田”和“國”,佛教的引申義為“佛國”。各種式樣的塔都有塔剎,所謂是“無塔不剎”。印度的窣堵坡傳入後,與中國傳統建築相的結合演化中,塔剎成為塔頂攢尖收尾的重要部分。
塔剎作為塔顯著的標誌,一般用金屬或磚石製成,一般塔剎本身也如一座小覆缽塔,分為剎座、剎身、剎頂三部分構成。
窣堵坡
窣堵坡(窣,音“素”),又稱 卒塔婆,音譯自梵文的स्तूप( stūpa),巴利文稱Thupa,譯為 塔婆,因為通常是置放高僧舍利子所用,漢文譯為 舍利塔。是源於印度的塔的一種形式,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南亞國家及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比較普遍。
印度的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舍利的一種佛教建築,窣堵坡就是墳冢的意思。開始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在佛出生、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隨著佛教在各地的發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爭相供奉佛舍利。後來塔也成為高僧圓寂後埋藏舍利的建築。
窣堵坡傳入中國
東漢時傳入中國的與當時中國本土的建築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的塔,尤其是舍利塔,古中國樓閣式塔的塔剎就是窣堵坡造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