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種中文名:基心葉冷水花
種拉丁名:PileabasicordataW.T.WangexC.J.Chen
科中文名:蕁麻科
科拉丁名:Urticaceae
屬中文名:冷水花屬
屬拉丁名:Pilea
海拔:850
中國植物志:23(2):073
英文植物志:5:94
【藥名】:心葉冷水花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心葉冷水花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用於癰疽瘡瘍,無名腫毒,燒燙傷,疥瘡,疥癬,跌打損傷,筋斷骨折,瘀血腫脹,腰肌扭傷,內傷,金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外用:適量搗敷患處;或調末調放。
【別名】:基心葉冷水花(《東北林學院,植物研究》)、登赫赫、紅蘚草(廣西上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廣西。
【考證】:始載於《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產地分布
產廣西。模式標本采自柳城。
形態特徵
矮小灌木或亞灌木,無毛。莖直立,高6-13厘米,粗約6毫米,灰綠色,皮孔橢圓形,密布短桿狀鍾乳體,節密集,葉痕明顯,半圓形,不分枝。葉肉質,乾時厚紙質,生於莖的上部,長圓狀卵形,長8-12厘米,寬5-8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尾狀漸尖,基部心形或深心形,邊緣自中部以上齧蝕狀波狀或近全緣,兩面乾時變灰綠色,鍾乳體紡錘形,長約0.4毫米,兩面明顯,葉脈在兩面近平坦,基出脈3,側出的一對稍弧曲,伸達上部四分之一處與側脈網結,側脈約10對,不明顯,外向二級脈約10條,在近邊緣處網結;葉柄粗,長3-8厘米,密布鍾乳體;托葉大,乾膜質,乾時棕褐色,長圓形,長約2厘米,寬0.8-1厘米,有縱肋數條,半宿存。雌雄同株;花序單生於莖上部葉腋,聚傘圓錐狀,疏鬆,長8-13厘米,其中花序梗長6-8厘米;苞片三角狀卵形,長約0.8毫米。雄花梨形,在芽時長近2毫米,花梗長2-3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卵形,外面近先端處有明顯的短角;雄蕊4;退化雌蕊小,圓錐狀,周圍疏生綿毛;雌花具短梗;花被片4,近等大,卵狀長圓形,長約0.5毫米,背面多少呈龍骨狀;退化雄蕊小,橢圓狀長圓形,在果時增長至約1.2毫米;子房長圓形,長約1毫米,柱頭纖毛粗。瘦果長圓狀卵形,凸透鏡狀,長約1.5毫米,表面有糠皮狀皺紋,熟時變橙色,有小刺狀的突起。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長習性
生石灰岩山坡雜木林陰處石上,海拔850米。
蕁麻目百科(四)
蕁麻目(Urticales) 雙子葉植物綱 花單性、雙性或雜性,小而整齊,常有4-5枚花被片,通常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並與其對生,有1-2心皮,但子房通常單室而內含一枚胚珠,果實為堅果、核果、瘦果或翅果,含一枚種子,胚占據整個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