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原形態】草本,高達70cm。莖乾時多少具棱,很少分枝。葉對生;葉柄長2-6cm;托葉大,長圓形,長1-2cm,先端鈍,宿存或半宿存;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或披針形,稀倒卵形,長6-16cm,寬3-6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至淺心形,邊緣有粗鋸齒、鈍鋸齒和粗牙齒,有時有重鋸齒,兩面近於無毛,但散生有紡錘形鍾乳體;基生脈3條,側脈多數。雌雄異株或同株,聚傘狀傘房花序;長約為葉柄之二分之一;雄花常具梗,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雄蕊4,退化雌蕊極小;雌花花被片3,合生至中部成杯狀,裂片三角狀半圓形,退化雄蕊鱗片狀,長圓形。瘦果較大,一般超過1mm,先端偏斜,熟時表面光滑,或具不明顯點狀突起,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性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