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中心

相關信息

南方基因中心

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浦東新區碧波路250號1號樓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

享譽國內外、成為我國基因組學研究和套用開發的主要基地之一、同時在國際上也成為有重要影響力的基因組研究中心之一的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日前度過了5周歲生日。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成立於1998年,由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任主任,是由上海地區相關領域科研單位共同發起組建的一家為實現國家科研計畫,進行有關人類基因組研究和套用開發的新型科研機構。南方研究中心的組建單位包括科技部中國生物工程開發中心、上海新藥研究開發中心、浦東科技創業投資公司、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第二軍醫大學復旦大學(包括原上海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中心現擁有基因組測序部,生物信息學部,遺傳學部,功能基因組學一部和二部,比較基因組研究部,倫理、法律與社會問題研究部等七個部門。

5項成果

在短短的5年時間裡,該中心獲得了累累碩果,僅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就有5項。

鉤端螺旋體等三種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及功能研究該中心聯合多家單位,完成了三個重要的人類和植物病原微生物--鉤端螺旋體(4.85Mb)、表皮葡萄球菌(2.6Mb)和黃單胞菌(5.2Mb)的全基因組測序。其中,鉤端螺旋體是該中心在國際上率先完成全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的重要微生物。該項研究首次識別了維持鉤端螺旋體生命活動的4700多個基因,同時鑑定了30多個致病相關基因和10多個潛在的、可發展疫苗的新靶點。研究成果發表在2003年4月的《Nature》(《自然》)雜誌上,同時申請了3項基因專利。

房顫致病基因的克隆研究該中心遺傳部與同濟醫科大學合作,通過對一房顫家系進行遺傳連鎖分析,首先定位、克隆了該疾病的致病基因--心肌鉀離子通道蛋白KCNQ1,並確定了該基因致病的突變位點。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個引起家族性房顫的致病基因,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房顫治療新藥的研發。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03年1月的《Science》(《科學》)雜誌上,並申請了專利兩項。

鼻咽癌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該中心遺傳部與廣州中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防治中心合作,通過對廣東地區的100多個鼻咽癌家系進行遺傳學研究,成功地定位了鼻咽癌的易感基因位點(4p15.1-4p12區域),這是鼻咽癌遺傳易感性研究的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02年8月的《NatureGenet鄄ics》(《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肝癌相關基因研究該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對肝癌進行大規模EST測序(EST:Ex鄄pressedSequenceTage,是基因組中被表達的部分,攜帶著完整基因的某些片段--編者注),獲得肝癌和癌旁組織的EST達4萬條,構建了國際上最大的肝癌EST資料庫;並在轉錄組水平初步揭示肝癌發生、發展的規律,克隆了一批肝癌相關新基因並申請若干項基因專利。

日本血吸蟲功能基因組研究該中心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等單位合作,以日本血吸蟲為研究對象,在世界上第一次針對血吸蟲不同發育階段和形態(包括雌蟲、雄蟲和蟲卵)進行大規模基因片段檢測並作全面分析和驗證,獲得了43707條基因片段,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觸手擔輪類(原口動物)表達順序標籤公共資料庫;克隆全長基因611條,為弄清血吸蟲基因組結構奠定基礎;基因功能檢測顯示,血吸蟲有眾多的基因參與代謝,尋找並鑑定出一批代謝、發育和性別相關基因,為血吸蟲病的診斷和疫苗研製奠定了重要基礎。該項研究成果於2003年10月在《NatureGenetics》雜誌上發表。

另外,該中心還發揮技術平台優勢,積極配合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參與完成了水稻(粳稻)4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這一工作發表在2002年11月的《Nature》上;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研究,於2001年參與了國際黑猩猩基因組計畫,參與完成了黑猩猩第22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該項工作將在近期《Nature》雜誌上發表。

4點經驗

陳竺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作為一家科研機構,5年的歷史也許很短,但初獲成功。他覺得有4點體會和經驗可以總結:一是將國際科學前沿與國家目標相結合。具體來講就是科學界與決策層結合,保證了科學目標與國家重大需求的融合。這種決策不僅是中央的決策,也是地方領導層的決策。二是打破部門界限,實現大聯合,建設真正面向全國,乃至面向世界的國家重大技術平台。三是科研上要想作出獨特貢獻,還得基於符合國情、實事求是的決策,而且重大戰略目標的選擇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四是科學研究要以人為本。在中國土地上要做出一流工作,既要吸引海外的人才回來,發揮海外人才優勢,同時更不要忘記中國現在已有可能通過進行大項目研究,通過戰略性的牽引,培養本土化一流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