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德堂

培德堂

培德堂位於佛堂鎮田心四村,其匾額上的字,由170多年前虎門銷煙的愛國名臣林則徐手書於清道光乙未年(1835)。1981年由當時的義烏縣博物館確認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末,由義烏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培德堂介紹

培德堂培德堂
培德堂位於佛堂鎮田心四村,以其懸掛於中進廳堂上首的“培德堂”大匾額而出名,其匾額上的字,由170多年前虎門銷煙的愛國名臣林則徐手書於清道光乙未年(1835)。1981年由當時的義烏縣博物館確認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末,由義烏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培德堂以其精湛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為一體的古建築,被義烏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培德堂格局

義烏佛堂田心的培德堂,格局為三進二弄二天井。頭進廳堂上首,掛著清代義烏籍翰林院侍講王芳題寫的"惟勤"匾額﹔林則徐所題“培德堂”匾額懸掛在二進大廳正中的上首。其匾額長2.8米,寬1.85米,字 陽刻鎏金,三個大字各約0.83米×0.7米見方,上款為“道光乙未歲”(公元1835年),下款署“少穆林則徐”,並蓋有朱紅篆刻方章一枚。

培德堂藝術

大廳額枋下置六扇屏門,後檐牆辟石庫門,門上刻著“古訓是式”四個楷書大字。與“培德堂”匾額遙遙相望的,是前廳大額枋上懸掛的匾額“惟勤”,由清代東陽籍翰林院侍講王芳題寫。“惟勤”兩字“站”在匾右,左邊刻著王芳為解釋“惟勤”二字來歷的跋。與廳內斑駁破損的木柱、內飾相比,培德堂門廳的立面保存較好,五花山牆,磨磚牌樓,前檐設樨頭。磚雕的門頭、門臉雕工精細。青石門匾寫有“綿延慶澤”四個楷書大字,兩邊日月牌上有字:“舜耕歷山”與“孔子問道”,有畫:陶淵明賞菊、周敦頤愛蓮的磚雕。東西兩側門楣分別掛有“繼善”、“性成”匾額。

培德堂建造

說起建造培德堂,倒有一番來歷。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林則徐受朝廷之命,到江蘇擔任巡撫。三年後蘇州城內瘟疫四起,染病的百姓上吐下瀉,痛苦不堪。官府正為無法控制瘟疫蔓延而著急。此時,義烏佛堂田心人王恆魁正在蘇州開設“慎可火腿行”。這王恆魁不僅經商,也懂些醫道。他在《本草綱目拾遺》書中得知,火腿豬爪可治肚瀉。他回到商行里,立即命人把全部火腿豬爪截下,肉煮湯、骨研末,分送給患者服用。凡服用者,病情大減,終於控制了瘟疫的蔓延。林則徐得知此事,深為王恆魁匡世濟民的義舉所感動,遂書“培德堂' 匾額一塊,贈給王恆魁。王恆魁把贈匾懸掛在商行里,使王恆魁火腿行的去腳爪火腿身價培增,幾天之內搶購一空,王恆魁由此發了大財。之後王恆魁護匾回田心建造一座新廳,起名“培德堂”,以志紀念。
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已有170多年歷史的“培德堂”匾保存在田心四村新廳內。

培德堂文革

歲月是顛簸的,培德堂是如何躲過文革風霜的呢?
1967年的一天,田心村的“紅衛兵”在破“四舊”時,決定對“培德堂”匾額實施“革命”。這件事被“培德堂”世孫王萃潮知曉。他深知這塊匾額對家族的重要性,準備把它拿回家藏起來。可當他站在匾額下卻頭疼了,偌大的木匾,他一個人如何從高處取下來呢?心急之下,王萃潮看到白牆上的標語口號,不禁計從心來。他找來一張大紅紙,請村內一位有文化的村民在紙上寫下毛主席語錄:“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趕在“紅衛兵”來之前,將紅紙蓋在匾額上。第二天,“紅衛兵”扛著長梯,舉著鋤頭,來了,抬頭看到標語,傻了,撕也不是,破也不是。如此,“培德堂”躲過一劫。
1997年香港回歸,王萃潮又自費請人描畫了一幅林則徐像,將畫像裱起來,置於匾額“培德堂”正下方。

培德堂修繕

2012年培德堂後廳多次倒塌掉落,培德堂後人王建旭在論壇上發帖子反應,得到相關媒體高度關注,對於“培德堂”的保護問題,佛堂鎮鎮長劉德鈞表示,“已經引起市里和鎮裡的重視。”“今年年初,我就陪同市里分管文物工作的副市長專門察看了‘培德堂’的情況,市里也相當重視,由副市長牽頭,制定了修復計畫,財政撥款,市里出資80%,而餘下的由鎮裡承擔。”劉德鈞說,佛堂的文保點多且散,給保護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目前,保護有兩種途徑——非市級文保單位的,由村集體出資修繕,鎮裡按16萬元一座進行補貼;市級文保單位,由市里和鎮裡出資修復。但與面向全國的搶救性保護古建築不同,對於佛堂當地的古建築,“都傾向於原地修繕。”從義烏市文廣新局文物辦證實,“培德堂”整體修繕工程已進入投招標階段,總投資249萬元,在7月底開工。“整體修繕完畢後,培德堂將申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辦主任金國禎說。

培德堂詩詞

培德堂現已經編入《義烏古建築》《詩意佛堂》《千年佛堂》
田心培德堂
桐子
姑蘇城裡慎可行
匡世濟民人敬仰
嘉表德商大義舉
少穆題匾培德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