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戰[城市中的戰爭]

城市作戰[城市中的戰爭]

城市作戰是現代戰爭的主要形式之一,城市街巷縱橫,建築物高大、堅固、密集,地下工程設施複雜,作戰條件惡劣。預計到到2030年,城市的安危得失將成為戰爭勝敗的重要標誌。另有同名書籍《城市作戰》。 和平年代,大規模戰爭已漸行漸遠,而反恐、解救人質等城市作戰則成了和平年代的主戰場 。

基本信息

統計數據

城市作戰 城市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有40%的戰爭發生在城市和大的居民區;二戰後美海軍進行的250多次對外軍事干涉中,有90%涉及到了城市。車臣戰爭中,俄軍90%的傷亡發生在攻打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市區的作戰中。

城市是戰爭的舞台,當今全球城市化趨勢加快。按照聯合國的統計和預測數據,截止到2011年全球總人口69.74億,生活在城市的人口36.32億,城市化率過半,達到了52.1% 。2050年全球總人口將增長到93.06億,城市人口增長到62.52億,城市化率將達到67.2% 。城市的安危得失將成為戰爭勝敗的重要標誌。未來的軍事行動將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城市地區將成為21世紀的主戰場。

主要特點

城市作戰 城市作戰

城市街巷縱橫,建築物高大、堅固、密集,地下工程設施複雜,嚴重影響著雙方的作戰行動。

戰場環境異常複雜,利“守”不利“攻”

城市作戰中,防守一方可以利用高大的建築物和四通八達的地下工程設施,構築堅固的堡壘;可在市區內大量設定地雷和各種障礙物;可以居高臨下,以點控面,進行觀察和狙擊;可以利用樓房、街區,組織交叉火力。而對進攻一方來說,常常需要攻堅奪點、短兵巷戰,加之地形、敵情不明,易遭敵伏擊和冷槍射擊。1980年代以來的幾場城市作戰,進攻方都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城市作戰中受地形所限,兵力兵器主要沿道路及其兩側街巷機動,因此戰鬥隊形易被割裂,不利於大兵團的活動,而小分隊將發揮極大的作用。俄軍在攻打格羅茲尼市時就將市區劃分為15個責任區,根據責任區的面積、建築物、敵情等情況編成若干強擊支隊,每個強擊支隊又編成2~3個強擊群,每個強擊群通常由1個摩步連或空降連配屬1個坦克連、噴火分隊、工兵分隊和障礙排除隊等力量組成,擔負一條街道的進攻任務。由此可見,為適應城市作戰獨立戰鬥、攻堅戰鬥的要求,需要編成集突擊、破障、火力支援於一身的最低一級的諸兵種合成分隊,使各分隊能夠保持戰鬥隊形,靈活機動執行任務。

通信指揮協同困難,利“獨”不利“聯”

城市作戰 城市作戰

城市作戰中,有線電通信機動性不強,無線電通信特別是甚高頻和超高頻通信,受高大建築物的影響和聲、光、磁的干擾,信號欠佳;旗語、手語等聯絡方式會受到牆壁和建築物的遮擋,難以溝通;戰鬥接觸面小,與敵交戰的多是班組或單兵,交戰雙方往往是一路、一牆之隔,兵力分散,不便指揮協同。因此利於“單打獨鬥”,而不利於聯合行動。美軍認為,城市作戰是“下士(班長)決定的戰鬥”,是“真正的勇士的搏鬥”。

裝備優勢發揮受限,利“近”不利“遠”

軍隊現有的技術裝備主要是針對一般地形作戰設計的。在一般地形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優勢的軍事技術,在城市作戰中將大大削弱。城市作戰面臨的是不規則的、複雜的作戰環境。大範圍偵察定位系統、空中火力、遠距離火力,在有防護、偽裝和隱匿的城區,其看得遠、打得準的優勢很難發揮。例如,1993年10月,進人摩加迪沙市區的美軍,雖然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但面對艾迪德民兵武裝的襲擊,也只能進行“步槍對步槍”的作戰,其高技術裝備幾乎無用武之地。經過一夜激戰,美軍丟下了18具屍體狼狽撤退。這起事件直接導致了美國政府決定從索馬里撤軍。

射擊、機動困難,利“輕”不利“重”

城市作戰中,近在咫尺的建築物遮蔽了視線,致使視界和射界受限,存在大量觀察和射擊死角,不便於實施偵察與觀察,不便於發揚火力;小巷狹窄,不便於坦克等裝甲車輛的機動,且在主幹道上行駛,易遭反坦克武器的打擊,風險比較大;軍事目標和非軍事目標緊密相連,戰時既要摧毀軍事目標,還要考慮保護重點非軍事目標。因此,便於使用輕武器,重型兵器的使用則極大受限。

操作方法

戰術運用

根據城市地形的特點,城市進攻作戰通常運用以下戰法。

集中優勢 重點突破

城市作戰 城市作戰

實施封鎖作戰,在切斷城市外圍與城區聯繫的同時或之後,應乘勢攻城,集中航空兵、遠程炮兵及精確制導武器對外圍敵重要軍事目標實施猛烈、突然、精確打擊,地面部隊則同時迅速、多路、有重點地攻擊,快速突破。應廣泛採用機降手段,發揮特種部隊優長,配合地面部隊作戰。

多路攻擊 分割圍殲

根據敵情、地形情況,選擇數個攻擊方向,對敵實施多路向心突擊,將其分割為相互隔絕的孤立部分,分散敵人的防禦力量,使其顧此失彼,漏洞暴露,然後分別予以各個殲滅。

立體突擊 直搗要害

對城區重要目標的攻擊,必須根據現代城市居民地的特點,有效控制地面、高層建築物和地下系統三個重點,實施立體突擊;作戰中應重點打擊敵指揮中心、通信樞紐、重兵集團等要害,奪取敵電台、電視台等,破壞指揮,左右輿論,以求速戰速決,降低傷亡,減少破壞。

邊打邊剿 打剿結合

市區內建築物複雜,並有地下室、地下通道、樓層夾板、夾牆等可以利用,敵被擊潰後,易藏匿、逃跑。因此應注意邊打邊剿,打剿結合,務求全殲,不使漏網。

封打圍擊 多手並舉

根據目標性質,採取火力打擊、地面攻堅、特種部隊滲透和空(機)降兵襲擊相結合的手段,達到奪控城市的目的。對純軍事目標,應強攻硬打,一舉摧毀或奪取;對市政中心、電台、電視台、通信樞紐等軍政兼容目標,應強封弱打,以控為主;對機場、港口等平戰結合的目標,應空降占領,封打結合,邊打邊封;要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廣泛採取攻心手段,孤立、瓦解守敵。

城市防禦作戰,通常採用以下戰法。

巧妙利用地形 兵火工障結合

城市防禦作戰中,應注重利用和改造地形,充分利用視窗洞口、牆壁街角,建立嚴密的防禦工事體系和火力配系;在便於敵機動的道路和交通樞紐等處,設定地雷、陷阱、路障等障礙物;改造和利用地下設施,設定完備的地下交通壕體系,做到兵力、火力、工事、障礙緊密結合,大量遲滯殺傷敵人。

圍繞重點目標 合理配置力量

城市作戰中,指揮部、通信樞紐、軍火庫、電台、電視台等目標以及高大的建築物或建築群,具有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價值,必然成為敵重點打擊的目標,因此應圍繞這些重要目標,縱深而有重點地部署兵力火力。

打炸阻狙 手段多樣

城市防禦時,雖然不便於發揚火力,但仍應堅持火力優先,先火後兵,能用火力,不用兵力;在不便於兵力、火力控制的敵必經之地,設定地雷等爆炸性障礙物;注重發揮非爆炸性障礙物的作用,迫敵徒步行動,遲滯敵人,以火力殺敵;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條件,占領房屋門窗、樓頂地下,開展冷槍冷炮的狙擊活動,陷敵於腹背受擊之中。總之,應多種手段結合,在敵意想不到的時間、地點,以敵意想不到的方式,大量殺傷敵人。

偷伏襲擾 攻勢殲敵

在城市防禦中,應樹立攻勢殲敵的思想,注意利用小巷、地下通道等,大膽實施迂迴包圍,以偷襲、伏擊、襲擊、擾亂等行動,積極主動地打擊敵人,不與敵做正面接觸,打了就跑,完全占據主動。

武器運用

針對城市作戰機動不便、空間受限的特點,輕武器必須短小輕便,易於攜行;針對城市作戰通常由小分隊編成的特點,輕武器的研製和發展,必須著眼於增強小分隊的獨立作戰能力,合理配置武器系列,使小分隊具有遠近殺傷能力、點面殺傷能力、攻堅反甲能力、防空反狙能力、殺傷與非殺傷能力。為此應著重發展以下武器。

反甲武器

城市作戰中,要對付敵坦克、步戰車和由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堅固火力點,攻堅、反甲任務十分艱巨。因此應大量裝備單兵攜行、一次性使用、不占編制、能夠在有限空間發射、具有“發射後不用管”特性的近程單兵火箭筒、單兵飛彈等。例如,美軍的“掠奪者”近程肩射式反裝甲武器系統,結構緊湊,體積小,質量輕,便於單兵攜行,並具有微煙、低後坐、低噪聲特點,可以有效對付近距離目標,在伊拉克戰爭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從技術角度看,裝甲和掩體在防護後效方面是不同的,因此,應發展多用途武器系統,特別是溫壓武器系統,以有效打擊裝甲與掩體目標。瑞典博福斯公司研製的AT-4多用途武器系統採用原來AT-4 反坦克火箭筒的發射系統,但將戰鬥部改成了高爆延遲爆炸型,戰鬥部採用雙功能(延期和瞬發)引信,能預先選定目標類型,如掩體、裝甲車輛或建築物。該武器系統的主要特點是裝藥量大(比反裝甲型多25%~30%),並採用增大殺傷效果的預製破片(2600個破片)彈體,因而能有效摧毀掩體。美國陸軍研製的一次性肩射多用途武器,配用智慧型引信,可自動確定所攻擊目標的類型,並選擇最有效的殺傷途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單兵多用途/近程突擊武器,具備“發射後不用管”和“牆後失能”的效能,採用陸軍單兵多用途直接攻擊戰鬥部,可摧毀雙層鋼筋混凝土牆、三層磚牆以及輕型裝甲車輛和其他野戰永備工事等目標,並且可以在封閉空間發射。俄羅斯RShG-1式105mm火箭攻擊榴彈採用溫壓戰鬥部,同時具有高效疊加、爆炸、殺傷和燃燒效應,可有效殺傷躲藏在戰壕和防禦工事中的敵人,摧毀無保護措施的武器以及輕型裝甲車或軟殼保護的器材。

單兵防空武器

現代城市作戰中,直升機等空中兵器越來越多地用於火力支援、機動運輸等。但因城市高大建築物的遮擋,防空兵器視界、射界受限,能夠打擊的空域有限,因此必須更加重視發展配備攜帶型防空武器,使各個小分隊都具有打擊敵空中兵器的能力,多點開花,增強地面部隊的防空能力。

應研製配備單兵攜帶型防空飛彈。這種武器價格低廉,使用靈活,不易被電子干擾,不易遭對方火力攻擊,容易操作,能在各種地形上普遍部署,適合低空、超低空作戰。

發展能夠對空警戒、自動打擊低空直升機等空中目標的智慧型地雷。如美國的AHM反直升機地雷,其智慧型引信的多功能感測器可根據直升機螺旋槳的聲音和紅外輻射特徵分辨直升機的類型,可靠性達90%,防禦半徑400m,能擊毀高度200m以內的巡航飛彈和直升機。俄羅斯研製的TEMP20反直升機地雷,採用爆炸成型戰鬥部,殺傷距離200m,探測距離達1000m,可攻擊以100m/s速度飛行的目標,對低飛的巡航飛彈及直升機實施自主尋的攻擊,從而大大減輕地面分隊的防空壓力,並提高整體防空能力。

發展裝備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可大面積殺傷且體積小、質量輕、便於攜行的單兵雲爆彈武器系統,採用非觸發引信,根據不同的戰術需要,採用相應的發射方式,利用彈頭爆炸時形成的高速破片,攻擊直升機及低空飛機。

密閉空間武器

城市作戰中,部隊經常占據房間等作為發射陣地,但常規武器一般都具有強聲、強光、強焰的特點,不便於在密閉空間內使用,發射時危及射手的安全,因此必須研製便於在密閉空間使用、具有軟發射能力的武器。所謂“軟發射”,就是彈藥先低速飛出,然後再加速飛行,攻擊目標。法國宇航公司研製的“沙蛇”反坦克飛彈是第一種具有軟發射能力的近程反坦克飛彈。發射時,飛彈的小型起飛發動機(推進劑質量只有90g,只相當於1發運動步槍彈的裝藥量)先使飛彈以 17m/s的低速飛離飛彈發射筒,其後由主發動機提供續航推力,使飛彈的速度達到260m/s,飛行最大射程600m的時間僅為4s。

戰鬥霰彈槍系統

在城市作戰中,必然要面臨近距離遭遇作戰的突出問題,應發展首發命中率高、火力密度大的戰鬥霰彈槍系統,以做到先敵開火,壓制敵人,占領先機。另外,戰鬥霰彈槍系統對隱藏於房屋、地下通道內的敵人,也具有很好的打擊作用。戰鬥霰彈槍系統的變革應是研製不同用途的霰彈,包括常規殺傷彈、鹿彈、非致命彈和燃燒彈等。南非研製的一種無托型唧筒式霰彈槍,由兩個彈匣供彈,可以裝填不同彈藥,包括非致命彈和殺傷彈,通過一個按鈕,射手即可從一個彈匣供彈轉換到另一個彈匣。

大口徑狙擊步槍

在城市作戰中,狙擊手造成的火力殺傷、心理影響是巨大的,必須針鋒相對,以狙擊對狙擊。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在攻打格羅茲尼市時,俄軍傷亡人員中有60%~70%是被稱為“隱蔽死神”的非法武裝狙擊手殺傷的。雖然俄軍士兵很勇敢,但在那些“看不見的魔鬼”面前,誰也不敢貿然行動。而對付狙擊手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另一名狙擊手。因此,應大量裝備射程遠、精度高、噪聲小的大口徑狙擊步槍。此外,大口徑狙擊步槍對輕型裝甲目標和低空飛行目標也會構成較大威脅。

特種武器及彈藥

城市作戰中,針對軍人和平民混雜的特點,應裝備可致敵暫時失去作戰能力的失能性武器,如雷射眩目武器、次聲波武器、噴射器等非致命武器。可研製破障武器,以使部隊儘快進入建築物擊敵。如美軍的“爆炸切割炸藥”,可以貼到水泥牆上,安全迅速地炸出一個大洞,使士兵鑽進去。此外美軍還有一種“步槍排障彈”,從30m外發射,使大門上的鉸鏈脫落,士兵快速進入樓房。此外,為了便於在牆角、掩體內使用,應研製配備“能拐彎的武器”和“能拐彎的瞄具”;為了便於士兵在樓外攀登上樓,應研製配備拋繩槍等。

城市作戰訓練場

朱日和基地的大規模演習設施以及作訓模式已經非常成熟,然而城市級作戰卻仍然是空白 。

航天長峰的城市作戰課題確立以後,項目組專門考察了在城市作戰訓練領域走在前列的美國歐文堡訓練基地,借鑑美軍城市訓練基地的建設經驗。歐文堡訓練基地曾經作為美軍的城市作戰訓練場,為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的美軍城市作戰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

航天長峰城市作戰一期工程模仿城市真實環境,建立市政府大樓、電信大樓、新聞中心、超市、影院、捷運站等建築物,形成城市作戰訓練的仿真環境 。

朱日和基地城市作戰訓練場的建立,填補了我軍在城市作戰的空白,在軍事基地作訓方式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作用。城市作戰訓練場不僅在軍事基地演習中大放異彩,還吸引了軍事院校、武警公安等單位的注意,教學活動、解決人質等專項練習也正在開展當中 。

軍事戰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