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抗戰

焦土抗戰

焦土抗戰指的是:放火燒掉任何可資敵用的財物、設備和房屋,達到以空間換時間。使用“焦土抗戰”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時,俄國人為抗擊侵略而火燒莫斯科的故事了。焦土抗戰”口號為反對不抵抗和消極抗戰而生。1938年11月7日至9日,在長沙的何健公館內,蔣介石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出席會議的是當時國民政府軍委會的首腦人物,有馮玉祥、唐生智、何應欽和陳誠等人,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長沙警備司令酆悌和湖南省保全處長徐權也參加了會議。

起因

1938年11月7日至9日,在長沙的何健公館內,蔣介石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出席會議的是當時國民政府軍委會的首腦人物,有馮玉祥、唐生智、何應欽和陳誠等人,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長沙警備司令酆悌和湖南省保全處長徐權也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討論長沙面臨日軍入侵時的棄守問題,就在這次會議上,長沙----這座近三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與焦土抗戰的政策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焦土抗戰焦土抗戰

1938年10月25日,蔣介石撤離武漢,來到湖南南嶽。在此之前的四個多月里,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在武漢展開了大規模會戰,雙方共出動兵力150萬人,艦艇160餘艘,飛機60

0餘架,從六月一直激戰到十月,10月24日蔣介石下令撤退,25日武漢淪陷。

就在武漢會戰結束的四天前,華南的日軍從大亞灣登入,又侵占了廣州。此時,日軍兵分兩路,從武漢和廣州南北夾擊,想以最快的速度打通粵漢鐵路交通線,來實現它“五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畫。而長沙正是這條粵漢鐵路交通線上的重要城市,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長沙是堅守還是放棄,成為舉國關注的大問題。

1938年11月10日,湖南省主席張治中召開緊急會議,開始傳達蔣介石準備焚燒長沙,實行“焦土抗戰”的指示,身為長沙市長的席楚霖參加了這次會議。

這次會議的內容對長沙老百姓來說是高度保密的,當時的人們只知道要疏散,卻並不知道要焚城。會議結束後,長沙警備司令鄷悌又召開省會黨政軍警憲處長以上負責人會議,宣布實行緊急疏散,並開始策劃焚毀長沙的行動。

經過

在這之後,長沙的疏散加速進行開來。公路上,各種軍用民用汽車、馬車、人力車絡繹不絕,碼頭上、火車站到處擠滿了人。與此同時,焚毀長沙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進行著,當晚,長沙警備司令部便開始積極準備縱火器材和汽油煤油,並在各交通要道攔劫車輛,作為最後撤離的工具。

第二天,也就是11 月11日,日軍又占領了岳陽,岳陽是長沙的門戶,距離長沙150公里,它的陷落更使得長沙陷入了一片恐慌和混亂之中,一些“日軍已殺到長沙邊上” 的謠言也開始在城內傳播開來,那些還未疏散的市民紛紛扶老攜幼,逃往四鄉。除此之外,大批警察也開始棄守崗位,成批地逃亡。這讓當時的警察局長文重孚頭痛不已。

11 月12日,長沙這座驚恐的城市顯得更加緊張起來。上午9點,從衡陽上行的火車宣布停開,與此同時,張治中也接到蔣介石的緊急電報,電報內容如下:“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電報剛剛到達,緊接著,張治中又接到了蔣介石侍從室副主任的電話,告知他“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

幾個小時之後,鄷悌等人就將焚城計畫擬好了,計畫的全稱叫做《破壞長沙計畫大綱》,具體負責計畫起草的是當時長沙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許權。

在這十三條當中,其中關於起火的有這樣關鍵的三條,即:

第三條警備第一團和社訓總隊務於11 月13日凌晨兩點以前,以連為單位,進入準備位置。

第五條起火命令必須是以湖南省主席之命令為依據,由湖南省會警備司令部發布書面命令,方稱為起火命令。

第六條起火信號------首先,聽警報,其次,看天心閣上火炬。聽到、看到、方準起火。

除此之外,在其它的幾條中,還明確規定了引火材料的發放和控制,以及起火的秩序、人員行動的紀律等問題。

《破壞長沙計畫大綱》中擬定了十三條,其中有三條與起火有關,當計畫交給省保全處長徐權審閱時,他作了兩處改動,將原計畫中規定放火單位的警備第一團和社訓總隊改為了警備第二團和社訓總隊,還將縱火部隊以連為單位進入準備位置,改為了以班為單位進入準備位置。當鄷悌指出“如果以班為單位”不好控制時,徐權卻以“部隊不在郊外,在市區”為理由堅持了自己的意見。但是後來的研究者中有人認為,他的這兩處改動,卻有可能為長沙文夕大火的驟然發生埋下了禍根。

12日晚上6點,鄷悌、徐權等人將修改好的《破壞長沙計畫大綱》送到了張治中的辦公室,張治中批准了該計畫,並在上面批示了13個字,即:“限明晨4點準備完畢,我來檢閱。” 決定鄷悌為焚城行動的總指揮,警備二團團長徐昆為舉火行動的正指揮,市社訓總隊副團長王偉能和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許權為副指揮。任務交待完之後,張治中就離開了,他要在今晚宴請長沙的英美教會領袖,而其他人則開始為接受檢閱忙碌起來。

鄷悌離開張治中處回到警備司令部後,便召集警備二團團長徐昆和社訓總隊副團長王偉能開會,在會上鄷悌傳達了張治中關於明晨4點準備完畢,接受檢閱的指示,並強調是準備階段,不是正式行動,會上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許權還著重講了防止意外失火的問題。可是檢閱前這幾個小時的準備階段還是出現了差錯。

焦土抗戰焦土抗戰

晚上10點,長沙---這座驚恐的城市還剛剛結束了一場慶祝活動,因為11 月12日這一天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誕辰紀念日,一個即使在苦難中也不會被遺忘的日子。原本打算在這晚

舉行的萬人火炬大遊行,由於戰事的緊張,最後只得由當時的長沙市長席楚霖率領300人參加。當遊行結束之後,席楚霖開始發現了這個晚上的異常。

此時席楚霖的心中更加緊張起來,當他找到社訓總隊副團長王偉能,詢問王偉能,張治中安排的找800個民工為軍政處搬家的事辦妥了沒有時,王偉能告訴他的一番話,讓他更是驚恐不已

明明是一次放火前的預習檢閱,為何卻被王偉能說成是指揮放火呢?這讓席楚霖很是疑惑。

這些三五成群拿著火把,手提汽油桶的士兵正是肩負放火使命的警備二團的軍人,他們在當晚10點領到了放火燃料後,11點半,按照命令到達了指定位置。此時的長沙遍布了這樣100多個放火小分隊,他們開始在市區內許多房子的外牆上畫上焚燒記號,做著檢閱前的準備工作,可是讓人不解的是,竟有部分放火隊員開始將汽油、煤油淋在了市民房屋的門板、窗戶及外牆上。這樣一個極易隨時引發火災的舉動,是在執行上面的命令,還是放火隊員誤以為領到燃料後,就應該馬上淋上去呢?人們已經不得而知。而且為了將準備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徐昆等人還將長沙市內所有的救火車也都灌上了汽油,救火車變成了放火車。此時的長沙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汽油庫,火災隨時都會發生。而與此同時,市內的謠言也蜂擁而起,紛紛議論日寇已經到了長沙近郊三公里處的新河,整個城市一片恐慌。

11 月12日,在這個深秋的夜晚,長沙真得就如席楚霖所描述的那樣,像一隻在狂風巨浪中顛簸著的破船,巨大的火患、恐怖的謠言,將它籠罩。13日凌晨兩點,南門方向突然起火,緊接著城內幾百條火頭相繼竄向空中,長沙這個巨大的汽油庫被點燃了,在這個失控的夜晚,這座有著近三千年歷史的城市遭受了滅頂之災。

結果

1938年11月12日的深夜,火燒長沙便開始了。大火燒死了兩萬多人,和大部分的房屋。為平民憤,軍委會又組織高等軍法會審,審判長由蔣介石指定的航空委員會主任 錢大鈞擔任,副審判長由 蔣鋤歐擔任。處理結果:

一、長沙警備司令鄷悌、警備二團團長徐昆,以辱職殃民,玩忽職守罪被執行槍決;湖南省會警察局長文重孚,以未奉命令,放棄職守罪,被執行槍決。

二、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用人失察、防範疏忽,革職留任,責成善後,以觀後效。

三、 湖南省保全處長徐權,驚慌失措,動搖人心,革職查辦。

四、長沙警備司令部參謀長石國基、參謀處長許權在逃,予以革職,通緝查辦。

五、 長沙市市長席楚霖棄職潛逃,革職留任。

事後 汪精衛在 重慶發表了一篇反對焦土抗戰的報導,報導說:“如果‘焦土抗戰’就像長沙那樣毀滅自己,那還不如不抗戰的好!”

主要影響

一個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就這樣在一場人為製造的大火中遭到了空前浩劫,地面建築毀壞到幾近於無。戰後的官方統計表明,直接死於大火的市民有3000餘人,全城街道、建築90%以上被毀,經濟損失相當於抗戰勝利後的1.7萬億元……受害最嚴重的當屬廣大百姓,他們即使逃出火海,劫後餘生,但從此失去家園,忍飢挨餓,流離失所,再也難覓棲身之地……長沙大火之類的“自我焦土”事件之所以受人詬病,乃是因為事先沒有做好疏散民眾的準備,致使百姓受難。

客觀評價

焦土抗戰焦土抗戰

焦土抗戰”口號為反對不抵抗和消極抗戰而生。應該說,

“焦土抗戰”之所以會成當時國人的共識,實在是因為當時敵強我弱之際,於種種主張當中其乃最悲壯、最能激發民族志氣、彰顯民族精神的口號。

“焦土抗戰”政策整體上還是成功的。儘管蔣介石對“焦土抗戰”的理解和執行與李宗仁和汪精衛等的主張有所偏差,但對抗戰來說,其所奉行的“焦土政策”還是很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總體而言,“焦土抗戰”在鼓舞民心士氣、消耗日軍戰力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具體說來,如常德會戰那般的“焦土抗戰”值得肯定;如長沙大火那般的“焦土抗戰”,則須反思。

軍事戰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