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城市之光書店City Lights Bookstore———垮掉的一代的發源地的美國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City Lights Bookstore”位於美國舊金山北海灘,1953年由Lawrence Ferlinghetti(勞倫斯·費林蓋蒂)開設。“City Lights Bookstore”曾是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的“家”,“垮掉的一代”的大本營,“反叛文化”的路標,即使在如今多元文化和信息的衝擊下,依然傲然屹立。理念
垮掉的一代:美國50年代末(二戰後)出現的一個作家群體、青年一代,反抗當時的道德與制度僵化的社會。(大家熟悉的《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作者J.D.Salinger可謂其代表人物)
如同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一樣,我們在這個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流浪,尋找愛情,尋找夢想,生活中卻充滿了浮躁、不安和緊張,這些情緒如同夢魘與每一個城市人緊緊相隨。在一個陰鬱的下午,放下心情,喝一杯咖啡,讀一本好書,這世界的紛擾仿佛也變得遙遠了。書店,是城市的一個夢,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提供閱讀、聆聽與交流,在精神層面它承載著與另一個世界的出口。作為垮掉的一代的發源地的美國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代表著自由、平等、先鋒的生活理念,與城市之光書店的相遇,就好象與一種生活方式的相遇。
特點
這個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平裝書店,儲存了經典現代文學的作品和激進的政治。它已經成了舊金山文學的風向標、核心地帶和精神指引。在這個有點昏暗有點凌亂的空間裡,你可以感受書香的瀰漫和文化的傳承。
創辦
創辦者
城市之光緣起於兩個年輕人的夢想。皮特(PeterD.Martin)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1940年代來到舊金山州立大學教社會學。他的父親CarloTresca,美籍義大利人,也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社會活動家、報紙編輯、演說家,終身反對法西斯、共產主義和黑手黨,1943年被黑手黨暗殺。他深受父親影響,於1952年創辦了當時最早的一本流行文化雜誌《城市之光》,名字來源於卓別林的同名電影。上面刊登過灣區作家RobertDuncan(神秘主義詩人,舊金山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早期作品被歸入垮掉派文學)、JackSpicer(舊金山文藝復興派,他的詩歌選集2009年獲得國家圖書詩歌獎)、PhilipLamantia(二戰後的美國詩人,與舊金山文藝復興運動、垮掉一代和美國超現實主義運動都有交集)、Paulinekael(著名美國影評人,她的第一篇影評在《城市之光》雜誌上發表)及Ferlinghetti等的早期作品。
為了支付雜誌的費用,皮特決定開一家口袋書店,於是在哥倫比亞路261號上豎起書店的招牌。Ferlinghetti正好路過此地,出於好奇前去詢問。皮特跟他說起了自己的想法,Ferlinghetti立即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計畫,因為當時很少有出版社製作高質量的平裝書(英國的企鵝圖書還沒有進入美國市場),而只有一些神秘和科幻類小說才製成口袋書在藥店、車站、報攤和雜貨店出售。這些口袋書在書市或者書店裡沒有地位,它們不被當做真正的圖書,而皮特和Ferlinghetti認為這就是一次革新。於是雙方各以500美元的資產於1953年合夥開了城市之光書店,這是美國第一家全部出售平裝書的書店。
創辦過程
1953年6月,書店開張,出售高質量的平裝書和當時另類的雜誌和報紙。當年的書店門面很小,就是現在書店結賬櫃檯那間。他們並沒有期待每天會賣出多少書,KennethRexroth(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舊金山文藝復興派的核心人物,第一個將日本俳句引進美國)就曾預言他們不會成功的。出人意料的是,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書架永遠都填不滿,店門都沒法關,每天的收入高達50美金,也即不到半年他們就可以收回成本。
1955年皮特以1000美金的價格將自己的資產賣給Ferlinghetti,在紐約開設了一家專門賣電影書籍的書店(NewYorkerBookstore)。Ferlinghetti開始以自己的想法運作書店,當年在法國索邦大學讀書時,他就對出版感興趣,因此城市之光出版社誕生,出版小版本的平裝詩集或攝影作品。當年出版的第一本書《過去時代的圖集》(PicturesoftheGoneWorld),是Ferlinghetti自己的作品,也是“口袋詩人系列”(pocketpoetsseries)的第一本。之後接連出版了KennethRexroth翻譯的《30首西班牙愛情和流亡詩》、KennethPatchen(超現實主義詩人、垮掉派詩人)的《幽默和反抗的詩》、金斯伯格的《嚎叫及其他》(1956)、MariePonsot的《真正的思想》(1957)、DeniseLevertov的《這裡和現在》(1957)等。
1971年,Ferlinghetti極力勸說在國會圖書館工作的南希(NancyJoycePeters)來到舊金山加入城市之光的編輯行列,之後她更參與到組織文學閱讀、表演以及其他社會活動中。後來她成為詩人PhilipLamantia的第二個妻子。在她的記憶中,城市之光是一個聚會點,所有具有反抗精神、革命理念和試圖改變社會的人群都會經常光顧。如美國60年代有名的反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PaulKrassner(作家、記者,自由思想雜誌《therealist》的創辦者)和TimLeary(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在六七十年代大力推薦迷幻藥的使用,認為其有助於心靈治療,因此被尼克森總統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危險的人”)經常出入城市之光。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年代,大家的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甚至是在FBI的監視下進行,但仍然勇敢地試圖為大眾探索一條不同於主流文化的出路。1980年代早期,南希幫助城市之光度過了艱難的經濟危機時期並成為城市之光的合伙人。2000年,Ferlinghetti和她買下了書店所在的整棟樓。2001年,城市之光成為政府登記在冊的標誌性建築,是第一個享有此榮耀的文化機構,之後更成為舊金山的一個文化地標。書店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給城市之光帶來了世界各地的遊客,提高了書店的知名度和收益。越來越多的人來此認識城市之光,感受它的自由、反叛和獨立的思想。
1956年,是城市之光備受關注的一年。當年11月,艾倫·金斯伯格《嚎叫及其他》(HowlandOtherPoems)詩集在當年出版。1957年6月,書店經理ShigeyoshiMurao(日籍美國人,在早期書店管理中起過重要作用。他留著大鬍子,喜好喝酒,愛看《易經》,他的風格影響了書店的整體氛圍。)因出售淫穢書籍被捕入獄。Ferlinghetti也面臨著500美金的罰款和6個月的刑期。在美國自由組織聯盟(ACLU)的幫助下,經過鬥爭和辯論,1957年10月3日,ClaytonW.Horn法官宣判該書不涉及淫穢可以出版。城市之光和金斯伯格的勝利,在公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激發了讀者的興趣。1958年《嚎叫及其他》印數達到20000冊,金斯伯格之後25年中的主要詩歌作品都在城市之光出版銷售,直至他80年代被主流接受。但他一直和城市之光保持著密切聯繫,這裡是他的家園。而正是這種反抗權威,反對審查制度的精神造就了城市之光,它的獨立精神、反主流文化的堅持使得它成為60年代亞文化的標誌。
格局
經過50多年的發展,書店幾經拓展,已從當年的小小一間擴展到整棟大樓,上下三層,發售全國各地主要出版社的最新精裝和平裝書。一樓出售小說和非小說類新書,當然這個非小說是比較難以定位的,我看有政治人物傳記、藝術史、音樂、電影及攝影類圖書等。現在書店也賣精裝書,平裝和精裝分開放置,每個書架的上方都會有藍色紙張標識屬於什麼類別。靠近收銀台一間的主要擺放來自英美、歐洲的文學作品和文化類書籍,靠近二樓樓梯的那間主要擺放來自第三世界的小說、傳記等。雖然看上去有點擁擠,空間布置卻相當有技巧,書架上從頭到底都排滿書籍,其中有一排必定是讓讀者可以看到封面的展示。牆壁上掛著各種垮掉派作家的海報、印有各種語句的招牌,讓每一個空間都顯得有文化味,即便是樓梯下的小儲藏間或者是樓梯的拐角,都不容錯過,看那首題為《13種方式看一個Burrito》(13waysoflookingataButtito)多有意味。(Burrito是一種墨西哥卷,是巨大型的肯德基雞肉卷,裡面包有米飯、肉類、生菜、豆類及醬料)
一樓的空間是在1970年代得到擴展的,當年兩個義大利兄弟經營著一家旅行社,1978年退休不做,城市之光才得以搬進,使得書店得以拓展一倍。出版社自從1967年搬到Grant街上,十年後他們回到了原地,期間他們出版了著名人物CharlesBukowski(美國詩人小說家,主要寫底層美國人的日常生活)、GeorgesBataille(巴塔耶,法國作家哲學家)、SamShepard(美國劇作家、演員、導演,曾獲得美國普利茲戲劇獎)、KarenFinley(美國表演藝術家)等的作品。
曾經有段時間,因為各種幫派在商業區的敲詐勒索,書店經常虧本,出版社就出錢填補。除此之外,小偷也無可避免。有個老嬉皮過段時間就會寫封道歉信和寄個支票過來,因為三十年前他經常從城市之光偷書出去。還有一次GregoryCorso(垮掉派核心成員中最小的一個)在書店關門後,撞破前面的玻璃門直闖入內,將收銀台洗劫一空。書店隔壁的酒吧有人看到後,立即通知書店老闆過來。Ferlinghetti沒有報警,而是建議GregoryCorso離開此地,因為有很多目擊者。GregoryCorso逃到了羅馬,很多年沒有回舊金山。
二樓的空間相對寬敞,陽光從窗外照進來特別溫暖,在窗邊的搖椅坐著靜靜享受書香是不錯的休閒。這是一個獨立空間全部放置垮掉派文學和詩歌類書籍。長長的樓梯上寫著“poetryroom”引導你的腳步,樓梯頂上更有一塊小木板上面寫著“外界之路和思想大道在此匯聚”(wherethestreetsoftheworldmeettheAVENUESofthemind),讓你感受無法言傳的詩歌世界。四周牆上貼著許多詩人的相片,其中有金斯伯格的思想和精神導師惠特曼。垮掉派文學一欄擺放著金斯伯格、克魯雅克、巴勒斯等人的作品及他們的傳記,不同版本,不同年代,看起來並不是很多,僅一排書架而已。緊挨著的是城市之光出版的詩集,更少,聽店員說出版社平均每年也就出版大約12本書,令人驚訝的數字,更讓人無法想像如何存在。
地下室書更多,分類也更精細,你會在這裡感到驚喜,因為常會感嘆“哎,這裡居然有這些書呢!”在“專制、階級鬥爭(classwar)”欄,你可以看到很多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論著,在哲學類從尼採到拉康應有盡有,還有同性戀研究(queerstudies)、女性研究、文化批評研究、亞洲精神學傳統(AsianSpiritualTradition)、自然科學、人類學,甚至還有兒童書、旅遊指南及各類菜譜。在其中看到了周蕾(ReyChow)的最新文集,十分動心,但高達27.5美元的售價讓人望而卻步,相比起8美元一場的電影而言,書實在太貴了。不過在這裡你可以買到其他書店沒有的書,很多人喜歡在此流連,因為它的氛圍。
地下室是Ferlinghetti在1960年代某天不經意間發現的。書店後面的牆上有塊木板鬆動了,出於好奇他碰了一下木板掉了下來,裡面是個黑暗的地下室。很明顯是被人用作儲藏室的,堆著各種電工用具還有一條中國龍,就是春節期間唐人街的華人舞動的長龍,為此,他曾經寫過一首《偉大的中國龍》的詩歌,描寫長龍如何從地下室像蟲子般蠕動出來。之後他說動房東將這個地方騰出來租給了城市之光,做了樓梯,這就成了現在書店的地下室。當時地下室的牆上還保留著很多基督教的信條,Ferlinghetti保留了它們,現在你還可以在地下室的那扇門上看到“Iamthedoor”的字樣被刷新過。在樓梯邊,Ferlinghetti裝了一個信件架,當年經常在這裡遊蕩的人可以收取郵件。還有一個很大的布告欄,上面交流北灘(NorthBeach)附近社區的各種信息,比如搭車、租房及各種浪漫故事等,現在依然還在,不過只張貼各種文化類活動的信息。
地下室當年是克魯雅克、金斯伯格、尼爾卡什迪(NealCassady,1926-1968,克魯雅克的好友,《在路上》中迪恩的原型)他們最喜歡呆的地方,在那裡可以看書、閒聊。人們經常看到尼爾的破車吼吼地開到書店,跑過去找最新出版的EdgarCayce(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提倡心靈療法,有點神秘主義色彩)的書。Ferlinghetti的辦公室就在樓梯下面的小房間,現已成為儲藏室。就是在那裡,他告訴克魯雅克他最喜歡的貓死了,克魯雅克將他的悲傷記錄在書中,那就是他最具內省意識的小說《BigSur》。這是他最後一部小說,描述主人公Duluoz精神和身體不斷惡化的過程。還是繼續其自傳風格,不過該小說明確表示主人公已是一個有名的作家,而不是之前小說里那個波西米亞的旅行者。
店員
在此工作6年的女店員告訴我們,她在大學是主修寫作的,平時會寫點小說,不過沒有出版過。她覺得在這裡工作十分開心,與書為友,並能夠向愛書的人推薦好書。書店由懂得的人來經營,會更有氛圍。因此,一些來過城市之光的顧客都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跟美國較大的圖書連鎖店“Barnes&Noble”相比,這裡才是愛書人的天堂(booklover’sheaven)。也有不少讀者抱怨城市之光的書賣得太貴,因為從不打折,雖然有著吸引人的beat文學,但似乎有違當年這些具有反叛精神的詩人和作家們的做派。克魯雅克的小說需要花上20美元才能買到一本,這個價格讓人有點接受不了,更有讀者嘲笑如果布考斯基(Bukowski,跟金斯伯格和克魯雅克齊名的垮掉派作家、詩人兼傳奇酒鬼)在墳墓里知道他的書只有精英們才買得起,那他肯定要舉著一瓶酒慶祝了。要知道,當年這些詩人們生活十分潦倒,做過各種工作,僅為溫飽而已,而今都成了歷史名人,他們的遺產在不斷升值被包裝出售。因此,我們不得不思考這種轉變是對當初垮掉精神的一種違背還是承續。
活動
書店成了地標,自然免不了變成旅遊點,也就有相應的副產品出現。在這裡可以看到他們也賣文化衫,而且是25年前就已經開始,真出乎我的意料,本以為是近幾年的事情呢。上面印著城市之光的logo,一個人舉著雙手迎接太陽,接受啟蒙,這就是城市之光的韻意,該標誌來自於凱爾特人的文化。這個logo被印在各種文化衫上,包括小寶寶的連體衫、環保袋、帽子上,成為書店的連鎖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每個禮拜城市之光都會有兩至三次作者讀者見面會,宣傳新書。2010年11月份共安排了11次閱讀討論活動。其中有詩人JackHischman和朋友到書店介紹由他編輯出版的新書《InDanger》介紹分析義大利著名導演帕索里尼的作品。有年輕作家PeterPlate的新小說宣讀,還有華人學者YunteHuang通過追溯華人偵探陳查理的故事來尋找真正的美國華人歷史。還有著名的新聞觀察家RussBaker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語系的教授PeterDaleScott來共同講述後布希時代的美國政治。
在過去5年中,城市之光還曾與舊金山印刷團體(SFPrintCollective)合作,做些條幅裝飾書店的門面。這次去沒有看到,只在窗戶玻璃上貼著“敞開的大門,翻開的書本,發散的思維,開放的心靈”等字樣。在他們的網頁上可以看到過去幾年中所製作和懸掛的條幅,這些條幅上的語句是和現實事件相聯繫,或者是從政府官員的言論和媒體上摘錄下來,期望引起路人的注意和討論,以激發一種爭論和異議精神的延續。店員說這些往往是和政治事件聯繫的,最近沒有什麼相關的條幅,大約半年換一次。這也算是延續城市之光反權威,反政府的一種表現了。
評價
《舊金山垮掉的一代》一書的作者比爾·摩根說:“‘城市之光’書店擁有輝煌的歷史,在今天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總有人願意去尋找獨立的文字和另類的聲音,尋找那些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的東西。”
尋找中國個性書店
它可大可小,只要有特色,位於中華大地上,便能成為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