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垃圾消費,多產生在“雙十一”電商促銷期間,很多人在促銷打折的誘惑下,購物無節制、鈔票嘩嘩流,等雙十一過後,卻發現很多東西沒用,屬於垃圾消費。以一位女網友為例,她雙十一買了一千多元的物品,包括一個書架、兩條浴巾、一台榨汁機和幾件衣服。等東西陸陸續續送到,才發現書架由於尺寸不符合無法安放,浴巾家裡本來就有好幾條,衣服有的尺碼不符。原因
雙十一這個日子,上網淘點既便宜質量又好的商品,這無可厚非,但很多時候,單件商品省了錢,買回一大堆無用,卻是浪費了錢;有的時候說是折扣大,但力度到底多大只有商家知道。
打折假象
“雙十一”的最大賣點就是折扣大,可有句老話叫“買的沒有賣的精”,“假跳水”可不是實體商業的專利。一些商品說是打折,力度只有商家才清楚;是不是只有這一天打折,也不能聽一家之言。而且,許多打折的商品,也沒有“吹起來那么美”。隨著消法對網購的再一次界定,藉機拋售問題商品的,可能不會很多;但藉機拋售過季商品的,未必在少數。從往年的經驗看,一些商家參加促銷的,很多都是過季貨。由此構成的便宜和節約,只是一種虛幻的假象。從眾心理
主要是從眾心理,很多人都是看到別人買,內心有攀比心理就開始跟風了。廣東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省精神衛生研究所社會精神醫學教研室主任林勇強介紹,這其實也是一種病態心理,特別是很多人隨大流狂購後,發現很多東西都不是自己需要的,“這種購物方式體現出購物者內心的失落和空虛感,看到別人行動時擔心自己落後趕不上時髦了”。在門診中也不乏接診有“購物成癮症”的患者,購物前神思不寧擔心沒辦法秒殺到,購物後又後悔買錯東西,長此以往出現病態。
影響
需要的才是好的,物盡其用才能發揮最大價值。衝動之下買回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或許這些商品折扣確實很大,但閒置就是浪費,沒用是最大浪費。單件商品或許節約,但買回來大量無用的商品,只能是一種浪費。而且,無用的東西如同一根刺,扎進眼裡更扎進心裡,讓人渾身不爽,甚至可能造成家庭關係受傷。
建議
心理專家呼籲消費者要有主見,哪些東西該買哪些東西沒必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這也是一種心理健康的範疇。工商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於“雙十一”促銷風暴,消費者應當理性看待,避免買到不需要的商品。根據以往經驗,很多消費者往往會買下並不需要的商品,買回來沒有派上用場就成了浪費。對時下最流行的網購,市民要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應儘量選擇有一定規模並且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網站商鋪,使用具有安全功能的瀏覽器,能夠承諾先行賠付的購物網站可作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