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家山寨,不論哪家死了老人,鄉鄰們都不顧勞累從各家趕來,為亡人跳一夜“撒爾活”,長陽就有這樣的歌謠:“半夜聽到喪鼓響,不管是南方是北方,你是南方我要去,你是北方我要行,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喪鼓送人情”。死者的家人也早早準備好菸酒,騰出跳喪的場子,將亡人的棺材停放在堂屋正中,在棺材左前方放一個自製的大牛皮鼓。
隨著門外“嗵嗵嗵”三聲銃炮響起,一班班男女老少湧進堂屋,他們在棺材前的空地上互相邀約,踩著鼓點邊歌邊舞,頭、手、肩、腰、臂、腳上下一齊協調動作,跳著變幻多姿的舞步。是歡樂還是悲哀,難以說清,不過土家人有這樣一個習慣:熱熱鬧鬧陪亡人,歡歡喜喜辦喪事。
跳喪由掌鼓的歌師傅指揮,他用鼓點指揮全場人的舞步,並且領唱喪鼓歌。跳喪的中心還有一對自告奮勇的歌師,他們在場中對歌對舞,整個舞場都隨著歌師的鼓點和唱腔隨時變換節拍和曲牌。
土家人有“生時喜酒死時歌”的說法,喪鼓歌有不同的曲調和內容,隨著舞步的改變而調換,一般開始唱亡人的功德,接著唱古人古事,有的唱戲文。
山寨里,無論誰家老人去世,必請歌師傅打喪鼓。當夜,嗩吶高奏,鑼鼓大作,鞭炮陣陣。喪鼓一響,相鄰數寨齊來奔喪。所謂"聽見喪鼓響,腳板就發癢",人死眾人哀,不請自己來。奔喪者幾人一組,踏著鼓點,合著唱詞,在靈堂上高歌狂舞,叫做"跳喪"。仿佛亡人逝去,人們必得歡送慶賀。那靈堂上的舞者,每人手執一件樂器,鼓、鑼、大錢、小錢、鉸、嗩吶等,由掌鼓師指揮。鼓聲一起,或高歌狂舞,或輕歌曼舞。有時,掌鼓擊鑼二人坐唱,其餘三人邊跳邊唱,此名"坐喪歌",有時掌鼓擊鑼二人坐唱,另二人邊跳邊唱,此名"跳喪鼓";有時,四人圍棺轉圈,邊跳邊唱,此名"轉喪鼓",也有騎棺領唱的。曲調.有"撒兒嗬"、"叫歌"、"搖喪"、"將軍令"、"正宮調"、"一字詞"、"節節高"、"螃蟹歌"等數十個曲牌,節奏明快,氣氛熱烈。唱詞,有歌頌亡人的,有讚美愛情的,有唱歷史的,有唱典故的,有唱動物植物的,有猜謎的,內容十分豐富。土老師還借跳喪,規勸教育世人:哪怕你帝王將帥,也難免土內藏埋,哪怕你高官厚祿,無非是一墳棺材。從舞中、曲中、詞中,哪兒有一點悲哀的痕跡!
相關詞條
-
跳喪舞
跳喪舞又稱“跳喪鼓”,土家語叫“撒爾嗬”,是巴人後裔土家族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喪葬儀式舞蹈,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主要流行於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區,與擺手舞的流...
跳喪舞簡介 跳喪舞歷史 跳喪舞種類 跳喪舞內容 -
湖南土家族
湖南土家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是十個最多人口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從事農業。織繡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的傳統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
湖南土家族 湖南土家族簡介 湖南土家族人口 湖南土家族日常食俗 湖南土家族歷史由來 -
跳三鼓
“跳三鼓”本名“跳喪鼓”,1952年,因跳喪鼓具備了“祝壽、喪鼓、孝歌”3項內容,被更名為“跳三鼓”,1983年被定名為石首跳喪鼓。雖然解釋為“祝壽、喪...
由來 歷史淵源 表演形式 傳承文化 主要文化遺產地區 -
土家族
土家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
族稱 歷史 政治 經濟 文化 -
喪歌
喪歌,中國民間傳統喪葬禮儀活動中傳唱的風俗歌曲。亦稱“葬歌”、“夜歌”、“孝歌”、“輓歌”、“哀歌”、“喪鼓”等。喪歌一般只在老年人和中年人死後的喪葬禮...
習俗介紹 演唱形式 內容 曲調 喪鼓歌 -
土家族音樂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中國湘西、鄂西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數散居在重慶酉陽、秀山、石柱、黔江和湖北宜昌地區的五峰、長陽等縣。人口835萬人(2013年統計)...
音樂風格 音樂分類 音樂特徵 樂器 音樂歷史 -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長陽土家族"撒葉兒嗬",是湖北清江流域中游地區土家的一種祭祀歌舞。"撒葉兒嗬"即跳喪或"跳喪鼓"。"撒葉兒嗬"不僅是一種精彩的歌舞,一種藝術化的風俗...
基本簡介 歷史溯源 藝術特色 傳承現狀 文化意義 -
湘西土家族民歌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地域範圍,以及其在曲情,歌詞,聲腔等方面的特點。
基本信息 民歌類別 曲情特點 歌詞特點 聲腔特點 -
土家族擺手歌
擺手活動土家語叫“社巴日”,土家族的大型祭祀活動和傳統的文藝盛會,是土家族特有的民俗,歷史久遠悠長。從其活動內容來看,早在漁獵時代已存在並沿襲至今。
歷史淵源 代表作品 主要特點 傳承價值 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