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特色
粑粑叫餌塊,為雲南特有,是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大理地區常見的傳統食品之一。餌塊系用優質大米加工製成,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製成各種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製作方法燒、煮、炒、鹵、蒸、炸均可,風味各異,久食不厭。製作餌塊的原料其實就是大米,只是需選取品質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舊時,舂餌塊可是一景。春節前,先將泡過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時取出,就可以放進碓窩裡舂了。 待熟米舂打成面狀後,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後做成磚狀,這就是餌塊了。也有用木模壓製成餅狀的,木模上有喜字、壽字、福字、魚、喜鵲之類的圖案,壓製出的餌塊餅也就有各種花樣了。
"餌塊"則專門稱謂用米飯舂制而成的食物,《說文解字》的解釋:"餌,粉餅也"。 "餌之言堅若玉珥也"。在製作時先將稻米蒸熟,再舂搗加工,以保持稻米原有的筋芡,做出的食品即"餌"。
雲南的筒狀、卷狀餌塊屬"年貨"。雲南人過年,不能沒有餌塊,春節做餌塊、吃餌塊及互送餌塊是古老的民間習俗。餌塊是昆明官渡的好,尤以官渡子間人舂的包餌塊最佳。用純好潔淨的寶象河水與飽滿晶亮的官渡大米做成的餌塊潔白細膩,筋骨好,又軟又糯。 "瞥見子間兜裙屐,上市傳呼餌塊來"。
餌塊的醬,昆明人最愛吃的醬是芝麻花生醬,這種醬香甜可口。而且還有芝麻花生醬,還有甜醬、辣醬,甚至雲南豆腐乳也做了餌塊醬,還有甜醬、辣醬,甚至雲南豆腐也做了餌塊醬。 由"雞絲炒餌絲"發展成了鹵餌塊,以"端仕街的鹵餌塊"最為出名油亮紅潤、濃香撲鼻,油而不膩。
大理巍山的"粑肉餌絲"可謂"都餌塊"之精品。肥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瘦肉並不用刀切斷絲,筷子一戳就分解開來。昆明塘雙路有一巍山籍人士開了家小店,知情者找上門去吃,香餌塊直吃得人油汗淋淋,頰齒留香。
除了鹹的煮餌塊外,還有甜的。如用甜白酒煮的"甜白酒餌塊",用麻花白糖煮的"麻花餌?quot;、"牛奶煮餌塊""等等,很受喜愛甜食者的青睞。 類似西安的羊肉泡饃是把餌塊切成片烤熟後,一小塊一小塊地掰碎,泡進雞湯中食用,類似西安的"羊肉泡饃",別有一番風味。
而在燒餌塊中間夾睛一片滷牛肉,有 "滇味漢堡包"美稱餌塊製品也算是怪中一絕吧!
小鍋餌絲在昆明有盛名,用口徑五寸左右的小銅鍋分鍋加肉末、豆尖、甜醬油等作料,下少許高湯,亦燜亦炒,加青豌豆、紅辣油起鍋,味濃油亮,吃起來特別有“勁”。在大米產區,大米被加工為多種食品,米線(很多地方叫米粉)、卷粉(或叫粿條、粉條等),在南方很普遍,唯餌塊這種吃食,除江浙上海之“小年糕”與之差略相似外,雲南在吃法與品種上,似可目之為“獨尊”了。
安徽特色
安徽省宣城地區寧國市一種特色小吃,由麵粉包著豇豆、醃菜、肉、雞蛋、筍子等陷,用油鍋炕熟。粑粑呈餅狀,味道很香,外酥里嫩,通常用來作為早點,市場價三到五塊錢一個。一、制鍋巴
原料:
一級豌豆面1千克。辣椒粉、小茴香粉各50克,精鹽10克,熟菜籽油100克。
製作:
1.豌豆面入盆,加水(1000克)和勻,再用水(600克)釋開,下茴香粉、辣椒粉、鹽調勻。
2.鐵鍋上小火,用毛刷蘸油抹鍋,舀入豆漿糊,用木勺均勻地攤開,至呈黃色有香味時,用竹片刀在鍋巴的邊沿劃一下,取出放在陰涼處。共做30張。
二、制粑粑
原料:
精大米6千克,菜籽油100克。
製作:
1.將米用清水泡2-3小時,然後煮成飯,在磨漿機中磨成坯料,分成小圓塊,入籠蒸12分鐘,取出再磨1次。
2.在案板上抹上油,放上坯料,揉成長條圓狀,擀成厚6毫米的薄片,再切成長15厘米、寬8厘米的平形四邊形。
三、制稀豆粉
原料:
豌豆面130克,小茴香粉2克,精鹽、辣椒粉各5克。
製作:
1.豌豆面入盆,加小茴香、鹽、辣椒、水調成糊狀。
2.鍋上火,加入開水(600克),慢慢地淋入豆糊,不停地攪拌鍋底,沸後熟時入碗。
鳳慶粑粑卷的製作要領:
1.燒吃:火盆點燃栗炭火,炭火上放鐵格子架,將粑粑烤熟,兩片粑粑夾一片鍋巴,面上的粑粑抹上一層稀豆粉、油辣椒、蒜油、桃仁、芝麻末,捲成卷進食。鹹中回甜又香辣,宜於早點、夜宵。
2.油炸鍋巴:將鍋巴一分為四,鍋上中火,加入熟菜籽油,燒到五成熱,下鍋巴,炸至紅黃色取出而食。狀如蝴蝶,酥脆味香,宜於佐酒。
3.鍋巴八寶卷:桃仁、花生炒香,切細粒。糯米蒸熟成飯。鍋上火,加入豬油,燒到三四成熱時,下火腿、老蛋黃糕、冬菇,糯米飯、小茴香、雞樅,再下桃仁、花生炒拌均勻成八寶餡。取鍋巴一片包上八寶餡,厚約3厘米,捲成卷。鍋上火,加入油,燒到五六成熱,下八寶卷,炸至紅黃色,取出切成2厘米長的塊而吃。皮香脆,餡香嫩,便飯、筵席均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