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
一般人家房屋規模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為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為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的結構是: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 火炕 ,後面作臥室。 吊腳樓 上有繞樓的曲廊, 曲廊 還配有欄桿。材料
以前的吊腳樓一般以茅草或杉樹皮蓋頂,也有用石板蓋頂的,現在,吊腳樓多用泥瓦鋪蓋,又由於位置講究,所以建造土家吊腳樓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備齊木料,土家人稱“伐青山”,一般選椿樹或紫樹,椿、紫因諧音“春”、“子”而吉祥,意為春常到,子孫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稱為“架大碼”,在樑上還要畫上八卦、太極圖、荷花蓮籽等圖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樑柱接上榫頭,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堅柱”,主人選黃道吉日,請眾鄉鄰幫忙,上樑前要祭梁,然後眾人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祝賀。立屋堅柱之後便是釘椽角、蓋瓦、裝板壁。富裕人家還要在屋頂上裝飾向天飛檐,在廊洞下雕龍畫鳳,裝飾陽台木欄。
環境
土家人還在屋前屋後栽花種草,各種果樹,但是,前不栽桑,後不種桃,因與“喪”、“逃”諧音,不吉利。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乾”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土家族愛群居,住吊腳樓。
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色古笆,院後有竹篁,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屋,松明照亮,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特點
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依山的吊腳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節約土地,造價較廉;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後面作臥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 有的吊腳樓為三層建築,除了屋頂蓋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鑿眼,柱與柱之間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連在一起,儘管不用一個 鐵釘 也十分堅固。房子四周還有吊樓,樓檐翹角上翻如展翼欲飛。房子四壁用杉木板開槽密鑲,講究的里里外外都塗上桐油又乾淨又亮堂。 底層不宜住人,是用來飼養家禽,放置農具和重物的。 第二層是 飲食起居 的地方,內設臥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內。臥室的外面是堂屋,那裡設有 火塘 ,一家人就圍著火塘吃飯,這裡寬敞方便。由於有窗,所以明亮,光線充足通風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側有一道與其相連的寬寬的走廊,廊外設有半人高的欄桿,內有一大排長凳,家人常居於此休息,節日期間媽媽也是在此打扮女兒。 第三層透風乾燥,十分 寬敞 ,除作 居室 外,還隔出小間用作儲糧和存物。形式
吊腳樓的形式多種多樣,其類型有以下幾種:單吊式,這是最普遍的一種形式,有人稱之為"一頭吊"或"鑰匙頭"。它的特點是,只正屋一邊的廂房伸出懸空,下面用木柱相撐。雙吊式,又稱為"雙頭吊"或"撮箕口",它是單吊式的發展,即在正房的兩頭皆有吊出的廂房。單吊式和雙吊式並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經濟條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單吊式和雙吊式常常共處一地。四合水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又是在雙吊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特點是,將正屋兩頭廂房吊腳樓部分的上部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四合院。兩廂房的樓下即為大門,這種四合院進大門後還必須上幾步石階,才能進到正屋。二屋吊式,這種形式是在單吊和雙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一般吊腳樓上再加一層。單吊雙吊均適用。平地起吊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也是在單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單吊、雙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徵是,建在平壩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腳,卻偏偏將廂房抬起,用木柱支撐。支撐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齊,使廂房高於正屋。
傳說
傳說一
傳說土家人祖先因家鄉遭了水災才遷到鄂西來,那時這裡古木參天、荊棘叢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們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獸襲擊。人們為了安全就燒起樹蔸子火,裡面埋起竹子節節,火光和爆竹聲嚇走了來襲擊的野獸,但人們還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脅。後來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辦法:他讓小伙子們利用現成的大樹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鋪上野竹樹條,再在頂上搭架子蓋上頂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飯睡覺都在上面,從此再也不怕毒蛇猛獸的襲擊了,這種建造空中住房的辦法後來就發展成現在的吊腳樓。
傳說二
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樹下,靠狩獵、捕魚為生。天上張天王看見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樹下,生活很苦,他要去東海龍王那裡借一座殿宇來送給土家人。張天王到了東海龍宮,見到龍王就直說了。龍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動。於是就答應了。張天王來到一座吊腳三柱二騎的殿宇前,用手輕輕一提,就把殿宇提起來了。龍王一見,後悔不該答應。只好勉強地說:“用後還回來。”張天王說:“七天就還回來。”張天王提著殿宇來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騎(即三根柱子落地,兩根柱子懸空)吊腳樓房。七天過去了,龍王就來找張天王還殿宇。張天王說:“你要,我還你。”提起殿宇順手一丟,就把殿宇丟在一條河邊,橫擱在河的兩岸。“你自己去搬吧!”龍王自知搬不動,只好氣沖沖地回龍宮去了。從此以後,每逢雨水季節,龍王都要發怒漲洪水,讓水將河上的殿宇衝掉。人們也在漲水季節不能從殿宇中過河。於是人們又在橋下安上斬龍刀,龍再也不敢直闖殿宇樓房了,人們不但有房住了,來去過河也方便了。
傳說三
吊腳樓,是土家人所喜愛的住宅。它一頭立在平壩上,和側面的廂房連線;一頭吊在坎下,自成兩層樓房。上層住人,下層設牲畜欄圈。上層的三方大都有欄桿、扶手、陽台,敞亮乾淨,即可在裡面挑花繡朵,讀書寫字,又可接賓待朋,晾曬衣被,居住舒適,非常好看。它有個來歷。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戶土家農民,夫婦倆拉扯著兩個孩子。每天丈夫勞動歸來,總是把蓑衣、斗笠放在階沿上。不料一天早晨,蓑衣和斗笠卻被拉到了牆旮旯里,原來是狗在上面睡覺過夜了哩。為了避免再出這種事,他們就找來了一根大竹篙,用葛藤綁在階沿外邊的柱頭上,好掛蓑衣和斗笠。 一次,妻子坐在屋檐底下織麻補衣,兩個孩子老纏她,使她做不成活,她煩不過,找了幾節木槓,幾塊木板,就著掛蓑衣和斗笠的竹篙搭成了一個平台。她坐在上邊去,繼續織麻補衣,再也不怕孩子吵鬧了。 人們見這樣子好,便進一步把平台發展成住房,這就成了吊腳樓。談到吊腳樓,對人們的印象就是一個小木樓在河的聳立的感覺,其實不然,吊腳樓是湖南湘西邊垂的一種民間建築,有著古老的傳說! 美麗的湘西,山奇水異,令人 徘徊 不忍歸去。而古香古色、建築風格特殊的吊腳樓,更添得山水幾分韻致。在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城,沱江傍城而過,當地人臨河而居,一幢幢吊腳樓,高高低低參差錯落。吊腳樓的一端以河岸為支撐點,另一端則懸在水面,高高的懸柱立於水中作為撐持,充滿著一種力量的美。 湘西吊腳樓 建築形式活潑,可臨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壩邊。稍稍開鑿修砌,選上好木料支撐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樓來,旁邊飾以幾叢茂林修竹,省時又省工,溫馨而有畫境。這種樓飛檐翹角,三面環廊,"吊"著幾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繡球或金瓜的懸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並嵌有花窗,通風向陽。花窗也往往用意極深,鏤有"雙鳳朝陽"、"喜鵲戀梅"等圖案,古樸而秀雅。 吊腳樓的妙處,一是防潮避濕,通風乾爽;二是節約土地,造價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著田壩而建的吊腳樓,懸柱之間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餵養家畜,"人家吊腳樓下有小羊叫"( 沈從文 《 鴨窠圍的夜 》)。 古老的黑瓦木結構吊腳樓,堂屋很敞亮,溫暖而親切。如有幸叩訪,熱情的湘西人泡茶篩酒,擺出種種野味,令人賓至如歸。 湘西吊腳樓,屬於古代乾闌式建築的範疇。所謂乾闌式建築,即是"體量較大,下屋架空,上層鋪 木板 作居住用的"(莊裕光《 乾闌建築 》)一種房屋。這種建築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地區,以及山區。因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氣和地層濕度大,由於乾闌式建築是底層架空,對防潮和通風極為有利。傳說四
相傳很早的時候,湘西一帶的土家人搭起一些茅草屋居住,砍草犁地,在燒荒之後的土地上種莊稼。這一帶古木參天,荒山老林里有很多虎豹豺狼,蛇和蜈蚣到處爬。由於人們懼怕野獸,就燒起大火,還在火堆里埋竹節燃燒,野牲口看到明晃晃的大火,嚇得不敢靠近,然而蛇蟲螞蟻卻不是很在乎這些,常往屋裡鑽。有個老年人想出一個主意,他把一些樹枝砍成條子,像扎木排一樣,在草棚子旁邊的樹上綁起架子,鋪上野竹子和細樹條,再墊一層樹葉和茅草,頂上支起茅草頂篷躲雨水。人睡在樹半腰上,蛇蟲螞蟻就不大容易爬上去。但是,放在地上的食物被蟲子爬過後,人吃了又吐又瀉。這個老年人又想了個辦法,叫人們把一塊塊大岩板拉上樹,放平,再墊上一層黃泥,然後在上面支鍋弄飯,這樣糧食就不會讓蟲子爬了。老年人的辦法很快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人們都照這個辦法去做,在大樹半腰間搭起大大小小的茅草棚,住在上面,腳是吊在半空的,民間就叫它為“吊腳樓”。
文化
吊腳樓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土家族民居建築注重龍脈,依勢而建和人神共處的神化現象外,還有著十分突出的空間宇宙化觀念。土家族的吊腳樓不僅單方面處於宇宙自然的懷抱中,宇宙也同時處於宇宙自然的懷抱之中。這種容納宇宙的空間觀念在土家族上樑儀式歌中表現得十分明顯:“上一步,望寶梁,一輪太極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兩旁,日月成雙永世享……”這裡的“乾坤”、“日月”代表著宇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土家族吊腳樓在其主觀上與宇宙變得更接近,更親密,從而使房屋、人與宇宙渾然一體,密不可分。
常識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吊腳樓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腳樓屬於乾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乾欄有所不同。乾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乾欄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