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首刀](/img/1/0fc/nBnauM3XyYzN4czMzYDNwIDOyITMzMjMzUjMwADMwAzMxAzL2Q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簡介
![圓首刀](/img/4/d6f/nBnauM3X0UjN2cDOzYDNwIDOyITMzMjMzUjMwADMwAzMxAzL2Q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按趙於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遷都邯鄲,成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53年)魏國攻占邯鄲。邯鄲刀的鑄造工廠可能在此後中被破壞,故改出“白人刀”。“白人刀”比邯鄲刀略微輕小,刀身直而不曲,環作橢圓形,正面幣名“白人”、“白人”、“白”等。
![圓首刀](/img/f/2cf/nBnauM3X2EDM4ATN0YDNwIDOyITMzMjMzUjMwADMwAzMxAzL2Q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以上兩錢首部外凸為弧狀,所以又稱“圓首刀”。
形制
![圓首刀](/img/f/79e/nBnauM3X2QjMycTO0YDNwIDOyITMzMjMzUjMwADMwAzMxAzL2Q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魏國所鑄“陽新化”刀時間較晚,且較趙刀為小。陽在今陝西神木東,為魏地。也有人認為這種陽刀與趙直刀為同一直刀系統,應是趙國所鑄。戰國時期,地域所屬時而此國,時而彼國,所以這種刀是趙國占領後所鑄也是有可能的。
鑑賞與注意
![圓首刀](/img/6/af0/nBnauM3XyIjMyYDO1YDNwIDOyITMzMjMzUjMwADMwAzMxAzL2Q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燕國的明字刀、尖首刀、針首刀;
齊國的三字刀(齊法化刀)、四字刀(齊之法化刀)、五字刀(安陽之法化和即默之法化刀)、六字刀(齊建邦之法化刀)、還有齊明刀、博山刀等;
中山國的城白直刀和白人直刀等。
收藏古幣初涉者須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價值。一般來說,宋、明、清的古幣價值較低,先秦、漢、隋、唐、元各代的古幣價值較高;黃銅、紅銅、鐵質古幣價值較低,金、銀幣價值較高;正式流通的錢幣價值較低,非正用錢,如壓勝錢、供養錢、春錢、秘戲錢、宮錢、打馬錢等價值較高;方孔圓錢價值較低,圓孔圓錢、刀幣、布幣價值較高;正統王朝的古幣價值較低,偏安王朝、區域政權的古幣價值較高;光背古幣價值較低,雙面均有錢文、雙面均為錢背、背星、月紋、背文字等古幣價值較高。
二、真偽。一般來講,偽幣常常有挖刻痕跡,無光澤與銅銹,經過有化學藥品腐蝕。真幣錢文流暢,做工自然。古幣表面一般呈黑褐色,有光澤,也有褐色、暗紅色、橙黃色等。出土古幣表面氧化嚴重,有銅銹和銀白色的氧化層。
三、布幣有空首布、平首布等。刀幣有針首恨、尖首刀、明刀、齊刀與圓首刀;圓錢有圓也圓錢與方孔圓錢,方孔圓錢最多,但是也不盡相同。搞清古幣類別十分重要。古幣收藏必須掌握中國古代的有關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各類知識,掌握錢幣學的專業知識,注重歷代錢幣的研究。南宋洪遵的《泉志》,明益齋主人的《貨泉備考》、民國丁福保的《古錢大辭典》、《歷代古錢圖說》、《古錢學綱要》,現代孫促匯等人編者的《簡明錢幣辭典》等,都是古幣收藏者必備的參考書。
其他
![圓首刀](/img/d/7b3/nBnauM3XxEzMxIjN2YDNwIDOyITMzMjMzUjMwADMwAzMxAzL2Q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春秋時期,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帶的齊國,得漁鹽之利,出現了商品交流的繁榮景象。伴隨著經濟往來的不斷發展,齊國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鑄行了一種形狀像刀削(青銅刀)的青銅鑄幣,稱之為“刀幣”。“刀幣”最初是在齊國行用,到了戰國時期在燕趙等地也與“布幣”並行流通。它是由手工業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刀削演變過來的。
“刀幣”正式稱謂是“刀化(貨)刀幣”,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環四個部分組成。刀之緣以外廓,刃不向外,向左而不向右,所說凹背凸刃,刀首近於三象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兩個長方形,刀環呈圓形,這幾種幾何形體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平穩周正、豐滿、圓潤的形象美和和諧美。據實際測量,刀環的直徑與刀首的長度是1:7.5,恰好是人的頭部與身高的比例。而整個“刀幣”的長度(一般為18厘米左右)又幾乎是人手的長度,如果將6枚刀幣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這就是《周禮۰考工記》中所說的“築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面成規”。這些精確的設計和巧妙的構想,是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充分體現。以後隨著齊國疆土的擴大和與鄰國交戰,齊國的刀幣流通範圍逐漸擴大到燕、趙地區。此時的刀幣因為鑄地不同、形體各異而形成了“齊刀”、“燕刀”、“趙刀”三大系列。
![圓首刀](/img/0/12c/nBnauM3XwcDM3MDN3YDNwIDOyITMzMjMzUjMwADMwAzMxAzL2Q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此後,燕國可能推行了一次貨幣改革,廢止了圓折刀,改用方折刀,款式仍舊,重量減輕。改革之後,好像安定了一個時期,又開始減重,末期的方折刀既窄又短,鑄工粗糙,但數量反而不如初期多,學者們推斷可能是燕王在遼地所鑄,但不久就被滅亡,故而所出不多。這種外緣方折下垂特長的匽刀,出土多在山東半島及濟南、益都、肥城、莒縣、昌邑等地,背文多有地名如莒、安陽、齊等,有的記數及乾支字,出土的數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