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心鎮福和坳頭崗埔村,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0,通寬38.8米,能深36.2米,面積1454.56平方米。
該圍壟屋平面呈半月形,建築在0.40~0.80米高的台基上,圍壟四周外牆有1.5米高的椿牆,椿牆上建起了約30米高的泥磚牆。整座圍壟屋的中間部分為二進深的祠堂,通寬17.60米,深18.70米。頭門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兩邊有襯祠,依次分隔出明間、次間、梢間和盡間。硬山頂,瓦面,船形正脊,人字形封火山牆,檐下有兩柱。天井兩側設廡,分別隔為四小室,外廡頂高在,與兩前進自然屋頂融接一體,觀似蝶形,僅檐下一部分成廊。二進形制與一進略同,而明間則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面設堂位拜祖,後面是廳,兩邊有側門敞通前後,並又經後門出往祠堂外的鵝卵石鋪砌的半月形空地上。祠堂的外邊,是23間之多的扇形環屋帶。屋帶以後面正中部分為最高,頂有龍船脊飾延伸向兩邊稍低,屋帶兩邊均無脊飾直到環繞至祠堂正面成一大平面,轉砌成鍋耳封火山牆作邊牆,傲然聳立。山牆與祠堂頭進之間有屋頂飛跨接連,儼然一體,下辟邊門。
圍壟屋外平地左右各有一對旗桿夾,平地前面原是一個與圍壟屋同一大小的半月形池塘,富有創意。據村史記載,其家族由陳如藍率領自興梅焦嶺遷至此地,建屋而居,前後320年有餘了,這是增城獨一無二的小圍壟屋。
相關詞條
-
客家圍壟屋
客家圍壟屋位於廣東省增城市福和坳頭崗埔村,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通寬38.8米,通深36.2米,面積1454.56平方米。
-
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建造於清嘉慶年間,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於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歷時29年。因規模宏大、保存完整...
簡述 歷史傳說 建築特點 功能特點 圍屋之美 -
衙前圍村
衙前圍村位於香港九龍新蒲崗東頭村東光道,是香港市區唯一仍然保留的原居民圍村,正面臨清拆重建命運。
-
鑊耳屋
鑊耳屋是嶺南地區傳統廣府民居的典型代表,多都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人物圖案,屋子的山牆砌成鑊耳狀,故稱“鑊耳屋”,分布於大珠江三角洲、...
基本介紹 結構布局 建築文化 代表性建築群 鑊耳屋的故事 -
廖家圍
圍牆,故稱。廖氏家族早在明代就定居此地,以蒸酒養豬業致富,清初以來,除壟...,以至富甲一方,遂於清代乾隆年間耗資巨萬建此家園。圍內原有祠堂四五座、大...。時至今日,圍內所有建築物僅餘建國二巷2―4號一列三間宅第保存完好,每座...
-
民居建築
的內涵,從而被譽為一座地地道道的清朝閩南建築博物館。 客家建築圍龍屋建築...一圍”。圍龍屋左右兩廂俗稱橫屋,在左右橫屋盡頭,築起圍牆形的屋,把正屋包圍起來,正中一間為“龍廳”,故名“圍龍”屋。小的圍龍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條圍...
簡介 四合院建築 廣東鑊耳屋 陝北窯洞 廣西的“桿欄式” -
夢溪筆談夯
既然矣,次則廊屋為廡梓榆為朴二件,亦補第二卷,第二卷乃故事,豈謂是乎?子午...
夢溪筆談 前言 夢溪筆談序 卷一故事一 卷二故事二 -
中國傳統民居
廣東鑊耳屋 廣東民居鑊耳屋的內部格局是典型的“三間兩廊”的肌理。“三間...建築的骨骼,起到隔絕風雨、遮擋陽光的作用。當然,有的鑊耳屋的間數不止如此...--四角圍龍何子淵故居等。窯洞式窯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國中西部的河南、山西...
發展歷史 建築特點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民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