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古村落簡介
這是一處在地圖上遍尋不著的地方。隸屬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建於南宋初年,
![南社古村落](/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南社明清古村現存祠堂達25間,民居達200多間。據《南社謝氏族譜》記載,南宋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謝希良之子謝尚仁因戰亂南遷,幾經周折定居南社,歷明、清近七百多年發展,謝氏家族興盛,建成67903平方米的古村落。南社明清古落以寨牆為界。村內以中間長形水池為中心,兩邊利用自然山勢錯落布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禦設施齊全。由民居、祠堂、書院、店鋪、家廟、古榕、樓閣、寨牆、古井、里巷、牌門等構成具有濃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農業聚落文化景觀,尤能可貴的是未以破壞的明末清初的建築比較多,保留大量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築構件,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以寨牆、謝氏大宗祠、百歲翁祠、百歲坊、謝遇奇家廟、資政第等價值較大。
民居布局以三間兩廊為主,祠堂除宗祠以三進布局外,各家祠、家廟則是二進四合院落形式,建築風格廣府建築文化為主,同時也受潮汕、安徽、湖南及西方建築文化影響。
重點建築
(1)社古寨牆:始建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十月,
![南社古村落](/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謝氏大宗祠:三開間三進院落布局,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二進檁條之間用卷草花紋雕刻的叉手與托腳連結,首進屋脊陶塑和二、三進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藝精美。採用歇山屋頂,為東莞地區祠堂少見。現存始建時用的香灶和明嘉靖三十年(1555)肇建碑刻。
(3)百歲翁祠:三開間三進院落布局,硬山屋頂,始建於明朝,
![南社古村落](/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4)百歲坊: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當時南社村的謝彥眷夫妻都同時超過一百歲,東莞縣令李文奎上報朝廷,朝廷準予建祠,公祠命名為“百歲坊”,所以百歲坊的正面像牌坊一樣建築。現存建築三開間二進院落布局,首進為三間三樓牌坊,歇山屋頂,檐下施如意斗拱,影壁須彌座紅石雕及二進梁架木雕工藝精巧。百歲坊坊祠結合,布局奇巧,1993年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5)謝遇奇家廟:清同治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進士,官至副官,當時跟左中堂到新疆平亂,立下戰功後任職總兵。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為紀念武進士、官至總兵官的謝遇奇而建,建築為兩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屋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梁架金木雕、石雕、正脊的陶塑工藝精美,首進垂脊人物和動物灰塑形象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93年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6)資政第:為清光緒二年(1876)丙子恩科會試中式第九十九名武進士、官禮部主事謝元俊書院,青磚麻石三開間二進院落布局,走廊從天井中間通過,二進明間天彎罩木雕工藝精湛,木雕上的動物栩栩如生,是難得的藝術品,門窗裝飾具有西洋風格。
(7)典型民居:南社民居大都為三間兩廊布局,以光緒六年(1880)武進士謝汝鏐家宅為典型代表。建築為三間兩進院落布局,與祠堂相比,顯得樸素實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藝術構件裝飾。
這些融家廟、水坊、古井為一體的古建築群落不僅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明清文化,而且還成了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區水鄉居民生活狀況的鮮有的依據,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開發利用價值。茶山南社村古建築群現為廣東省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