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簡介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占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
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線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爾米塔日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占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民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
正文
蘇聯最大的藝術與文化歷史博物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於列寧格勒涅瓦河畔。
“艾爾米塔什”一詞源出法語,意為隱宮。該館於1764年在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宮廷收藏品基礎上建立,1852年起對外開放。1922年,國立冬宮博物館與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合為一體,稱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蘇聯衛國戰爭初,該館為確保藏品安全,曾將 111.8萬件藏品運往後方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保存,其餘藏品都被嚴密封存在館地下室內,直至戰爭結束,運往後方的藏品才返回原地。
該館有 5座建築物:冬宮(1754~1762)、小艾爾米塔什(1764~1767)、舊艾爾米塔什(1771~1787)、艾爾米塔什劇院(1783~1787;現作演講廳,可容500名觀眾)、新艾爾米塔什 (1839~1852)。5座建築物組成布局協調、氣勢雄偉的建築群,是列寧格勒重要名勝之一。
該館下設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世界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錢幣部,西歐藝術部,科學教育部,修復保管部 (包括6個專業科學實驗室,1個生物組)8個業務部。博物館有專家、學者 350多名。
該館收藏異常豐富,有各類文物 270萬件。其中,繪畫約1.5萬幅,雕塑約1.2萬尊,版畫和素描約62萬幅,出土文物約60萬件,實用藝術品約26萬件,錢幣和紀念章約100萬枚。主要藏品有俄羅斯和各國稀有珍品,古希臘羅馬雕塑,西歐中世紀至近代雕塑和繪畫:斯基泰藝術品,印象派和後期印象派畫作。其中,古羅馬雕像《塔夫里卡的維納斯》、萊奧納多·達·芬奇的畫作《貝諾亞聖母》、倫勃朗的畫作《浪子回頭》等最著名。
該館陳列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臘羅馬文化與藝術,東方民族文化與藝術,俄羅斯文化,西歐藝術史,錢幣,工藝7個部分。展品按地域、年代順序陳列於350多間展廳。展覽線總長30公里,有世界最長藝廊之稱。每年觀眾達350萬人次。
該館舉辦各種學術討論會,編輯出版畫冊、藏品目錄、博物館指南,定期出版《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著作集》、《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通報》(1939年創刊)。該館1964年獲列寧勳章
展館文化
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新艾爾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遊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卡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裡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髮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