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三軍前身一部是湘軍第35軍,1927年,桂系在討伐湘系的戰爭中獲勝,唐生智所屬的湘軍第35軍投靠桂系,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後,第35軍投靠蔣介石,被改編為第15師。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後,第15師被編入武漢行營第4路軍,後隸屬第28軍。
1937年8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軍進行統一整編時,以第28軍第15師為基礎,擴編組成第73軍。王東原任軍長,陳孔達、彭松齡任副軍長。下轄:第15師,王東原兼任師長。該軍組成後,參加了淞滬會戰。1938年6月,王東原任第34軍團軍團長兼軍長時,該軍第15師撥歸第8軍指揮,參加了武漢會戰。同年12月,該軍隸屬第27集團軍時,王東原免兼軍長職,彭位仁接任軍長。同時,將新編第11軍第77師改隸第73軍。1939年初,第15師由第8軍歸還第73軍建制。此時,該軍下廈:第15師,汪之斌任師長;第77師,彭位仁兼任師長,同年3月,該軍調至江西,在參加南昌會戰後,調至湖南平江、瀏陽一帶整補。此後,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會戰和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1940年夏,該軍改隸長江上游江防司令部時,新編第6軍暫編第5師改隸該軍。此時,該軍下轄:第15師。陳為韓任師長;第77師,柳際明任師長;暫編第5師,戴季韜任師長。1941年至1942年5月,該軍隸屬第20集團軍,先後參加了第2次、第3次長沙會戰和浙贛會戰。
1943年初,該軍隸屬第9戰區時,彭位仁升任第30集團軍副總司令,汪之斌接任軍長,陳為韓、韓浚任副軍長。下轄第15、第77師和暫編第5師編制不變。同年2月至11月,該軍先後參加了鄂西會戰和常德會戰。在常德會戰中,第73軍傷亡慘重、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陣亡殉國。常德會戰結束後,汪之斌因指揮作戰不力被免職,第30集團軍副總司令彭位仁兼任軍長。1944年5月,該軍參加了長(沙)衡(陽)會戰。1945年3月,該軍隸屬第4方面軍時,彭位仁任第4方面軍副司令長官,韓浚接任軍長職,陳為韓任副軍長。同時,該軍奉命進行編制調整,原轄暫編第5師被裁減,另將第29軍第193師改隸第73軍。此時,該軍下轄:第15師,梁祗六任師長;第77師,唐生海任師長;第193師,蕭重光任師長。此次整編後,該軍參加了湘西會戰。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為全面發動內戰做準備,該軍奉命由湖南調往山東濟南,改隸第2綏靖區指揮。1946年6月,國民黨軍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後,該軍駐防山東淄川,主要擔任膠濟路西段守備任務和局部地區機動作詹認為。1947年1月,該軍在萊蕪戰役中被華東人民解放軍全殲。中將軍長韓浚、少將副軍長李琰、參謀長周劍秋等被俘。萊蕪戰役後,國民黨又以淄博特務旅為基礎,在濟難重建該軍。不久,該軍改編為整編第73師,曹振鐸任師長,原轄第15師改編為整編第15旅,孟獲川任旅長;原第77師改編為整編第77旅,張漢鐸任旅長。該師整編後,隸屬第2綏靖區,主要擔任濟南守備任務。1948年4月,該軍參加了膠濟路中段戰役後,回防濟難。同年9月,該師在濟南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全殲。
1948年底,國民黨軍為加強長江防線的防禦力量,以整編第73師殘部為基礎,在皖南重建第73軍,隸屬第9編練司令部。李天霞任軍長,下轄第15、第77、第316師和暫編第6師。該軍重新組成後,配置於浙贛路附近地區,擔任第2線防禦任務。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後,該軍逃到福建改隸第6兵團李延年指揮,在福州外圍羅源、連江等地段擔任防禦任務。8月,該軍在平潭島戰鬥中被人民解放軍全殲。
湖南戰場
1938年10月至1944年8月,湖南成為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期間,七十三軍先後參加了三次長沙會戰及常德會戰、長衡戰役,眾多將士英勇捐軀。1946年,七十三軍最後一任軍長韓俊在嶽麓山修建公墓,忠義觀為當時存放陣亡將士骨灰處。當年為抗擊日軍,陸軍第七十三軍所屬的暫編第五師師長彭士量及將士、第七十七師、一九三師、五十師、軍司令部直屬部隊的眾多官兵壯烈殉國。陸軍七十三軍抗戰陣亡將士公墓,曾被嚴重毀壞,2000年左右被修復,今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