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七十一軍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一軍是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成立的軍級單位,與其它單位較為不同的地方在其隸下編制為蔣中正在開戰前精心訓練的德械師,然而在1937年多場戰役遭到重創後實力大不如前,之後大多留置後線整訓擔任戰略預備隊,在滇西反攻時參與第一線攻堅。國共內戰中,七一軍在東北與共軍對戰時防衛長春因此遭到全殲,而後多次重建,最終並未撤退至台灣。

創建

1937年9月12日以第87師編成,軍長王敬久,該軍編成後即隸屬第九集團軍參加淞滬會戰
1938年5月1日免王敬久軍長職,宋希濂繼任,1938年5月2日第八十八師轉隸該軍。第八十七師,師長原為王敬久,1937年10月15日免王敬久師長職,沈發藻繼任。
1937年9月12日以第八十八師編成第七十二軍,孫元良任軍長、該軍隸屬第九集團軍參加淞滬會戰。
1938年5月2日孫元良辭軍長職,該軍番號取消、第八十八師轉隸第七十一軍。
1938年1月27日龍幕韓接孫元良任師長,1938年6月因龍幕韓在開封作戰中失利被槍斃,鍾彬接任師長。
1938年初,軍事委員會將預備第八師改隸屬該軍,預備第八師於1937年11月在長沙成立,凌兆堯為師長。
1940年7月陳瑞河接宋希濂任軍長,1942年1月陳瑞河入陸大深造,鍾彬接任軍長,1944年底副軍長陳明仁代理軍長,1945年6月實任。
1939年7月前本軍直屬軍事委員會,7月至10月隸屬第九戰區,爾後隸屬第十戰區,1940年10月前隸屬第一戰區,此後直屬軍事委員會,1941年先後直屬軍事委員會、昆明行營。
自1942年起隸屬第十一集團軍,該軍自1939年至1942年轄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1943年又轄新編第二十八師,1945年又改轄第九十一師、1945年3月改隸第三方面軍,曾參加緬北及滇西作戰。
第八十七師,師長沈發藻,1939年5月向鳳武接沈任師長,1942年6月向鳳武升任副軍長,張紹勛接任師長,1944年11月黃炎任師長。
第八十八師,師長鍾彬,1939年4月楊彬接鍾任師,1942年3月胡家驥代理師長,10月實任,新編第二十八師,1939年由別動隊第一縱隊改編而成,劉伯龍任師長,擔任重慶衛戍,1940年改隸綏靖公署,1942年隸屬第六十六軍,參加遠征軍作戰,是年11月李士奇劉伯龍任師長,1943年改隸本軍,1944年1月劉又軍任師長。
第七十一軍長陳明仁,1947年8月陳明仁被免去軍長職務,由劉安祺接任軍長。該軍曾參加1947年夏四平街作戰。 該軍轄:第八十七師,師長黃炎,1946年由熊新民接黃炎任師長;第八十八師,師長胡家驥1946年4月胡被撤職,由韓增棟接任師長,1947年5月韓增棟陣亡,由彭鍔繼任師長;第九十一師,師長趙琳,1947年8月趙琳被撤職,由戴海容接任師長。
1947年時第七十一軍的戰鬥序列為: 軍長陳明仁,劉安祺(繼任),第八十七師,師長熊新民,第八十八師,師長彭鍔,第九十一師,師長戴海容。
1947年2月三下江南戰役中88師全軍覆沒,後重建。
第一次重建:1947年6月東北夏季戰役中87、88、91師全軍覆沒,後重建。
第二次重建:1948年3月東北冬季戰役中88師再次全軍覆沒,後重建。
第三次重建:第七十一軍長劉安祺,1948年3月劉安祺他調,向鳳武接任軍長;該軍轄第八十七師,師長熊新民,1948年9月熊升任副軍長。黃炎任師長;第八十八師,師長彭鍔,1948年3月該師在四平被殲,彭逃出,後收拾殘部編入新編第八軍;第九十一師。師長戴海容。該軍在遼西被殲。向鳳武等被俘。
第四次重建:第71軍部和第八十七師於1948年12月4日在湖北編成,仍以熊新民為軍長。1949年8月1日彭鍔接熊新民任軍長。第八十七師,1949年初重建,楊文榜任師長;第八十八師,師長陳衡。1949年5月劉塤浩接任師長。後增轄217師。同年11月該軍在廣西境內被殲。

其他介紹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在蔣介石集團的軍事力量中,除了人們常說的“五大主力”: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外.戰鬥力最強的還有第一軍、第七十一軍、第三軍、第六軍、第八軍、第十三軍等等。五大主力人們已經非常熟悉了,第一軍是蔣介石起家的軍隊,在蔣介石集團中待遇最高,一直是重點扶持的對象,不僅在軍隊人數上最多,還是鎮守西北的主力。第三軍是蔣介石在華北的主力,鎮守石家莊,第六軍、第八軍是參加過滇西會戰的精銳部隊,第十三軍是全美械裝備部隊,也是蔣介石的嫡系。在國民黨部隊中經歷非常曲折特殊的是第七十一軍,其遠沒有它的兩位指揮官名氣大。那就是宋希濂和陳明仁,人們普遍認為兩人是國民黨中的傑出將領,但是為何第七十一軍卻沒能成為蔣介石寵愛的五大主力一樣的嫡系呢?有必要研究一下這個課題,先說一說它的首位著名長官宋希濂,他是湖南人,早年和陳賡、左權等參加了程潛湘軍的教導隊,後來報考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那裡成為共產黨員,是一位年輕的優秀軍人,大革命失敗後,退黨成為國民黨將領。但是無疑是因為思想左傾,時常受到蔣介石猜忌。宋希濂在“12.8”凇滬抗戰中,在張治中率領下同十九路軍參戰,從此與張治中關係密切,能征善戰、足智多謀的張治中亦被猜疑不掌握實際兵權。後來,宋希濂在進攻中央蘇區的戰爭中,俘虜了瞿秋白,宋希濂想優待他,引起蔣介石猜忌並親自派人來審問瞿秋白,並讓宋希濂處決他。宋希濂真正成名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他參加了凇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許多戰役,成為著名抗日英雄,在武漢會戰中的富金山守衛戰中,取得重要勝利,被日軍稱為“中國軍隊的主力”,“令人束手無策”的對手,因功授勳。後來被派往滇西,守衛怒江阻擊日軍。宋希濂被提升成為第十二集團軍的司令,這是他人生的轉折,儘管職務升了,但是他指揮的第七十一軍主力第三十六師卻被劃入陳誠系的部隊,只剩第八十七師和第八十八師。後來在衛立煌指揮的滇西戰役中,宋希濂率領所部參戰,指揮最艱苦的龍陵戰役,部下回憶他在戰鬥中多次挽救危局,龍陵是日軍核心陣地,日軍從各處調兵,甚至從僅有三千人的松山抽調部隊進攻龍陵附近的第七十一軍,宋希濂遭到政敵的暗算,在即將對龍陵發動最後總攻的時候被解職,調到軍校任職。直到抗戰勝利,和老首長張治中一起去了新疆任職。直到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接連慘敗的時候,蔣介石才想起他,讓他擔任了兵團司令,卻放在鄂西,後來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讓他參加,被他拒絕。結果依然遭到蔣介石懷疑,他讓內侄調查宋希濂,找陳克非查證,讓宋希濂非常寒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最後被查證要叛變的人為國民黨蔣介石政權效忠到最後,當了俘虜,蔣介石用人如此。第七十一軍後由陳明仁任軍長,在內戰中前往東北作戰,第七十一軍在陳明仁指揮下依然戰鬥力很強,尤其是在東北守衛四平的戰鬥中,更是出了名,同當時其他在東北的國民黨軍隊連戰連敗形成很大反差。可是陳明仁同樣是和宋希濂一樣,沒有被蔣介石、陳誠信任重用,被免除了職務,後來被白崇禧拉攏到華中任職,與程潛舉行湖南起義,加入了在東北的老對手林彪的第四野戰軍。而第七十一軍的結局是在東北時,陳明仁被解職後,第七十一軍再次被分割,僅剩下第八十七師,而第八十八師被調去組建新八軍,成為該軍主力。遼瀋戰役中,廖耀湘讓第七十一軍擔任前鋒進攻黑山,在遼西會戰中被消滅,後來重新組建,在解放中南的戰役中最終被消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