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擔任主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於1984年,是國內外第一家雜交水稻專業科研機構;1995年以其為依託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有職工225名(其中在職職工145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員31人,副研究員34人;博士22人,碩士12人。下設科研處、開發處、國際合作發展處、試驗基地管理處、人事處、計財處、辦公室、《雜交水稻》雜誌社和科技館等處室。科研處設有:育種研究室、雜交水稻分子育種研究室、轉基因套用研究室、生理生態栽培研究室和檢測實驗室,並擁有湖南省雜交水稻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

科室設定

11

下設科研處、開發處、國際合作發展處、試驗基地管理處、人事處、計財處、辦公室、《雜交水稻》雜誌社和科技館等處室。科研處設有:育種研究室、雜交水稻分子育種研究室、轉基因套用研究室、生理生態栽培研究室和檢測實驗室,並擁有湖南省雜交水稻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

機構設定機構設定

擁有科研樓、分子育種實驗樓、培訓樓和科技館,在長沙本部有試驗田25公頃;在海南省三亞市設有試驗基地10公頃;有人工氣候室、玻璃溫室和種子倉庫等設施;有大、中型精密儀器200多台件。

研究領域

榮譽榮譽

以雜交水稻育種為重點,進行高產優質、多抗三系法、兩系法雜交水稻新組合選育,並開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雜交水稻分子育種、轉基因套用技術研究以及雜種優勢機理研究;進行雜交水稻親本繁殖技術、雜交制種技術、高產栽培技術等配套套用技術研究;進行雜交水稻資源收集與鑑定、種子純度檢測和米質分析等研究與服務;進行雜交水稻技術集成、中試和開發,促進研究成果的套用轉化;進行雜交水稻技術的國際培訓。

榮譽榮譽

主持承擔了國家攻關計畫、“863”計畫、“973”計畫、科技支撐計畫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大項目、總理基金項目以及多項省部級重點課題。至2008年止,已取得科研成果100多項,其中育成雜交水稻組合及親本94個、獲得品種權和專利42項,並大面積推廣套用,增產效果顯著,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獲國家級獎勵15項、省部級獎60多項,其中,“實用光溫敏不育系培矮64S的選育及其套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秈粳亞種間優良雜交稻金優207的選育與套用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特別是,以袁隆平院士為首發明培育成功的秈型雜交水稻榮獲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袁隆平院士還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以色列“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6項國內、國際大獎;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學術成果及交流

榮譽榮譽

出版了雜交水稻中、英文專著10多部。其中,《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雜交水稻學》、《TechnologyofHybridRiceProduction》等專著已成為國內外的雜交水稻領域權威著作。《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和《雜交水稻學》先後榮獲首屆和第六屆國家圖書獎,《超級雜交稻研究》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編輯出版的專業期刊《雜交水稻》在國內外具有很大的影響。
在國際上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成功舉辦了20多期雜交水稻技術國際培訓班,主持召開了6次國際學術討論會。有12名專家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聘請為技術顧問,其中袁隆平院士為首席顧問。與國際水稻研究所和美國、菲律賓、越南、幾內亞、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以色列等國的一些機構建立了研究與開發的合作關係。先後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千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前來訪問交流或培訓學習。“中心”為雜交水稻的國際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榮譽榮譽

一直以來,雜交水稻和“中心”的發展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李鵬、賈慶林喬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親臨視察,並給予巨大的鼓勵和支持。

發展方向

2010年4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廣西袁氏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東協分中心位於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利用百色右江河谷地區的地理優勢,縮短水稻新品種在東協國家從試驗示範到推廣種植的時間,加速我國雜交水稻的國際化進程。通過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超級雜交水稻走向東協、走向世界2010年4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廣西袁氏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東協分中心位於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利用百色右江河谷地區的地理優勢,縮短水稻新品種在東協國家從試驗示範到推廣種植的時間,加速我國雜交水稻的國際化進程。通過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超級雜交水稻走向東協、走向世界

“中心”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雜交水稻專業研究與開發機構,將秉承“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繼續弘揚“求實、創新、奮發、進取”的精神,不斷提升創新和服務水平,向著國際性的雜交水稻研發中心、資源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訓中心闊步前進,為我國和世界糧食安全而努力奮鬥。2004年“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分中心”暨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揭牌

。“成都分中心”位於四川省郫縣犀浦鎮石亭村,占地50多畝,其中核心試驗示範田30多畝,通過與有關企業、研究機構和四川省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搭建超級雜交水稻技術研發平台,培育適合四川及西南生態條件與耕作制度的超級雜交水稻新品種(組合。“成都分中心”位於四川省郫縣犀浦鎮石亭村,占地50多畝,其中核心試驗示範田30多畝,通過與有關企業、研究機構和四川省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搭建超級雜交水稻技術研發平台,培育適合四川及西南生態條件與耕作制度的超級雜交水稻新品種(組合

2009年4月29日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創建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協分中心在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掛牌成立。

袁隆平院士

同名基金會

1987年11月3日,袁隆平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1986~1987年度科學獎,獎金1.5萬美元。為進一步發展雜交水稻事業,發展湖南省的農業科技,袁隆平將這次所得獎金全部捐獻出來,成立“袁隆平雜交水稻獎勵基金會”,並於1994年6月15日舉行了首次頒獎,全國有42名在雜交水稻推廣套用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同志獲得了此項殊榮。

人物介紹

袁隆平袁隆平

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際上傑出的育種專家。七十年代初,袁隆平院士發表了水稻有雜交優勢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國在矮桿水稻、雜交水稻育種和超級雜交水稻育種上三次領先世界水平,對解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國際上的同行們稱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湖南省雜交水稻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

榮譽榮譽

湖南省雜交水稻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於2002年在原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分子育種室的基礎上組建。現有科技人員27名,其中研究員3名,客座研究員6名,副研究員5名,助理研究員3名,實驗師1名,技術員9名。主要承擔雜交水稻基礎理論、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外源DNA導入、基因工程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以及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方面的研究課題。
目前正主持總理基金項目、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跨躍計畫項目和湖南省重點項目共11項,同時參加國家“973”、國家“十五”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創新基金”和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項。並且參與國際水稻研究所、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水稻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等單位的一些橫向課題。已經在雜交水稻基礎理論和套用基礎研究、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外源DNA導入、生物技術套用於機械化制種和純度鑑定研究、溫敏核雄性不育相關基因的鑑定、克隆和表達調控,以及超級雜交稻基因組學研究等多個領域取得較大進展。至今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通過技術鑑定新成果1項。
實驗室的宗旨:根據袁隆平院士“分子技術與常規育種結合如虎添翼”的題詞精神,以該中心雄厚的雜交水稻常規育種技術力量為後盾,立足中、下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同時努力開展具有廣闊套用前景的上游生物技術研究,為雜交水稻常規育種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分子水平的解決方案。努力創造完備的實驗條件和人才流動、競爭的寬鬆工作環境,力爭將現有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為世界一流的雜交水稻分子育種、學術交流和人才培訓的國際活動中心。
主任:符習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