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新聞辦)組建於1991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負責推動中國媒體向世界說明中國,包括介紹中國的方針政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提供書籍資料、影視製品等方式開展工作,對外介紹中國;協助外國記者在中國的採訪,以便有效、客觀、準確地報導中國;廣泛開展與各國政府機構和新聞媒體的交流、合作;與有關部門合作推動對外文化交流。

基本信息

概述

 國務院新聞辦負責推動中國媒體向世界說明中國,包括介紹中國的方針政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提供書籍資料、影視製品等方式開展工作,對外介紹中國;協助外國記者在中國的採訪,以便有效、客觀、準確地報導中國;廣泛開展與各國政府機構和新聞媒體的交流、合作;與有關部門合作推動對外文化交流。

機構設定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白皮書
秘書局:負責與國務院各部門及國內各省區市的聯絡和本機構的檔案、行政事務管理工作。
一局:推動中國媒體對外報導和新聞發布,為外國記者在中國採訪提供服務。
二局:推動中國媒體的國際問題報導和對國際輿情調研,開展與外國新聞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三局:負責籌劃和組織對外圖書、影視的製作出版及綜合性文化交流活動。
四局:研究對外說明中國的計畫和方法,擬定本辦負責的重要檔案和報告等。
五局:制定網路新聞發展規劃,推動中國重要網站豐富外語內容。
六局:指導中國各省(市、自治區)新聞辦公室的工作,為港澳台記者來內地採訪提供服務。 
七局:推動對外介紹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情況,開展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人事局:負責本機關和下屬單位的幹部管理和培訓工作。

領導幹部

任命蔡名照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任命魯煒為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蔡名照,男,漢族,1955年生,197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高級記者。現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
1978.03——1985.04新華社江蘇分社記者。
· ·

1985.04——1992.05新華社江蘇分社副社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
1992.05——1992.12新華社山東分社社長、黨組書記。
1993.01——1993.04新華社總社幹部。
1993.04——1998.04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
1998.04——2001.04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常務副總編輯。
2001.04——2009.07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局長。
2009.07——2009.10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2009.10——2012.09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2012.09——2013.04 人民日報社總編輯。
2013.04——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八大新聞發言人,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
副主任:魯煒
魯煒,男,漢族,1960年1月生,安徽巢湖人,中共黨員。1978年10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高級記者。現任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兼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副主
任。2000年起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共十八大代表。
1978.07——1978.10 安徽巢縣廟崗鄉魯集大隊回鄉知青;
· ·

1978.10——1984.09 安徽巢縣國小、中學教師,桂林風動工具廠機械工人、宣傳幹事(1982.09-1985.08在廣西廣播電視大學語文專業學習);
1984.09——1991.04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書記員、幹事,廣西法制報記者、總編輯助理;
1991.04——1994.06新華社桂林記者站站長、桂林支社社長;
1994.06——1997.11新華社廣西分社副社長、黨組成員;
1997.11——2001.10新華社廣西分社社長、黨組書記(1997.09-2001.06在廣西大學研究生班學習);
2001.10——2001.11新華社副秘書長,兼任總經理室總經理;
2001.11——2004.05新華社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秘書長,兼總經理室總經理、中國經濟信息社社長、新聞信息中心主任;
2004.05——2011.03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先後兼任秘書長、經濟信息編輯部主任、中經社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金融信息交易所理事長、中國金融信息大廈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06.09-09.01在中央黨校研究生班學習,06.09-06.11在中央黨校省部級進修班學習,08.11-11.07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2011.03——2013.04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北京市副市長;
2013.04——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兼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2]
副主任:王國慶
王國慶,男,漢族,1952年10月出生於江蘇無錫。1969年5月參加工作,197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大學本科學歷。曾留學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現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1969年5月至1972年5月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下鄉;1972年5月至1975年8月在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習;1975年8月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對外部英語組翻譯;1976年8月至1978年4月留學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1978年4月後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英語部編輯、副組長、組長、英語部副主任、駐美國華盛頓首席記者、台長助理(曾先後兼英語部主任、人事處處長)、副台長、分黨組成員;2000年11月後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副主任:崔玉英
崔玉英,女,藏族,1958年5月生,山東昌樂人,198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
現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
1975.08—1978.03 西藏自治區林芝國小教師
1978.03—1982.01 西藏農牧學院林學系學習
1982.01—1985.04 西藏農牧學院教師(其間:1982.09—1983.05在北京林業大學進修學習)
1985.04—1986.12 西藏自治區建設廳規劃處幹部
1986.12—1987.03 西藏自治區計經委幹部
1987.03—1992.12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業務處企財科幹部、主任科員
1992.12—1995.04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業務處處長助理兼營業部主任、副處長
1995.04—1996.04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車輛保險處處長
1996.04—1997.06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正處級)
1997.06—1999.11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副廳級)
1999.11—2002.07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西藏自治區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2000.09—2001.01 在中央黨校進修部 學習)
2002.07—2006.10 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2002.03—2004.01在中央黨校研究生 院在職研究生班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
2006.10—2006.11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政府副主席
2006.11—2011.12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11.12— ,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秘書長:才華
才華,女,漢族,1956年出生,籍貫遼寧錦縣。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大學本科學歷。1975年參加工作。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秘書長兼六局局長。
歷任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記者、編輯,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音像處副處長、處長,辦公廳副主任(法規司副司長),社會管理司司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信息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監管中心主任,法規司司長。2012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秘書長兼六局局長。

主要職能

推動中國媒體對外說明中國,指導和協調對外新聞報導。制定對外新聞事業的發展規劃,並負責組織實施。組織對外報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方針舉措。推動中國媒體的國際新聞報導,包括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新聞信息。舉辦新聞發布會,向中外記者介紹中國情況和方針政策。組織編寫並發表中國政府 白皮書,闡明中國政府對重大問題的原則立場和基本政策。指導中國各省(市、自治區)新聞辦公室的工作,並為港澳台記者來內地採訪提供服務。開展與國外新聞機構的交流合作,並為外國媒體記者來中國採訪提供服務。規劃網路新聞事業,並指導網路新聞宣傳工作。負責對外介紹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情況,組織開展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研究 香港澳門台灣輿情信息,並為港澳台 記者來內地採訪提供服務。組織綜合性、跨部門、跨地區大型文化交流活動,組織製作對外介紹中國情況的 圖書音像影視出版物。 
 

文化交流

2006韓國首爾——感知中國·韓國行
2005日內瓦節——感知中國活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

2005 丹麥義大利西藏文化周
2004感知中國——在 阿根廷
2004感知中國——在 巴西
2003年 泰國:“中國西藏文化周”
2003 聖彼得堡“中國周”
2002年 美國:“歷史的記憶”
2002 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西藏文化周
2001年 德國柏林“亞太節”
2000中華文化美國行
1999 巴黎·中國文化周

政治透明

借新聞發言人制度催生清新透明的政治生態,蔡武與中外媒體“親密接觸”,承諾“願做中外媒體報導中國的嚮導”。招待會並非簡單辭舊迎新,公安、衛生、教育等部委的新聞發言人在應對媒體時承認:“信息發布與媒體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既感到壓力,也在努力改進。”我們想藉此機會審視一下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國內的推行現狀,同時,我們還想強調,新聞發言人是一種制度而不是一個“人”,對各級政府而言,確定一批新聞發言人容易,但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更廣義的政務信息發布和信息公開制度卻任重道遠。

從1983年 外交部首設新聞發言人制度算起,此項制度在國內從嘗試到推行已歷時20餘年。該制度在國內各級政府機構推開主要是在SARS之後,以2003年為時間節點,該制度已在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各省區、市落地,部分地級市亦已效仿跟進。在中央層級,該制度開始由政府機構向黨務部門“滲透”,雖還沒有訊息確認中央黨務機構也要相應設立新聞發言人。
儘管2003年起政府機構普設新聞發言人的直接起因與應對 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有關,客觀上卻為推動政務信息公開和最終建立信息公開制度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動力,由此受到國內外輿論較一致的肯定加鼓勵。事實上,以往我們的社會之所以容易滋生各種各樣的“小道訊息”和“謠言流言”,官方的權威的信息渠道不通暢,不透明,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不過,此項 改革舉措要根本解決的不只是有沒有“人”的問題,而是最終建立滿足民眾知情權需求的一個常年性政務信息公布渠道。因而,它屬於納入整個社會政治文明建設範疇之內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既然把新聞發言定義為“制度”,就不可避免涉及到該項制度的內容界定和操作程式界定。先議內容界定。政府把內容框定為“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重要活動、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海內外關注的問題、重大突發事件。”這個定義本身無可指責,只是太籠統,“自由裁量權”太大。

新聞制度

中國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建設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中國政府的新聞發布制度建設可以用“成果顯著”來形容。然而在一些地區和部門取得一定成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海關新聞發言人培訓
績的同時,還必須認識到中國政府的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從整體上看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認為中國政府在一些領域,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新聞發布,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廣大人民民眾也開始認同 政府主動發布信息,這一形式有利於政務和黨務公開。例如湖南等地發生人感染禽流感後,一旦確診馬上向媒體報告。而以往發生類似事件,往往要到事件處理完畢後才向公眾發布信息。

“公眾和媒體對政府發布信息還有不滿意的地方,

說明確實還有改進和提高的餘地。我們發現還有很多地區的新聞發布制度不夠規範,發言人發布信息還存在著不想說、不敢說和不會說的情況,”他說,“我們正在和即將做的就是要把先進地區和部門經驗做法推廣到其它地區。”
據國務院新聞辦數據,目前已有70多箇中央國家機關部門和27個省區市建立了新聞發布和 發言人制度。但是,只有為數不多的10多箇中央部委和地區開展了定期的新聞發布活動。新聞發言人“不想說”,說明有些地區雖然設立發言人一職,但還沒有明確其具體的權力和義務;“不敢說”,說明發言人還沒有機會了解政策決策過程;而“不會說”則說明發言人發布信息的能力還不足,有待進一步的培訓提高。為此, 王國慶表示,2006年中國政府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還將在兩個方面進一步加強。一是加強各級政府在新聞發布活動中的策劃能力。既要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也要密切聯繫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主動地定期發布信息,引導媒體和公眾的關注點。同時要將制度化規範化的新聞信息發布納入到各級政府部門工作的組成部分當中,從落實資金、人員、機構等方面保障新聞發布工作的開展。樹立科學的政府新聞觀,增加各政府部門定時定點、自主發布 新聞的活動,主動地闡述、解釋中國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二是加大政府新聞發言人的培訓和新聞發布會的評估工作。王國慶說,儘管全國已有5000多人次參加過各個層次的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但新聞發言人在面對境內外媒體時發布信息的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他說在現有的各種培訓班基礎上,2006年還開辦更高層次的培訓班,培訓的課程內容也將相應升級,為建立一支懂政治、通新聞的發言人隊伍,為2008年 奧運會政府新聞發布所面臨的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公眾輿情的收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充分了解社會和公眾關注的熱點,政府才能夠向其發布有效的信息,新聞發布會才能夠不走形式。他說,“政府發布信息,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公眾對信息的需要,政府目前也完全相信百姓的承受能力,只有將關係公眾切身利益的信息及時地發布,才能爭取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並且共度難關。”

品牌推薦

“2008年度品牌欄目(頻道)推薦活動”已正式啟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馮希望西部論壇新聞發布會
該活動由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網路局指導,網際網路新聞研究中心與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工作委員主辦。根據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官方網站訊息,凡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網站的欄目(頻道)均可參與本次推薦活動,推薦標準具體分為五點:
1、欄目(頻道)所屬網站以及網站欄目(頻道)提供的服務和信息內容必須自覺遵守國家有關網際網路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必須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符合“文明辦網、依法辦網”的要求。
2、欄目(頻道)所屬 網站須通過從事登載新聞業務資質年檢。
3、欄目(頻道)所屬網站自覺遵守各項行業自律規範,落實行業自律措施。
4、欄目(頻道)所屬網站積極、主動配合落實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工作委員會及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的工作。
5、欄目(頻道)受到網民廣泛歡迎,導向正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服務規範 。

 機構地址

地址:中國北京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