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囤
〈名〉dun
(圓形的盛糧食的器具)a grain bin;grain receptacle;bin
用竹篾墊子或荊條編織物或用蓆子等圍成的盛糧食的圍欄
用木柵圍成,填以土石,作堤防或防禦工事之用
緣河堤埽,止用蒲繩泥草,不能持久。宜編木為囤,填石其中,則水可殺,堤可固。――《明史》
〈姓〉dùn
今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遼寧省鐵嶺市,北京市,貴州省貴陽市,台灣省高雄市等地,均有囤氏族人分布
〈地名〉dùn
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三十里舖鎮囤莊
〈動〉tun
(形聲。從囗,從屯,屯亦聲。“屯”意為“捲曲”、“包裹”。“囗”指“封閉圈”。“囗”與“屯”聯合起來表示“把糧食包裹後存放在一個封閉場所”。本義:儲存有糧食的設施。引申義:儲存)積存。儲存
囤,屯也,屯聚之也。――《釋名·釋宮室》
又如:囤塌(積存;囤積);囤貨;囤糧;囤戶(囤貨以牟利的人家)
囤tún
⒈積存糧食或貨物等:囤積。囤貨。
囤dùn
1.用竹篾﹑荊條﹑稻草等編成的貯糧器具。
2.指以木柵圍成,填以土石,用作堤防或防禦工事之物。
在東北方言中,有土裡土氣的意思。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徒損切《集韻》《韻會》杜木切,讀若頓。《說文》本作,篅也。篅判竹圜以盛谷也。徐鍇曰:今俗言倉篅。《玉篇》小廩也。《六書故》囤囷類。
又《集韻》徒渾切,音屯。義同。◎按集韻音屯,字彙卽以為俗屯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