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愛斯基摩人(Eskimo)是北極地區的土著民族,自稱因紐特人(Inuit),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製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萬物有靈和薩滿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一般養狗,用以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因紐特民族
“愛斯基摩(Eskimos)” 一詞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來的,即“吃生肉的人”。因為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這一名字顯然含有貶意。因此,愛斯基摩人並不喜歡這名字,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 Inuit)”或“因紐皮特( Inupiat)”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或“土地上的主人”。2004年,因紐特民族發布了一個聲明,自此以後所有的官方檔案都稱“因紐特”。
歷史
愛斯基摩人是由從亞洲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歷了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氣候惡劣,環境嚴酷,他們基本上是在死亡線上掙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蹟。他們必須面對長達數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奔忙於洶湧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掙扎於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拼搏,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整個村子,乃至整個部落就會餓死。因此,應該說,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
分布
北極地區的土著民族,自稱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總人口約13萬(2000年),分別居住在格陵蘭(5.3萬)、美國的阿拉斯加(4.1萬)、加拿大北部(3.4萬)和俄羅斯白令海峽一側(約2千)。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
特徵
身體
愛斯基摩人都是矮個子、黃皮膚、黑頭髮,這樣的容貌特徵和蒙古人種相當一致。 近年來的基因研究發現,他們更接近西藏人。
從白令海峽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經格陵蘭島一帶,在北極圈生活的蒙古人種的一個集團。在身體上,文化上都適應於北極地區的生活。面部寬大,頰骨顯著突出,眼角皺襞發達,四肢短,軀幹大,不僅有這種形態,而且生理上也適應寒冷。但是外鼻比較突出,上、下顎骨強有力地橫張著,因頭蓋正中線像龍骨一樣突起,所以面部模樣呈五角形。由於克服極端的環境生活,在人類學上引起注意。
服裝
愛斯基摩人的衣服都採用動物的毛皮為原料,所以能最好地抵抗北極的嚴寒。馴鹿皮、熊皮、狐皮、海豹皮,甚至狼皮都是做衣服鞋子的主要材料。
有的地區,婦女穿的褲子和靴子連成一體。兒童的衣服多是從頭到腳連成一體,只在臀部部位開一個洞,平時這部分自然閉合,不用擔心凍壞孩子。愛斯基摩人的衣服十分巧妙地運用了空氣的物理性質――熱空氣不會向下散逸的原理。在北極地區生活的其他民族也有類似於愛斯基摩人的衣服,但是沒有愛斯基摩人的保暖,且便於活動。愛斯基摩人通常上身只穿一件厚厚的皮祆,不穿內衣,皮襖很輕,下面雖然敞著口,但暖空氣向上升,所以不會從下面散失。皮襖帶有連衣帽,系得緊緊的,以防熱量從上面散失。如果感到很熱,只需稍稍鬆開帽子,讓暖氣流走。連衣帽的邊緣鑲有狼灌皮或狼皮,因為這兩種皮與其他毛皮不同,所以人呼出的水氣不會在上面凝結成冰。外出打獵或活動不多時,愛斯基摩人再穿上寬大的風雪外衣,這種外衣的毛皮朝外,主要功能是防風雪。
傳統愛斯基摩人在極冷的氣候下可以穿上好幾雙鞋,一雙套著一雙,通常在輕軟的鞋外再套上最外層的靴子。他們的連指手套寬大,長至袖子,因為外衣很大,所以穿著的人可以把手縮進去暖和暖和。兩件毛皮上衣、毛皮褲子、長統靴以及連指手套,穿上這身行頭,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寒冷中也能泰然處之,呆上幾個小時不成問題。
建築
雪屋(叫冰屋更準確)。其建築材料就是一條條長方形的大冰塊,建築方法是先將冰塊交錯堆壘成饅頭形的小屋,再在冰塊之間澆水,很快便凍成一體,密不透風。絕對稱得上是無污染建材,無公害施工。這是加拿大愛斯基摩人的獨創,至今仍可見到,但多用於旅遊觀光領域了。
文化
文字信仰
先後創製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萬物有靈和薩滿教。社會以地域集團為單位。首領多為薩滿,行一夫一妻制。一般養狗,用以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獵和建屋,婦女制皮和縫紉。
民族
愛斯基摩人屬於亞洲民族,與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之處在於具有更多的亞洲人的特徵,如手足較短小,此外,還有一些不太明顯的區別特徵。愛斯基摩人的另一與眾不同之點是ABO血型中的B型人數之比例十分可觀,而印第安人中幾乎沒有B型血型。由於血型是遺傳特徵中最為穩定的一個因素,現在學者們多認為,至少有一部分愛斯基摩人同印第安人族源不同,因而不能像早期學術界宣稱的那樣,把愛斯基摩人看作是單純地另外發展於極北地帶的一支印第安民族。
民族歷史
愛斯基摩人是北極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廣的民族,其居住地域從亞洲東海岸一直向東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島和格陵蘭島,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陸。通常西方人把愛斯基摩人分為東部愛斯基摩人和西部愛斯基摩人。西部愛斯基摩人指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麥肯齊三角洲地區講因紐特語的居民。這些地區的愛斯基摩文化深受相鄰地區亞洲和美國印第安人文化的影響。
東部愛斯基摩人指北美北極地區的中部和東部講因紐特語的居民。當人們不分青紅皂白籠統地稱之為愛斯基摩人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愛斯基摩人實際上說著不同的語言。當然,這些語言屬於同一個語系,即如今所說的愛斯克蘭特語。人們相信這個語系和東亞地區的某些語言有關係,只是至今還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說明這一點。
“愛斯基摩(Eskimos)” 一詞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來的,即“吃生肉的人”。因為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這一名字顯然含有貶意。因此,愛斯基摩人並不喜歡這名字,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Inuit)”或“因紐皮特(Inupiat)”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愛斯基摩人都是矮個子、黃皮膚、黑頭髮,這樣的容貌特徵和蒙古人種相當一致。基因研究發現,他們更接近西藏人。
愛斯基摩人是由從中國北方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歷了14000多年的歷史。他們與亞洲同時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馴犬及某些特殊儀式與醫療方法。
愛斯基摩人在過去幾千年里,他們雖然生活得自由自在,並沒有外人來打擾,但其發展變化卻也極其緩慢,沒有貨幣,沒有商品,沒有文字,甚至連金屬也極少見,是一種全封閉式的自給自足,一種真正的自然經濟,與人類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差不多。直到16世紀,西方持槍的狩獵者才發現了他們的存在。於是,毛皮商人、捕鯨者、傳教士們接蹬而至,本來冷冷清清的北極,頓時變得熱鬧非凡,世界各國的報刊也頻頻出現“愛斯基摩”這個名字。
這些外來者帶來的兩種東西曾對愛斯基摩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是金錢,這引起了愛斯基摩人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二是疾病,曾使愛斯基摩人的數量減少了許多。
如今,在樹線(由於寒冷的氣候條件,再往北就不可能生長樹木了,有人把這條線而不是北極圈作為北極的界限)以北的當地居民總共還不到10萬人,而外來居民卻越來越多。生活在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區的愛斯基摩人實在是幸運者,因為這裡有兩個美國最大的油田,他們每年可以從石油公司那裡得到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儘管如此,他們仍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主要靠打獵為生。有些人即使有了工作,可以有一筆很好的工資收入,但仍然要依靠打獵來解決一家的溫飽問題。他們雖然有時也吃熟食,卻總覺得生肉吃起來更帶勁,既能抗寒,又能充飢。
今非昔比,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經相當現代化了。他們以前住的冰屋伊格魯(igloo)早已不復存在,代之以裝有下水道和暖氣設備的木板房子;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尤米安克 (Umiak)也已經進了博物館,而為水上摩托所代替;狗拉雪橇已很少使用,狗兒們因此失了業了,因為人們大部分都用上了汽車;為了抵禦冬天的嚴寒,獸皮雖然仍必不可少,但外面卻罩上了非常漂亮的尼龍布。孩子們可以就近上學,直到高中畢業;大人們在工作之餘,也可以坐在家裡看看電視,聽聽收音機。總之,愛斯基摩人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從相當原始的傳統生活一躍而進入了現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變化之大不能不說是歷史上的奇蹟。
愛斯基摩人與阿留申人(Aleut)的族源關係最相似,兩者共同構成北極地區及近北極地區土著居民之主要成分,其範圍自格陵蘭、阿拉斯加、加拿大以至俄羅斯最東端(西伯利亞)。
愛斯基摩人自己稱呼自己的名字很多,在不同的方言中稱謂各異,如:因努伊特人(Inuit)、因努皮雅特人(Inupiat)、尤皮克人(Yupik)及阿魯提伊特人(Alutiit)等等,其義為「人民」或「真實的人民」。愛斯基摩一名源出蒙塔格奈語(Montagnais,一種阿爾岡昆語〔Algonquian〕),自16世紀以來,即由歐洲人及其他民族用以指稱北極居民。此名一度被認為涵義是「食生肉者」,現今則認為是「雪鞋」。加拿大和格陵蘭的北極居民寧願自稱為因努伊特人,而在阿拉斯加地區則仍以愛斯基摩人這一名稱深受當地居民歡迎。
現今已知最早的愛斯基摩文化出現於阿留申群島中烏姆納克島(Umnak Island)上的一個地點,據記載,距今大約為3,018±230年左右。20世紀末,估計自認為愛斯基摩人的人數約有11.7萬,其中格陵蘭和丹麥有51,000人;阿拉斯加有43,000人;加拿大有21,000人;其餘約有1,600人在西伯利亞。
生活方式
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獵和建屋,婦女制皮和縫紉。已使用現代漁獵工具,並乘汽艇從事海上狩獵,亦從事毛皮貿易。
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方式。或者說,在北極地區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特權”。他們世世代代以狩獵為主。在格陵蘭北部,他們在冬夏之交獵取海豹,6~8月以打鳥和捕魚為主,9月獵捕馴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獵海豹為主,並在冬夏之交獵取馴鹿,4~5月捕鯨。
宗教
愛斯基摩人的基本社會及經濟單元是核心家庭,他們的宗教信仰與崇奉泛靈論的風習相似。愛斯基摩人的神秘宗教、巫師咒語和法術。
愛斯基摩人的精神文化大體上就是處於原始精神文化階段,他們信奉的宗教也就是原始的萬物有靈論,或稱泛靈論。他們相信世上一切事物皆有生命和靈魂。萬物有靈論是原始民族普遍具有的原始宗教形態,也是發展演變成其他各種各樣宗教流派的基礎。愛斯基摩人深深地相信天地間有許多超物質的靈魂在支配著大自然的一切;靈魂可以超脫於物質表象之外,可以進人或者離開人的身體或其他任何物體;即使物質被消滅,靈魂依然存在原始宗教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圖騰崇拜、巫術等。愛斯基摩人的圖騰是多種多樣的,因而圖騰崇拜在各地也不一樣。但對大自然的崇拜與畏懼、對死者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對偶像的崇拜卻是普遍存在的。
住房愛斯基摩人的住房也是利用暖空氣不下逸的原理來保持室溫,度過寒冬的。有人將愛斯基摩語Igloo譯成“雪屋”,是不準確的。
其實愛斯基摩人將所有的房子都稱為Igloo。提起愛斯基摩人就聯想到他們住在雪屋中,其實這也是非常片面的。實際上有3/4的愛斯基摩人都沒見過這種雪屋,常年住在雪屋的只是極地愛斯基摩人。由於沒有木材、草泥,他們只能就地取材,用雪塊建造房屋。
加拿大北部地區常年大風不斷,氣溫極低,帳篷無法禦寒,所以這一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建造了有名的圓頂雪屋。庫普愛斯基摩人,耐特斯里克愛斯基摩人,伊格魯尼克愛斯基摩人,馴鹿愛斯基摩人和魁北克愛斯基摩人冬季一般都使用雪屋,這些人只占愛斯基摩人口總數的8%,但他們所居住的地理區域很廣。
建造圓頂雪屋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力學上的穩定,外形要求也頗為嚴格。有經驗的愛斯基摩人建成的雪屋堪稱建築上的傑作。建造雪屋所用的雪塊並不是隨便可取的,要選擇質地均勻、軟硬度合適的雪塊。建造者先用工具探試雪層中有無冰層和空氣,最合適的是選擇風吹積而成的雪塊。雪塊的大小視雪屋大小而定,屋子越大雪塊相應切得越大。建造者先估算起始圈的大小,用三塊相連的雪塊砌出一個坡度,作為螺鏇形雪牆的起頭。每一塊雪磚呈立方體,但作為裡層的一面有一定的弧度,形成圓弧狀,每塊雪磚要做到精確吻合,使雪屋堅固而不至於倒塌。建造的過程中,建造者是在裡頭砌牆,當砌到二層或三層磚時,在一邊要開一個供建築期間臨時用的出人口。如果雪磚不夠用,建造者從裡面爬出來,再把磚運進去。有了一定的高度之後,一般是砌到四五圈,突然向里增加傾斜度,開始封頂,並按照頂孔的大小仔細切出最後一塊磚。由於留出的頂孔常常是不規則形,建造者須用雙手從裡面將雪磚托到外面,按頂孔的形狀切至完全吻合,將頂孔封死。這時人已完全被封在雪屋裡面。裡面的人再將臨時出入孔砌上,填補雪塊間的縫隙,然後在底部挖出一個門。挖門要選擇在不影響基礎雪磚的地方。屋頂上要開一個通氣孔,以免屋內過熱使雪磚融化。建好雪屋後,把睡覺的地方墊高,方法是把一邊的雪堆到睡覺的地方,再鋪上獸皮等物。
愛斯基摩人通常要在入口外挖一個雪下通道。這個通道從兩方面保持室溫:第一,由於通道在雪下,因而風、冷空氣不能直接進人屋內;第二,由於採用地道入口,暖空氣向上聚集在屋內,人睡覺的地方就暖和多了。愛斯基摩人常常半赤裸地睡在圓頂雪屋內,室內溫度由他們的體溫或點燃煮食用的小油燈來維持在約16℃以上。屋子頂部必須保持開著一個孔,以供通風而不使內壁融化。
以上是建造圓頂雪屋的一般方法,具體細節各人有所不同,傳統愛斯基摩人要花上幾年的時間觀察練習,才能掌握蓋雪屋的技術。關鍵的技術在於如何將雪一塊塊擺成圓圈,呈螺鏇上升,而不用任何輔助材料。砌到最上面時,必須突然增大上升的傾斜度,這就要求建造者準確切下一塊磚的斜角,以便把下一塊磚接上去。為了穩定,兩塊磚要切得非常合適,相互吻合,到了最頂上, 傾斜度接近水平,然後補上最後一塊雪磚,這需要熟練的技巧。一個能幹的建造者在1小時內能建好供三四人居住的雪屋,這速度是非常快的了。一個人選料,切雪磚,搬運,又是在零下幾十度的寒冷天氣下完成這一切,只有愛斯基摩人才能做到這么好。
交通工具
由於愛斯基摩人賴以生存的大多數動物每年至少要遷移兩次,因而注定他們跟隨食物源過著遷移的生活。愛斯基摩人遷移主要是靠雙腳徒步旅行。冬季他們使用狗拉雪橇,夏季由於冰雪融化,雪橇無法使用,夏季的海上交通工具是皮船。
狗拉雪橇
愛斯基摩狗是愛斯基摩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除冬季拉雪橇、夏天馱東西外,西部愛斯基摩人還用它們拖船,從事拉縴的活計。打獵時,利用狗尋找海豹呼吸孔,遇到大型動物如麝牛或北極熊,獵人便放開雪橇上的狗讓狗群圍攻獵物,拖垮它,以使獵人能夠射殺之。狗也是看家的好衛士,它向主人報告敵人或危險動物的來臨。使用狗拉雪橇外出狩獵,如果迷了路,又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撬狗便能救獵人一命。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愛斯基摩人會殺狗吃。而定居的太平洋愛斯基摩人和阿拉斯加西南地區的人專門養狗吃肉。
皮划艇
愛斯基摩人的水上交通工具皮划艇獨具特色,其特點是先用木頭做成框架,然後用幾張海豹皮或海象皮覆蓋其上,船體既輕又防水。愛斯基摩人使用的皮划艇分為兩種:一種是敞篷船,愛斯基摩人稱為屋米亞克。各地愛斯基摩人做的敞篷船樣式近似,只是格陵蘭島東部的愛斯基摩人因缺少木頭,用骨頭和動物的筋做框架。這種船長9米,可同時載900公斤的貨物和8個人,4個人就能輕鬆地抬走,幾支漿、幾個劃手和一隻帆就能啟動。阿拉斯加愛斯基摩人通常將狗拴在船頭,讓狗在海岸或河岸上拖著船跑,舵手使船和岸保持一定的距離,並有一人划船,前方遇到呷角或陸地時,再把狗放到船上。另一種是帶艙的船,愛斯基摩人稱為柯亞克。各地製作的這種船樣式不一,材料也不相同,但船體狹窄、速度快、便於操縱是不變的共同點。這種船主要用於打獵,用它追逐獵物速度快,操縱靈活。其船長6米,寬1米,船體只能容1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