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全球金融風暴下,我國經濟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第三季度起,我國經濟成長率出現了加速下滑的局面。截至2008年10月,我國的出口和進口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仍然是增長的,到了11月和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開始表現為負增長。11月全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進口下降17.9%。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下降2.8%;進口下降21.3%。可以看出,9月份發生的金融風暴,到11月份開始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雖然在這一期間第一產業的發展形勢相當好,2008年以來保持了逐季上升的局面,2008年四季度的增長率甚至達到了7.2%,但由於第一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較低,對整體經濟成長的作用有限。三季度,第二產業增長率回落到了9.0%,在本輪經濟周期中首次落到10%以下,而到了四季度,不但第二產業增長繼續下滑,達到了6.1%的低點,第三產業的增長率也開始明顯回落,下降到7.4%。這說明全球金融風暴對我國經濟成長的衝擊是相當嚴重的。
2008年四季度,全球經濟顯著下滑,正如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的,“過去五年,我們是在持續應對國際金融問題嚴重衝擊中走過來的。這場危機來勢之猛、擴散之快、影響之深,百年罕見”,中國經濟增速在這個季度下降了4個百分點,2009年一季度的GDP增長率只有6.2%,信心嚴重受損,預期普遍悲觀。如果沒有黨中央、國務院果斷實施的經濟刺激計畫,GDP增速可能會繼續下降4個百分點,那就是接近零增長了[2]。
“國家統計局:全球金融風暴對中國經濟衝擊嚴重”,人民網-《京華時報》,2009年2月21日。
“專訪央行行長周小川:解疑釋惑M2”,光明網,2013年3月8日。
內容
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會議認為,近兩個月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巨觀經濟政策,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形勢。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十項措施。
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
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幹線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安排中西部幹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城市電網改造。
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西部農村國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五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六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建設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
七是加快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各項工作。
八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準,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
九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 1200 億元。
十是加大金融對經濟成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併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初步匡算,實施上述工程建設,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為加快建設進度,會議決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明年災後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4萬億元投資的重點投向和資金測算[1]
重點投向 | 資金測算 |
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 | 約4000億元 |
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 | 約3700億元 |
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 | 約15000億元 |
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 | 約1500億元 |
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 | 約2100億元 |
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 | 約3700億元 |
災後恢復重建 | 約10000億元 |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2009年5月21日,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解釋了4萬億元新增投資的資金來源情況。在4萬億元投資中,新增中央投資共11800億元,占總投資規模的29.5%,主要來自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財政其他公共投資,以及中央財政災後恢復重建基金;其他投資28200億元,占總投資規模的70.5%,主要來自地方財政預算、中央財政代發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性貸款、企業(公司)債券和中期票據、銀行貸款以及吸引民間投資等。
“發改委:萬億新增中央投資有四大來源”,《中國證券報》,2009年5月22日。
效果
2009年10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4萬億元投資計畫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中央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持續顯現,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對拉動全社會投資和穩定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央“快重準實”的總體要求,各地各部門迅速完善落實中央投資項目組織、政策、監管三大保障體系,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在中央擴大投資政策帶動下,全社會投資增長勢頭強勁,前9個月全社會投資增長33.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個百分點。投資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國家重點鼓勵和支持的農業和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文化等民生工程投資均同比大幅增長42%—72%。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9%,增幅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提高1個和2.8個百分點。
二是為進一步加強“三農”和改善民生夯實了基礎。加強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農村飲水安全、農村電網改善、農村公路、農村沼氣、農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成了一大批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在今年四批中央投資中,用於民生工程的投資占比超過50%。截至8月底,已建成1.1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項目,改造農村國中校舍面積近400萬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27萬套、開工建設126萬套;解決227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成農村沼氣項目247萬戶、農村公路20萬公里、農村電網各類線路10.3萬公里。
三是積極推進了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堅持把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主攻方向。中央投資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如安排200億元中央投資用於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明顯加快,重大裝備自主化工作積極推進。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開工建設了一批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擴內需保增長的重要抓手,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城市污水垃圾設施及配套管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建設。截至8月底,已建成污水處理能力518萬噸/日,垃圾處理能力1.6萬噸/日,形成節能能力標準煤669萬噸、節水能力1.31億噸。
四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有力有序開展。著眼於緩解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長遠發展增強後勁。哈大、武廣、南廣、貴廣等一批重大鐵路項目加快建設,投產里程近1500公里。南水北調等大中型水利工程進展順利,已基本建成近1500個大中型水利項目。公路、機場、城市電網改造有序推進。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科學重建的方針,加快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進一步提高區域經濟發展能力。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資5050多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50.5%,實現了時間過半、投資完成過半。其中,城鄉住房投資完成規劃任務的73.4%,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成40%以上,原定的三年目標任務有望在兩年內基本完成。
隨著包括4萬億元投資計畫在內的一攬子計畫有效實施,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企穩向好勢頭日趨明顯。實踐證明,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採取的巨觀經濟政策和一攬子計畫是及時的、有力的、有效的。下一步,4萬億元投資計畫在執行中,要更加關注民生,更加關注“三農”,更加關注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更加關注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
2009年10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向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作國務院關於今年中央政府投資安排及實施情況的報告時說,2009年中央政府投資總額9080億元,其主要來源是:中央基建投資3676億元,車購稅專項投資860億元,中央災後重建(基金)投資1300億元,中央財政其他公共投資1593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1651億元。
有關投向和資金分配情況如下:保障性安居工程493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2522億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2134億元,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建設926億元,節能減排、生態環境建設696億元,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633億元,災後恢復重建1300億元。此外,還安排了中央事權範圍內的中央本級建設項目370多億元。
據張平介紹,為了促進了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進度和資金落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還提出了“三個百分之百”的考核目標:地方配套資金要100%落實,項目要100%開工建設,發現的問題要100%整改到位。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010年3月6日上午舉行的記者會上,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表示:
這個四萬億的投資計畫,不僅對中國提振市場信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在全世界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想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這四萬億投資的具體安排,我們沒有一分錢進入到“兩高一資”產能過剩的行業,也沒有一分錢像你這位朋友所說的進入到房地產購買土地這一類的投資。這四萬億的投資主要分布在這么幾個方面:第一,民生工程,就是教育、衛生、文化這些社會事業的投資。這些投資占44%。第二,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生態建設,是占了整個投資的16%。第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鐵路、公路,另外還有重大的水利工程。這個投資占了23%。再就是汶川地震的災後恢復重建,占了14%。其他公共支出占3%。我可以負責任地向大家表示,沒有一分錢進入到剛才這位記者朋友所說的那些領域。
高層表態
(1)關於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策舉措,胡錦濤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的困難和挑戰是前所未有的。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及時調整巨觀經濟政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一攬子計畫,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大範圍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這些政策措施作用下,2009年、2010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為地區和世界經濟復甦作出了貢獻[1]。
(2)2009年9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表“全面提升中國經濟發展內在動力”的講話中指出:有人把一攬子計畫簡單說成是4萬億投資,這是一種誤解。他還具體闡述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畫的構成:
過去的一年,世界經濟經受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年初在冬季達沃斯論壇上,許多人憂心忡忡。經過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加強合作,同舟共濟,積極應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出現一些積極變化,開始緩慢、曲折的復甦。人們看到了曙光。
這場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巨大的。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從容應對,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我們遏制住了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7.1%,投資增速持續加快,消費穩定較快增長,國內需求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前7個月,城鎮新增就業666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有效控制財政和金融風險,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分別控制在國內生產總值的3%和20%左右;銀行資產質量和抗風險能力提高,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比年初下降0.6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1.1%。
在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的環境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些成績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自身國情,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畫的結果。有人把一攬子計畫簡單說成是4萬億投資,這是一種誤解。
——我們實施的一攬子計畫,是以擴大內需為主、消費與投資拉動相結合的計畫。新增4萬億元的兩年投資計畫中,中央政府投資1.18萬億元,主要起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帶動地方和社會資金參與建設。我們大力刺激消費,推動經濟成長向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拉動轉變。增加農民補貼,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實施中國小教師績效工資,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增強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對家電、農機、汽車、機車下鄉以及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給予財政補貼,對購買小排量、節能環保型汽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拉動消費增長。前7個月,累計銷售汽車731萬輛,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15%。
——我們實施的一攬子計畫,是當前和長遠相結合、保增長與調結構相統一的計畫。截至今年7月底,中央下達的投資中,保障性住房、農村民生工程、社會事業投資占52.4%,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投資占24.7%,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占22.9%。中央擴大投資的方向非常明確,主要用於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消除國民經濟瓶頸制約,在積極拉動內需的同時,促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我們制定實施10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既著眼於解決當前困難,又致力於產業的長遠發展,特別是加強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抑制產能過剩,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大大增強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我們實施的一攬子計畫,是政府與市場作用相統一、發展與改革相促進的計畫。政府資金主要投向公共領域,並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結構性減稅約5500億元,旨在增強企業的投資能力和居民的消費能力。運用財政貼息、稅收等手段,引導企業調整結構,兼併重組。調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今年重點推進的各項改革,都著眼於消除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我們實施的一攬子計畫,是既保增長、又惠民生的計畫。我們將公共資源配置向民生工程傾斜。在全國10%的縣市區試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9000萬人。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3年各級政府新增投入8500億元,緩解城鄉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央財政還安排429億元,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上年增長29.4%。
總的看,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採取的巨觀經濟政策和一攬子計畫是符合中國實際的,也是及時的、有力的、有效的。但是,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世界經濟前景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外需下滑的壓力仍然很大;擴大內需在短期內受到多方面制約,一些行業、企業經營仍然困難,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應會遞減,一些著眼長遠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時間。因此,我們不能也不會在不適當的條件下改變政策方向。我們將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並不斷豐富和完善一攬子計畫,及時發現和解決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同時,警惕和防範包括通脹在內的各種潛在風險,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3)2010年9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0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表了“鞏固向好勢頭、推動持續增長”的講話,闡述了我國全面實施一攬子計畫的背景、成效:
過去的兩年,在極為困難、複雜的情況下,中國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是我們全面實施一攬子計畫的結果。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嚴重的時候,我國經濟增速一度大幅下滑,不少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有的甚至倒閉,不少工人失業,大批農民工返鄉。由於我們及時實施了一攬子計畫,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經濟增速下滑趨勢迅速扭轉,當年增長9.1%,今年上半年增長11.1%。城鎮就業不斷增加,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事非經過不知難。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成長速度,實現充分就業、提高人民福祉就是一句空話。實施一攬子計畫的成效,不僅在於保持了當前經濟成長和社會穩定,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好勢頭,現代化進程沒有因巨大的外部衝擊而出現大的波折,其意義重大而深遠。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們始終高度重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兩年來,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6.9%,為1986年以來最高增速,今年以來這一勢頭得到延續,上半年實際增速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產業結構升級加快,今年前7個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7%,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7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2008年8月1日,我國第一條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全程運行時間只有30分鐘,使兩大直轄市形成同城效應;去年12月26日通車運營的武廣高速鐵路又成為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紮實推進,去年關停了小火電機組2617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鋼產能1691萬噸、煉鐵產能2113萬噸、水泥產能7416萬噸,今年9月底前將再淘汰落後煉鋼產能825萬噸、煉鐵產能3000萬噸、水泥產能9155萬噸,“十一五”前四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5.6%。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2009年中部地區、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全國快1.1和4.5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區比全國快3.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與全國持平,中西部地區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8.1%上升到38.8%。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做出了全面部署。所有這些都將對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我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力度前所未有,同時又比較好地控制了財政金融風險。這兩年,我國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分別控制在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內和20%左右;銀行資產質量和抵禦風險能力提高,目前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1%和2.8%,都處於安全範圍內。我們清醒地看到財政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風險,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但近期風險有所加大。我們已經出台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管理的有關辦法,正在抓緊落實。面對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我們採取超常規的政策措施是必要的,這些政策措施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難以避免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關鍵是要把這些影響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比較好地處理了興利與除弊的關係,總體上看效果是好的。
中國實施一攬子計畫,不僅保持了本國經濟穩定和較快增長,也為世界經濟復甦做出了重要貢獻。當主要已開發國家經濟出現負增長之時,中國等發展中大國經濟迅速回穩和保持較快增長,極大地增強了世界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心,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強勁增長動力。2009年中國實現進口10056億美元,全年貿易順差減少了1020億美元;今年前7個月,中國實現進口766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7.2%,貿易順差同比減少226億美元。這表明,中國經濟成長為跨國公司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為主要經濟體和周邊國家創造了大量需求,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
總之,無論從短期看、還是從長期看,無論從實體經濟領域看、還是從財政金融領域看,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採取的一攬子計畫和政策措施都是符合中國實際的,是及時的、有力的、有效的,是造福當代、利於後人、惠及世界的正確選擇。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呈現增長速度較快、結構逐步最佳化、就業持續增加、價格基本穩定的良好格局。二季度後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出現回落,主要是基數影響和主動調控的結果。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們將堅持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作為巨觀調控的核心,把穩定政策作為巨觀調控的主基調,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好的勢頭。
(4)2012年9月1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2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表了“奮力開創中國經濟更加光明的未來”的致辭時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們把擴大國內需求和穩定外需結合起來,把增加投資和刺激消費結合起來,把調整振興產業和推動科技創新結合起來,把拉動經濟成長和保障改善民生結合起來,把克服當前困難和促進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全面實施一攬子計畫,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也為全球經濟走向復甦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我們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畫,有人不顧事實地歪曲和指責,甚至說是不必要的代價。我想鄭重地說明,正是因為當時的果斷決策和科學應對,我們才避免了企業倒閉、工人失業、農民返鄉,繼續保持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好勢頭,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防止了現代化進程出現大的波折。這些年,社會財富不斷增加,資產質量不斷提高,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2009年至2011年底,我國城鎮保障房開工建設2100多萬套,基本建成1100萬套;新增鐵路營業里程1.35萬公里,新增公路里程37.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6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農村電網線路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完成了7000多座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解決了大量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成一大批基層醫療衛生教育文化服務設施;一個新的汶川拔地而起,災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整體性跨越。同時,我們比較好地控制了財政金融風險。2011年財政赤字和國債餘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8%和15.28%,低於2002年的2.57%和16.07%;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從2003年底的15.2%下降到2011年底的1.8%;我們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這兩年,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總體穩定,風險總體可控。
評論
美林公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蒂莫西·邦德認為,中國的救市計畫堪比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在1929年的危機之後,羅斯福頒布實行的新政挽救了美國經濟。他說:“過去的兩個星期證明了一點:政策奏效了。我們認為,就中國來說,這一積極政策能阻止經濟大幅下滑。”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部主任洪平凡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推出的強有力的擴大內需政策,不僅將為遏制世界經濟衰退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將為明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復甦打下基礎。洪平凡說,中國政府推出的總額約4萬億元人民幣的擴大內需10項舉措覆蓋面廣,方向正確,對世界經濟貢獻很大。這一政策不僅可以拉動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增加了對社會服務、民生需求的投入,這將有效地拉動中國國內的消費需求、促進進口增長。
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認為,中國的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計畫“非同凡響”,不僅對中國經濟,對東亞經濟和世界經濟來說都是“非常好的”訊息。
《德國金融時報》2009年8月12日題為《中國——正確的時間選擇》的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快速復甦最大的優勢卻在於時間選擇:中國的援助計畫恰好是在危機的關鍵時刻制定的。因此中國能夠成為第一個宣布取得成果的國家,並且在經濟刺激政策方面現在已可以掛減速擋。中國的經驗應該鼓勵德國政界做好準備,在下次危機中更快地反應。
世界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維克拉姆·尼赫魯也曾指出,中國不同尋常的地方在於它擁有動員一切機構力量的難以置信的能力。政府能夠決定銀行貸款和投資開支的方向,這意味著其經濟刺激措施發揮作用比許多人最初預期的要快。
美國《新聞周刊》的文章稱,事實證明,中國的經濟刺激計畫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按照占GDP的比重來衡量)和速度最快的經濟刺激計畫。許多人還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有效的經濟刺激計畫。中國繼續保持著世界第一的經濟成長速度,目前為8%。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約蘭達·費爾南德斯·洛門說,中國政府還面臨艱巨任務。它通過經濟刺激計畫戰勝了危機中的簡單部分,“但真正的挑戰還在等待他們”。
德國《商報》2009年10月22日題為《中國堅定地繼續增長》的文章稱,經濟學家們認為,在龐大的經濟刺激計畫出台後,危險的主要是放貸量的大規模擴大。在很多國外專家看來,如果中國政府想繼續通過低息貸款為經濟成長提供資金,房地產和金融市場就將面臨泡沫威脅。工業界對信貸投資導致生產力過剩的擔憂也在增加。如果想避免產生有害泡沫,政府就必須停止向經濟領域注入低息資金,北京必須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做出轉變。
法國《回聲報》10月23日題為《中國的挑戰》的文章稱,中國經濟存在信貸泡沫、生產嚴重過剩的風險。中國首要責任是刺激國內消費,建立接近歐洲標準的社會保障體系。雖然刺激計畫將可讓經濟活動在2010年繼續保持下去,但不能肯定中國家庭隨後將能很快接力,因此中國政府下一步將是把建設項目投資轉向教育和醫療。
美國《新聞周刊》的文章指出,若要刺激國內消費,中國還需要對經濟實行結構改革。因為優先考慮投資和工業化,中國排擠了消費者。隨著公司在國民收入中所占份額的上升,中國的家庭收入從上世紀90年代初占國內生產總值72%的最高點下降到2007年的不到55%——而歐洲超過60%、美國超過70%。這篇題為《釋放中國的消費力》的文章還指出,打破這樣的周期將是棘手而長期的挑戰,需要對金融體系、工業政策和國際貿易實行持久而全面的改革。然而如果取得成功,這些結構性政策可以使中國的私人消費開支增長10%至20%、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至2.9%。
還有國外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刺激計畫過於偏向國有行業可能導致經濟扭曲表示擔心。
四萬億對於遏止經濟下滑、推動經濟反轉顯然是功不可沒的。回過頭來看,去年第四季度中國GDP陡然降至6.8%、今年第一季度更觸及6.1%的谷底,在出口急劇萎縮、消費難堪大任的情況下,若沒有“雙松”搭配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特別是沒有今年前三季度投資33.4%的高速增長,短短半年內,中國經濟就能恢復到第三季度8.9%這樣的步伐,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不過,自四萬億出台之日起,懷疑和批評的聲音就從來沒有停歇過,並呈現出兩極分化態勢。基於自由經濟的保守觀點認為,政府其實不必干預經濟,因為反危機措施本身會擾亂市場經濟的內在穩定和修復機制,飲鴆止渴的結果不過是使得經濟復甦形態從原本的U形變異為W形、甚至L形,徒增復甦的時間成本和社會財富損失而已。此外,即便是較為中性的觀點一般也認為,過於強勢的政府主導型投資,若運用不慎,將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從實際政策執行效果來看,這種擔心並非沒有道理。
而另一種完全相反的觀點則強調,四萬億的刺激力度還遠遠不夠。理由是,四萬億一攬子計畫中,很多都是早已納入規劃之列的建設項目,如汶川地震後重建、京滬高鐵等,有新瓶裝舊酒之嫌,其效果令人懷疑。
的確,四萬億是一個倉促背景下的應變政策,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質疑四萬億的人們沒有意識到,對於外部經濟環境急劇惡化的中國而言,四萬億最大的意義在於,它是中央政府在特定情況下發出的一個積極信號,用以鼓舞低迷的市場信心,借用溫家寶總理的話說就是,“信心比黃金還重要”。在中國經濟的現實語境下,自由市場信念不足以提振這種信心;而糾纏於實際投入到底是兩萬億還是四萬億也沒有必要。關鍵是,它最終產生了效果。
應該說,我國在抵禦國際金融危機中成績突出,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許多國家對此很羨慕。巨觀經濟政策歷來有利有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是如此。黨中央、國務院在決定實施經濟刺激計畫時,充分討論過其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認識到經濟刺激計畫在短期內有利於促進經濟儘快企穩回升,但隨後會給物價、債務可持續性、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等方面產生代價、造成壓力。評價經濟刺激計畫的作用,應該將其放在一個歷史階段綜合來看,不能只想在危機時儘快復甦,復甦成功了以後又不願意承擔由其產生的成本,這是不現實的。
應對突發性危機時,刺激政策力度究竟要多大,是很難事前在數量上進行科學測算的。特別是這次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信心,而信心危機的傳染性極強,應對政策如力度不大的話就很難制止信心崩潰。所以,面對嚴重衝擊時,刺激政策的力度寧肯大一些,以便穩住信心。為防止副作用過大、成本過高,在制止住信心崩潰、復甦有所啟動時,應適度調整力度,及時退出刺激政策。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根據巨觀經濟走勢的變化,我們及時調整政策力度,適時退出刺激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相比之下,一些國家在應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刺激政策可能力度不夠,經濟復甦情況不理想,事後還得進一步加大力度。
相關背景
(1)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胡錦濤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明確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闡述了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則。溫家寶在講話中全面分析了當前我國經濟形勢,闡述了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具體部署了明年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2008年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我們接連經歷了一些難以預料、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和考驗。面對嚴峻形勢,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頑強拼搏,成功奪取抗擊南方部分地區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鬥爭重大勝利,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成功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成功舉辦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沉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新的顯著成就,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急轉直下,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增加,根據形勢發展變化,我們及時把巨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近期又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採取一系列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國經濟呈現增長較快、價格回穩、結構最佳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今年以來,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已開發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釀成了一場歷史罕見、衝擊力極強、波及範圍很廣的國際金融危機。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實體經濟增速大幅下滑。目前,這場金融危機不僅本身尚未見底,而且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進一步加深,其嚴重後果還會進一步顯現。受國際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和世界經濟成長明顯減速的影響,加上我國經濟生活中尚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增加。
會議認為,中央對經濟全球化作出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不會因為這場金融危機而發生逆轉。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場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既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注重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善於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扎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情。
會議強調,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對於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強社會建設加快解決涉及民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2008年11月15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講話時指出,今年以來,中國接連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影響。中國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政策,加強巨觀調控,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本身就是對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中國政府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巨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下大氣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民增收,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胡錦濤指出,為了推動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存貸款利率、減輕企業稅負等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決定今年中央財政增加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預計可帶動社會總投資規模4000億元人民幣。從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國僅這些項目的建設就將投資近4萬億元人民幣。這些措施的實施,必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也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3)2009年3月13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會議充分肯定國務院過去一年的工作,同意報告提出的2009年工作總體部署和主要任務,高票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也批准了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畫。
(4)2009年3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江蘇無錫調研時指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越是要堅定信心,充分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凝聚各方面力量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全面實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畫,把中央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5)2009年9月10日,正在美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晚餐會上發表題為《中國的發展和中美關係》的重要演講時指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是我這次訪問期間各方談論最多的話題。去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中國也不例外。面對這一嚴重衝擊,中國政府果斷調整巨觀經濟政策,確定保增長、調結構、促民生三大任務,及時實施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一攬子計畫。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1%的增長,國民經濟總體形勢企穩向好,為戰勝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實現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