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背景
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四庫全書》影印本作為國家重點出版項目,指定由商務印書館獨家出版。文津閣《四庫全書》出版被推譽為新世紀最大的出版文化工程。溫家寶總理於2007年曾以此書作為國禮贈送日本立命館大學。2011年,與福建有關的文獻被整理彙編出版。對莆田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莆籍鄉親、福建日報社高級記者張玉鍾獲知後,熱心提議把莆田的文獻單獨集結成冊。的確,莆田歷史文獻數以百計,長期以來都以單行本發行,沒有結集成冊。而《福建文獻彙編·四庫全書文津閣本》中莆田文獻雖多,但全套書量大價高,收藏者及單位少,且莆田文獻分散其中,不易查找研究,也不利於展示莆田文化。莆田市副市長張麗冰意識到這是一項有特殊意義的文化搶救工程,隨即向市長梁建勇匯報,得到大力支持,劃撥經費,著手開展莆田文獻彙編工作。莆田市市長梁建勇為《四庫全書·莆田文獻集成》撰寫前言。
卷帙浩繁
莆田自唐以來,一向以人文薈萃聞名,科甲鼎盛於世。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莆田人素以“家貧子讀書”為榮,歷代科舉都有考中狀元、進士、舉人和秀才的莆田人,為官作宰或學有成就者不計其數,其中有許多人以著書、刻書、藏書揚名後世,為後人留下豐富的文化典籍,這些成為祖國重要的文化遺產。自唐至清,莆田人的著作,總數約兩千多部,有數萬卷之多,其中不乏舉世矚目的著作。
唐代有徐寅的《釣磯集》、《徐正字詩賦》,黃滔的《黃御史集》。這兩個莆田人的著作也是福建全省現存最早的文獻專集。宋代有蔡襄的《荔枝譜》、《忠惠集》、《茶錄》,劉克莊的《後村集》、《後村詩話前集》、《後集》、《續集》、《新集》等。明代有陳琳的《圖書紀愚》、馬明衡的《尚書疑義》等。清代有陳池養的《莆陽水利志》、彭鵬撰的《古愚心言》等。
莆田市圖書館特藏資料室共收藏古代文獻1477種共11636冊,其中被收入《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的有48種738冊,莆田人的著作有160餘種1500多冊。這些古籍大部分是明清的線裝藏書,主要是從民間收集來的,也有部分是市民捐獻的。明嘉靖年間《宋史新編》二百卷和宋刻宋元明遞《魏書》一百十四卷這兩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保護名錄。值得一提的是《宋史新編》二百卷,這是全館藏書中年代最久遠的古籍,可以說是“鎮館之寶”。
莆田歷史文獻數以百計,長期以來都以單行本發行,從沒有結集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