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語出《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試斯語矣。”
顏淵向孔子請教“仁”的涵義,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慾,回復傳統的禮儀,這就是仁的內容。在人人都能夠克己復禮的那天,天下就是仁義道德的理想社會了。實踐仁的內涵,只能從自己做起,如果自己不做,而要求別人去做,那怎么行得通呢?”顏淵又請教說:“請問具體的做法是什麼呢?”孔子回答說:“不合乎禮節的就不要看,不合乎禮節的就不要聽,不合乎禮節的就不要說,不合乎禮節的就不要做。”顏淵說:“顏回我雖然不聰明伶俐,請您關照我按照您說的去做吧。”
這段問答可以說是整部《論語》的核心。建立理想的倫理道德社會(天下歸仁),是孔夫子終生奮鬥的目標。仁義道德(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總綱,如用一個字來概括孔子的全部學說,那么這個字就非“仁”莫屬。“四勿”也可以說就是儒家的戒律,表面看上去似乎比較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則遠非易事。如能做到不合乎倫理道德(禮)的就不看、不聽、不說、不做,那他就是一個真正的仁人志士,用今天的話來說,那他就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此外,孔子兩千五百多年前提倡的“從我做起”,在今天仍然具有其偉大的現實意義。最後,將孔子得意門生顏淵的謙遜態度和務實精神,跟自己和周圍人們的舉止言行對比一下,就能明了今人與古人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異同,就會更加認同“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正確方針。